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407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Province of Khanh Hoa, Vietnam,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and boasts a shoreline of 385 km and many islands.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extrem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coral reefs in its water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coastal provinces of Vietnam. A study on the resilience of coral reefs against increased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 is conducted at 19 reef sites in 2015. At each site, a series of parameters (e.g., coral covers, genus diversity, and coral recruitment, substratum heterogeneity, depth, water exchange level, and sediment deposit and water temperature) are measured quantitatively or semi-quantitatively. The measured data are rat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 values and coral susceptibility; the consideration that reef health reflects the biological capability to adapt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recruitment potential if bleached; and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s of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mitigation of thermal stress and protecting corals from bleaching. A cumulative analysis enables researchers to divide the studied reefs into four categories based on varying levels of reef health to support resilience, recovery, and vulnerability in the case of increased water temperature. Relevan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for each category and other supporting activities are suggested to enhan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nd to pla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oral reef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ouristic develop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volvement of related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32.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33.
利用近7万个湖南及邻近省份重力观测数据、502个GNSS/水准控制点及数字高程模型,以EIGEN-6C4全球重力场模型作参考重力场,采用顾及地球曲率影响的各类地形质量位及引力的第二类Helmert凝集法严密算法,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恢复甚短波扰动重力场,确定空间分辨率2′×2′的高精度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HNGG2017)。经外部检核,模型整体精度均优于±0.022 m。与历史模型相比,新模型在湖南北部常德汉寿、西南部永州江永等地区精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4.
在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系数矩阵中有无误差的常数项和有误差的随机项,并且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误差同源,即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中有相同的元素存在,这些相同元素应该有相同的改正数,为此本文推导了一种适合非等间距GM(1,1)模型求解的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同时,考虑到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存在病态问题时影响总体最小二乘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提出对系数矩阵常数列乘以某一常数的方法,以改善病态问题。  相似文献   
35.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 4和M5. 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 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 40~0. 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36.
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苯并(α)芘[benzo(α)pyrene,BaP]是一种具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而三丁基锡(tributyl tin,TBT)则是用于防污涂料的具有很强毒性的有机金属.许多化学物进入生物体内后的转化分为两个阶段.在Ⅰ相反应阶段,亲脂性底物被氧化代谢形成各种中间代谢物,这些中间代谢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容易对生物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37.
几种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精度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GPS信号在对流层传播中的延迟是影响其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需设法对其进行改正。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模型改正,利用Visual C++语言,实现三种对流层改正模型,即:Simplified 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Modified Hopfield模型。通过实例对它们的改正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8.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培养与社会和时代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针对学院就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的改革与优化作初步的探讨,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9.
跨海大桥高程基准统一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高程异常差的GPS跨海水准新方法,给出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案,对用垂线偏差、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求解高程异常差方法的精度和实用范围作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线偏差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适用于距离约5 km的高程传递.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在平原地区,当GPS和水准重合点的点数较多、点位分布较合理时,跨距可以达到30 km.而基于神经网络进行高程异常差拟合适用于距离约10 km的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一种稳健估计方法,同选权迭代估计一样,信息扩散估计也是通过对粗差观测值降权达到抗差效果,由于不需迭代,信息扩散得到的权就相当于迭代稳定后的权.在此思想基础上,讨论高斯-马尔柯夫模型下多参数信息扩散估计的精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