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7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677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396篇
地球物理   935篇
地质学   1779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33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重金属对海洋围隔生态系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4月,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在厦门合作进行添加重金属(Cu,Hg,Zn,Pb,Cd)的围隔生态系实验,实验是在海边大水池内的塑料袋中进行,实验结果说明低水平(ppb)混合重金属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以及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的种群演替现象,本文还阐述了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有机氮(PON)与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review studies to evaluate how emissions from fish cage farms cause eutrophication effect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The focus is on four different scales: (i) the conditions at the site of the farm, (ii) the local scale related to the coastal area where the farm is situated, (iii) the regional scale encompassing many coastal areas and (iv) the international scale including several regional coastal areas. The aim i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nutrient emissions from fish farms in a general way, but all selected examples come from the Baltic Sea.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evaluation concerns the method to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a given coastal area. If this is done arbitrarily, one would obtain arbitrary results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 analysis. In this work, the boundary lines between the coast and the sea are drawn using GIS method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ical bottleneck method, which opens a way to determine many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In mass balance modelling, the fluxes from the fish farm should be compared to other fluxes to, within and from coastal areas. Results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1) at the smallest scale (<1 ha), the "footprint" expressing the impact areas of fish cage farm often corresponds to the size of a "football field" (50-100 m) if the annual fish production is about 50 ton, (2) at the local scale (1 ha to 100 km2), there exists a simple load diagram (effect-load-sensitivity) to relate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and effects from a specific load from a fish cage farm.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obtain a first estimate of the maximum allowable fish production in a specific coastal area, (3) at the regional scale (100-10,000 km2),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negative nutrient fluxes, i.e., use fish farming as a method to reduce the nutrient loading to the sea. The breaking point is to use more than about 1.1 g wet weight regionally caught wild fish per gram feed for the cultivated fish, and (4) at the international scale (>10,000 km2) related to the Baltic Proper, the contribution from fish farms to the overall nutrient fluxes are very small. We have also given two case-studies at the local scale where the impact of the fish farm emissions are greatest and the idea is to identify coastal areas unsuitable and suitable for fish cage farms and the reasons why. It should also be stressed that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re exemplified using emissions from fish farms, but that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to evaluate the ecosystem effects of nutrient discharges from point source emissions are valid in a wider and more gener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浙江近海1970年到1992年鲐鱼渔获量变化与Elnino现象的关系,结合捕捞强度,长江中下游汛期(4—9月)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综合分析,探讨浙江近海鲐鱼渔获量变动规律,为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5.
华北地区海陆相第四系的生物地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我国第四系研究的典型地区,很多研究者曾对其作过较为全面的讨论.但过去仅研究陆相地层与生物群,缺乏海相化石与年代地层学控制,致使一些有关地层时代与地层对比问题未获解决.六十年代以来,华北地区第四纪海相层与化石的发现、为进行第四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作者及何炎对华北第四纪有孔虫做了一系列研究.安藏生及本文作者对北京平原第四系磁性地层学、海相微体与超微化石做了研究.1975年与1978年,河北省地质局七队与其它单位对河北第四系作过比较全面的总结.基于上述资料及某些磁性地层学资料,我们有可能探讨华北海、陆相第四系的划分、对比及地层界线问题.一、华北第四纪海相生物地层系统作者将华北约300万年以来的海相第四系与上上新统划分为十个海相化石组合带(以有孔虫为主,见附表.)这十个带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年代学资料为佐证.各带多有可靠的区域对比资料确定其上、下接触关系,仅有Ⅰ、Ⅱ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各带的代表性化石皆以它们在我国的首现资料为准.兹扼要分述如下:(一)Ⅰ组合带 代表化石为Ammonia tepida,Evolutononion weiheense,代表剖面  相似文献   
5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立即启动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测绘保障服务中,5月12日至6月30日,测绘部门累计提供灾区地图5.3万张,其中,新加工制作3.1万张。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约12000GB,  相似文献   
57.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国家测绘部门设计和组织实施了以数据成果服务、专用系统服务和专题制图服务为核心的基础地理信息综合应急服务。其是针对汶川震区地形特点和抗震救灾主体工作需求,快速整合和提供震区已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和最新遥感影像资料;快速搭建集震区海量数据集成管理为一体并具备3维影像浏览、对比分析等功能的专用地理信息系统,为灾情评估分析和重建规划研究提供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展示和分析平台;应需地制作反映受灾范围、受灾程度、救灾响应、规划思路等的各类专题地图和地图集,有效地表达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重建规划布局等。  相似文献   
58.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有其特殊性.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于南丹-昆仑关基底性深大断裂带上,经过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使矿质继承叠加,最后聚积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中.大厂超大型锡矿床是各种成矿因素良好匹配,并经长时期的多重富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何道金 《福建地质》2008,27(4):377-384
大金山铅锌矿位于泰宁一政和北东东向铜多金属成矿带上,是该成矿带主要的矿种之一,也是闽北地区一个较有价值的矿床。矿床产于早元古代南山组上段,受燕山期北东东向构造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60.
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遥感影像判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Qin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114-119
丽江市地质灾害多发,在滇西北旅游城市中较典型。应用遥感技术对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遥感研究,可突破传统方法,发挥宏观、综合、直观、快速特点,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