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4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4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2篇 |
大气科学 | 164篇 |
地球物理 | 340篇 |
地质学 | 650篇 |
海洋学 | 269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89篇 |
自然地理 | 1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总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均衡法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变动进行研究,并对降水量与人渗补给量的关系以及平均给水度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历史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水均衡模型对于地下水位变动的预测是可靠的,而且简单可行,随后根据不同的地下水开采量等对未来地下水位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3.
西昆仑山前陆盆地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重建西昆仑山地区晚新生代的地质构造及环境演变过程,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方法,对西昆仑山前陆盆地(叶城盆地)该时期沉积的一套磨拉石建造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晚中新世到早更新世的沉积物地层中,粘土矿物的种类始终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含少量的绿泥石和高岭石。但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的相对含量,以及伊利石结晶度值等均显示出明显的变化。在8~3.5 Ma B.P.期间,伊利石相对含量值和结晶度值均比较高,而蒙脱石相对含量低,并有少量的高岭石产出;在3.5~3.3 Ma B.P.期间,伊利石相对含量值和伊利石结晶度值均急剧降低,而相反,蒙脱石相对含量值急剧升高,高岭石基本消失;3.3~2.8 Ma B.P.期间沉积物的粘土矿物参数与8~3.5 Ma B.P.时期的粘土矿物参数非常接近;而2.8~1.8 Ma B.P.期间沉积物的粘土矿物参数则与3.5~3.3 Ma B.P.期间的粘土矿物参数相类似。根据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物源区母岩成分的变化是粘土矿物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则是次要影响因素。粘土矿物特征的变化规律显示西昆仑山体在晚新生代具有不均匀的阶段性隆升的特点,在3.5 Ma B.P.、3.3 Ma B.P.、2.8 Ma B.P.左右分别发生了三次明显的构造隆升事件,而且总伴随着风化母岩成分的变化。物源区在早更新世中期(12.5 Ma B.P.)很可能处于干旱的古气候古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4.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其部件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地域性分布特点,运用空间插值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质量评价方案(以上海市为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更能准确的度量整体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机载LIDAR技术在快速生产高精度DEM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机载LIDAR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简述了生产中利用机载LIDAR数据生成DEM的流程及原理分析,并结合数据生产DEM,分析其精度. 相似文献
109.
110.
利用化学蚀变指数法恢复物源区的风化历史及沉积物通量是一种经济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前人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对应物源区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区内岩心测试数据进行化学蚀变指数分析,恢复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物源区的风化历史,并进行沉积物通量的估算,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源特征对研究区内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晚渐新世研究区对应物源区经历了强烈风化阶段,该阶段产生的丰富的沉积物供给是研究区西北部快速进积、规模壮观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斜坡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早中新世,西北物源区风化减弱,沉积供给减少,但研究区东部沉积物供应较西部要充分得多,表明早中新世,研究区南部除了来自西北部的主要物源外,局部物源对该时期的沉积具有重要影响;推测东部物源(东部古隆起、兴宁古隆起)的突然复活是促进研究区东部早中新世沟槽形成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超深水区进行沉积物源区的研究中,这种半定量的方法对盆内局部物源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