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4篇
  免费   3598篇
  国内免费   5558篇
测绘学   2508篇
大气科学   2594篇
地球物理   2924篇
地质学   9982篇
海洋学   2582篇
天文学   283篇
综合类   1319篇
自然地理   2248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607篇
  2022年   1175篇
  2021年   1330篇
  2020年   1052篇
  2019年   1262篇
  2018年   1103篇
  2017年   1074篇
  2016年   1088篇
  2015年   1152篇
  2014年   1163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416篇
  2011年   1349篇
  2010年   1313篇
  2009年   1186篇
  2008年   1136篇
  2007年   1080篇
  2006年   974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鲜水河高温水热系统位于川西地热区, 是我国重要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区和高温地热发电工程建设选区, 其深层超临界地热资源可以大幅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和地热发电能力, 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超临界地热资源是地热学的全新研究方向, 研究深层超临界地热资源促进地热学拓宽研究领域,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地热地质资料, 对鲜水河高温水热系统超临界水热流体构造条件、有利赋存部位、热结构与热状态开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浅源小震群与深层超压热流体层相关, 热泉群串珠状负重力异常圈闭之下超厚沉积地层是赋存深层超临界地热流体储层的有利构造部位; 康定中谷—二道桥—榆林宫热水区的水源补给、热源补给、水热循环通道等地热地质条件优良, 其下方存在酸性岩浆活动, 是形成高温水热系统浅层热储、深层超临界热液区的重要热源条件.我们认为: 鲜水河断裂带是深部热流体上升至浅表产生强烈水热活动的通道, 沿此通道, 在160~250 ℃温度区间, 是鲜水河水热系统地热储层的赋存区域; 在350~400 ℃温度区间, 是深层超临界流体(H2O、CO2)的赋存区域; 随温泉水大量溢出的高浓度CO2地热气体, 伴随出现pH值略小于7的弱酸性热水, 其下方是形成深层超临界地热资源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42.
Yang  Yuxing  Yang  Lei  Wang  Fami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7,35(2):452-465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large-scale circulation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El Niño cycle on tropical cyclones (TC) is important and useful for TC forecast. Based on best-track data from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and reanalysis data from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for the period 1975–2014,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two types of El Niño, the eastern Pacific El Niño (EP-El Niño) and central Pacific El Niño (CP-El Niño), on global TC genesis. We also examined how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se influences using a modified genesis potential index (MGPI). The composites reproduced for two types of El Niño, from their developing to decaying phases, were able to qualitatively replicate observed cyclogenesis in several basins except for the Arabian Sea. Certain factors of MGPI with more influence than others in various regions are identifi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ive variables were all important in the two El Niño types during developing summer (July–August–September) and fall (October–November–December), and decaying spring (April–May–June) and summer. In the eastern Pacific, vertical shear and relative vorticity are the crucial factors for the two types of El Niño during developing and decaying summers. In the Atlantic, vertical shear, potential intensity and relative humidity are important for the opposite variation of EP- and CP-El Niños during decaying summer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five variables have varying contributions to TC genesis variation during peak season (January–February–March) for the two types of El Niño. In the Bay of Bengal, relative vorticity, humidity and omega may be responsible for clearly reduced TC genesis during developing fall for the two types and slightly suppressed TC cyclogenesis during EP-El Niño decaying spring. In the Arabian Sea, the EP-El Niño generates a slightly positive anomaly of TC genesis during developing falls and decaying springs, but the MGPI failed to capture this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43.
Wang  Zhaohui  Lei  Mingdan  Ji  Shuanghui  Xie  Changliang  Chen  Jiazhuo  Li  Weiguo  Jiang  Tao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2,40(6):2322-2342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ree different functional sea areas in Qingdao coast, East China, including the inner Jiaozhou Bay, the Laoshan...  相似文献   
144.
中国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能值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环境基础和经济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凉州区和民勤绿洲的能值总投入呈降低趋势,能值投资率都偏高,生产成本较大;能值产出率低,对购买能值的利用效率不高;但能值自给率有所提高;环境载荷率高,农业生态环境所受压力较大,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表明两个绿洲经济系统极为不发达,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并且人均可用能值和能值密度都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4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s of atom--field coupling and dipole--dipole coupling for atoms on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two atoms by means of concur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dden death occurs when the atom--field coupling is strong enough, and the collapse and the revival appear when the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is strong enough.  相似文献   
146.
何淑芬  吕娟  刁惠芳 《山地学报》2007,25(6):747-752
对西藏古乡沟泥石流模型试验中的模型砂配制进行了研究,旨在保证模型试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区和堆积区样品的粒径分析,根据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条件,选定模型的几何比尺为1∶100,但模型砂的配制采用泥砂分段模拟法,原型中小于0.1 mm的颗粒不缩小,仍按重量百分比配制;原型中大于0.1 mm的颗粒按相似比尺缩小后用小于0.1 mm模型砂代替。并通过模型样品的选用和粒径组合对泥石流体以及堆积扇的模型砂配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使模型试验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7.
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59,自引:8,他引:59  
曾磊  雷军  鲁奇 《地理研究》2002,21(6):763-771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8.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是我国重要的成矿类型之一,通常利用频谱激电(SIP)、瞬变电磁(TD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及高精度磁测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从直接和间接角度寻找这类矿床。该文介绍了以上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物探方法在寻找矽卡岩型矿床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学术期刊的集群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国外出版集团稳居科技期刊的霸主地位,中国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自2006年起,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及其期刊人经过1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积极应对国内外期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勇于创新,已经基本形成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成功地推出了拥有54家加盟期刊并且模块功能完备的集群化服务平台网站(www.geores.com.cn)、统一的在线采编系统、底层数据的结构化、富媒体出版、手机APP与微信服务公众号、数据出版、科研云助手系统、媒体宣传与推广、中国地理与资源权威专家库、中国地理会议服务系统、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不定期的专题性期刊沙龙、《中国地理与资源国情快报》政策版与科普版、“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等14项具有显示度的期刊多元增值产品,事业思路清晰,行动果敢有力,工作扎实有序,集群功能完备,投入产出比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由传统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由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这使得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更加掌握了主动,把握了先机,开启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0.
积雪资源深刻影响着滑雪旅游的发展与布局,刻画中国积雪资源时空特征,识别旅游开发关键区,对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热点分析、重要-感知实绩分析(IPA)等方法刻画中国1979—2020年积雪资源时空演变特征,构建资源稳定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识别中国滑雪旅游开发关键区。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资源过去40年变化可划为3个阶段,1980—1995年(Ⅰ)积雪资源下降,1995—2010年(Ⅱ)增加,2010—2020年(Ⅲ)下降。在空间上,变化面积呈现Ⅰ-Ⅱ(33.2%)>Ⅱ-Ⅲ(31.1%)>Ⅰ-Ⅲ(29.3%)的特征;(2)中国积雪资源在月尺度上,1—3月(Ⅰ)积雪资源基本维持稳定,3—10月(Ⅱ)显著下降,10—12月(Ⅲ)恢复。在空间上,变化面积呈Ⅰ-Ⅲ(30.3%)>Ⅱ-Ⅲ(28.3%)>Ⅰ-Ⅱ(26.8%)的变化规律;(3)中国境内滑雪旅游开发极关键区面积占比为4.90%、关键区为11.69%、一般区为31.57%、不关键区为25.73%、极不关键区为26.11%,总体来看中国境内85%的区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