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57篇 |
免费 | 5677篇 |
国内免费 | 33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46篇 |
大气科学 | 2122篇 |
地球物理 | 2175篇 |
地质学 | 8099篇 |
海洋学 | 3201篇 |
天文学 | 187篇 |
综合类 | 1102篇 |
自然地理 | 18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3篇 |
2024年 | 518篇 |
2023年 | 558篇 |
2022年 | 878篇 |
2021年 | 1047篇 |
2020年 | 911篇 |
2019年 | 907篇 |
2018年 | 781篇 |
2017年 | 767篇 |
2016年 | 816篇 |
2015年 | 902篇 |
2014年 | 869篇 |
2013年 | 1095篇 |
2012年 | 1167篇 |
2011年 | 1113篇 |
2010年 | 1124篇 |
2009年 | 1047篇 |
2008年 | 1113篇 |
2007年 | 971篇 |
2006年 | 1092篇 |
2005年 | 798篇 |
2004年 | 619篇 |
2003年 | 393篇 |
2002年 | 469篇 |
2001年 | 437篇 |
2000年 | 311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辣菜水锌矿床产于海西-印支期盆地边缘,矿体严格受石炭系下统石磴子组下亚段白云岩控制,呈层-似层状,具层控型特征。矿床成矿具有多期性,早期沉积为矿胚层,受断裂构造热动力改造成矿体,后期岩浆热液叠加,矿体进一步富集,形成富闪锌矿体。通过成矿环境及矿床特征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属于沉积-改造-叠加的复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982.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3.
内蒙古商都大石沟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蒙古商都县大石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40~60%)、更长石(10~15%)、石英(25~32%)及黑云母(5~7%)组成.主元素SiO2含量68.25%~69.64%,K2O含量5.03%~8.03%,K2O>Na2O;A/CNK为0.77~1.1,稀土元素分馏较强,REE配分型式具中等铕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碰撞花岗岩类似;本文对大石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进行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其形成时间为342±5Ma,可能代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阶段的岩浆热事件.区域最新研究资料表明,侵入图林凯蛇绿岩带的埃达克岩的年龄为467~429Ma,代表洋壳俯冲的消减时间;390~310Ma花岗岩侵位的SHRIMP U-Pb锆石年龄以及383Ma蓝片岩Ar-Ar年龄代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事件;390~342Ma和324~310Ma花岗岩可能代表碰撞阶段两期岩浆热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984.
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东西向横穿鄂尔多斯盆地地质与地球物理解释大剖面进行了深部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下伏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幔热流变化范围:21.2~24.5 mW·m-2,体现为东高西低特征.壳幔热流比(Qc/Qm)介于1.51~1.84之间,为"热壳冷幔".与华北东部地幔热流对比表明,西部的鄂尔多斯盆地相对处于稳定的深部动力学环境.在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基础上,对克拉通地震岩石圈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震岩石圈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约达140 km,而东部的汾渭地堑,渤海湾盆地二者差异逐渐减小.华北克拉通自西向东,地震岩石圈厚度与热岩石圈厚度差异不断减小,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下部的软流圈地幔黏性系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本文从地热学角度可能印证了太平洋俯冲脱水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滇西南团梁子岩组绿片岩、基性脉岩及构造分异石英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南团梁子岩组是南澜沧江构造带内重要的构造岩石单元之一,与兰坪-思茅盆地演化有密切联系。由于层序恢复困难和缺乏标志生物化石,该套岩石地层的时代归属缺乏有效约束。江桥团梁子岩组中基性脉岩和构造分异石英脉岩较为发育,在岩石学观察基础上,以绿片岩、辉长(绿)岩及与区域面理(S2)同期的构造分异石英脉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其中分选出的锆石开展了精确的U-Pb年龄测定。2件绿片岩样品31个锆石测点中存在4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816~1542 Ma(加权平均为1630±210 Ma,N=6)、850~832 Ma(加权平均为844±95 Ma,N=2)、517~422 Ma(加权平均为438±26 Ma,N=4)和292~188Ma(加权平均为219.7±8.5 Ma,N=19)。2件辉长(绿)岩样品31个锆石测点中也存在4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256~1357 Ma(加权平均为1646±160 Ma,N=16)、861~750 Ma(加权平均为773±92 Ma,N=2)、484~388 Ma(加权平均为433±38 Ma,N=6)和320~233 Ma(加权平均为253±16 Ma,N=7)。1件构造分异石英脉岩样品20个锆石测点中有3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244±19 Ma(N=1)、430±5 Ma(N=1)和312~212 Ma(加权平均为229.6±6.7 Ma,N=18)。不同类型岩石中的各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极为接近,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意义,其中1646~1630 Ma可能代表了团梁子岩组原岩的形成年龄,而253~219 Ma可能代表了团梁子岩组在此时期受到构造热事件影响,该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盆由西向东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本次获得的绿片岩、基性脉岩及构造分异石英脉岩锆石U-Pb年龄将团梁子岩组时代约束为老于1630 Ma,即中元古代,可能属澜沧岩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86.
The carbonaceous-siliceous-argillitic rock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Zoig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of many geologists and ore deposit experts due to its scale, high grade and abundant associated ores.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t reliable dating of intrusive rock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and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is still unknown. In order to study this key scientific issue and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Zoige uranium ore field, the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magmatic rocks was obtained:64.08±0.59 Ma for the granite-prophyry and ~200 Ma for the dolerite. U-Pb dating results of uraninite from the Zoige uranium ore field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90 Ma and ~60 Ma. According to 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the ages for the dolerite, porphyry granite and granodiorite are 200 Ma, 64.08 Ma approximately and 226.5-200.88 Ma,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ctivities of the intermediate-acidic magma. The ages of the granite porphyry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uraninite U-Pb dating results achieved by previous studies, which reflects the magmatic and ore-forming event during the later Yanshania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ore bodies in the Zoige uranium ore field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the single uranium type and the uranium with polymetal mineralization type. The former formed at late Cretaceous(about 90 Ma), while the latter,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anite porphyry, formed at early Paleogene(about 60 Ma). And apart from ore forming elemental uranium, the latter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polymetallic elements, such as molybdenum, nickel, zinc, etc. 相似文献
987.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8.
三维地质建模是研究如何利用GIS软件将三维空间地质实体真实地再现,实现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和相关空间分析,为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基于MapGIS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四叉树算法优化检索效率的三维建模技术,对于解决城市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三维地质填图中的三维建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9.
990.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