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戴盈磊  万永革  梁永朵  张文静  惠杨 《地震》2020,40(3):112-130
近年来, 辽宁测震台网不断完善, 为通过地震震源机制求解构造应力场提供了比以往更加良好的数据基础。收集并筛选出Global CMT和国内学者文章中1976—2015年、 共228份震源机制资料, 根据震级大小的不同, 对数据赋予相应权重, 使用全局网格搜索算法, 反演辽宁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并给出其不确定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辽宁地区主压应力轴为NEE向, 主张应力轴以NNW向为主, 在辽西隆起区为近南北向展布; 近于1的应力形因子反映出由于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NWW向俯冲, 导致上地幔软流圈上隆, 使辽宁地区整体上处于拉张的应力状态。研究结果及所揭示的构造特征, 可对后续研究辽宁地区的地震孕育机制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2.
自数字海洋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20年整。本文以数字海洋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1999-2018年间公开发表的数字海洋研究文献,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研究总结了20年内数字海洋研究的发展过程、学科参与、研究质量、演进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①20年来,数字海洋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受关注度逐渐提升;②以海洋科学为中心,多学科共同融合参与;③资源类型全面,但研究质量仍需提升;④前沿热点突出,紧跟信息化潮流。在经历过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当前的数字海洋研究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仍有探索空间和必要性。分析认为,未来的数字海洋研究应朝着全球化、应用化、精细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以期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393.
随着海图信息价值的不断提升,海洋空间信息不再只是以航海图书产品和专题信息图件服务于固定的使用者,网络海图服务逐渐成为支撑海洋空间决策的重要基础。分析传统航海图书资料产品模式的不足,研究以基础数据资源层、关键技术支撑层、信息服务平台层、行业专题服务模式层和典型行业应用5个层次的网络海图服务总体框架,基于ArcGIS Nautical Solution和ArcGIS for Server技术,介绍实现海洋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多尺度数据管理和可视化、Web服务访问接口等网络海图服务关键技术,提出面向海事行业的网络海图服务模式。通过开发“中国北方海区海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空间信息在线显示与发布,为行业提供信息浏览、信息查询服务、实时动态标注,数据自动同步和共享功能。  相似文献   
394.
四川盆地三叠系杂卤石的时空分布、显微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盐聚钾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发育大量的杂卤石,具分布广泛、层数多、累计厚度大的特点。前人对杂卤石的微观结构及成因机制研究较少,影响了四川盆地杂卤石钾盐资源的勘查及深部化学开采。本次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结合薄片、电子探针、定量光谱分析及蒸发试验等方法,开展杂卤石的微观组构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杂卤石的分布与盐岩分布并不一致,杂卤石主要分布在广安—武胜、邛崃—浦江、长寿—垫江地区,四川盆地以发育“硬石膏—岩盐—杂卤石—岩盐—硬石膏”、“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两种成钾序列为主,微观形态以 ① 呈块状、片状、集合体状、不规则粒状与石盐、硬石膏共生;② 呈放射状、纤维状、花瓣状与硬石膏共生;③ 呈星点状、碎片状、港湾状与硬石膏共生三种为主。研究认为杂卤石主要有原生沉积及后生交代两种成因,“硬石膏—岩盐—杂卤石—岩盐—硬石膏”型的杂卤石应为从饱和含钾卤水中直接析出,“硬石膏—杂卤石—硬石膏”型杂卤石为交代成因,杂卤石交代硬石膏,具明显的交代残余结构,钾石膏可能作为交代过程的中间产物。盐类矿物在沉积成岩—埋藏变形变质—差异隆升改造等漫长的过程中会出现溶解、交代、重结晶等改造和重塑,形成现今四川盆地含盐剖面的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395.
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加拿大西部盆地的诱发地震活动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诱发地震的综合表征方法还不成熟.本文采用一种综合地质、岩石力学及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对Fox Creek地区2015年2月8日发生的M3.0诱发地震事件进行了综合表征.首先,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反射地震资料,采用蚂蚁体追踪技术识别潜在断...  相似文献   
39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砂体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97.
渭河盆地地裂缝发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河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是地裂缝发育较多的地区。本文在渭河盆地地裂缝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地裂缝的分布概况,详细研究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发育基本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地裂缝的成因。渭河盆地196条地裂缝大都密集分布在断层近侧,与断层走向有明显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地裂缝基本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地裂缝平面形态有直线、S型和锯齿状;剖面形态为上宽下窄,并逐渐消失;倾角较陡。地裂缝空间分布上有方向性、开启性和网络性。渭河盆地地裂缝主要是构造地裂缝,受构造断裂控制;地下水、地表水、采空和黄土湿陷性只是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398.
风云四号A星闪电成像仪是中国首个采用在轨接收大量遥控指令,进而实现程序上注的高轨气象卫星。FY 4 (01)批地面应用系统在建设中通过设计程序上注策略和部署程序自动上注系统,实现了任务时间表生成、指令发送、上注结果辨识、错误指令重发等全自动化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卫星在稳定性和时效性上的需求,并有效缩短了上注时间。程序自动上注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对未来风云系列卫星多星统一指挥测控任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9.
本文利用WRF模式,以25 km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作为驱动场,对江苏省现代和未来15 a的气候进行5 km高分辨率降尺度模拟及预估。结果显示,高分辨率降尺度模拟对其驱动场具有显著的提高,降水的负偏差和气温冷偏差均有所降低,其模拟的降水与气温概率分布与观测更为接近;对于极端指数,WRF模式能够模拟出其基本分布,除连续湿润日数CWD和极端高温TXx之外,高分辨率模拟对其他指数的模拟均有显著的提升。在RCP8.5排放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表明,江苏降水在夏季以减少为主,在春季则以增加为主,全年平均降水存在减少趋势;未来0~1 mm·d^(-1)的微弱降水发生概率将增加,小雨、中到大雨以及暴雨发生的概率均降低,而暴雨强度的增强导致极端强降水R95显著增加;气温25℃以上高温发生的概率在未来有所增加,而0℃以下的低温发生概率减小,从而导致暖持续日数显著增加,而冷持续日数减小,另外,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都有显著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