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2篇 |
免费 | 1091篇 |
国内免费 | 12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2篇 |
大气科学 | 1157篇 |
地球物理 | 1563篇 |
地质学 | 2822篇 |
海洋学 | 639篇 |
天文学 | 158篇 |
综合类 | 620篇 |
自然地理 | 6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285篇 |
2020年 | 233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324篇 |
2017年 | 292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296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257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245篇 |
1999年 | 268篇 |
1998年 | 222篇 |
1997年 | 202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09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58年 | 8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92.
993.
北淮阳盆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子岭岩群代表了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北缘大别古岛弧弧前海盆的火山沉积建造,在加里东运动陆块对接过程中变形变质。石炭系梅山群具磨拉石建造特征。在华力西印支期陆内俯冲褶皱带的基础上,燕山期沿桐柏桐城断裂伸展北移,近东西向断陷盆地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景观。南侧大别山强烈隆升,铸就了现今大别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格局。中生代岩浆活动是区内重要铀源,具有成矿潜力的地质体是响洪甸正长岩体和北带粗面质火山碎屑岩 相似文献
994.
Wang-Chun Xu Hong-Fei Zhang Nigel Harris Liang Guo Fa-Bing Pan 《Gondwana Research》2013,23(2):715-725
The lower Bomi Group of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comprises a lithological package of 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 that have been metamorphosed to upper amphibolite-facies conditions. The lower Bomi Group is bounded to the south by the Indus–Yarlung Suture and to the north by unmetamorphosed Paleozoic sediments of the Lhasa terrane. We report U–Pb zircon dating, geochemistry and petrography of gneiss, migmatite, mica schist and marble from the lower Bomi Group and explore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Himalaya. Zircons from the lower Bomi Group are composite. The inherited magmatic zircon cores display 206Pb/238U ages from ~ 74 Ma to ~ 41.5 Ma, indicating a probable source from the Gangdese magmatic arc. The metamorphic overgrowth zircons yielded 206Pb/238U ages ranging from ~ 38 Ma to ~ 23 Ma, that overlap the anatexis time (~ 37 Ma) recorded in the leucosome of the migmatites. Our data indicate that the lower Bomi Group do not represent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the Lhasa terrane. Instead, the lower Bomi Group may represent 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 of the residual forearc basin, similar to the Tsojiangding Group in the Xigaze area, derived from denudation of the hanging wall rocks during the India–Asia continental collision. We propose that following the Indian–Asian collision, the forearc basin was subducted, together with Himalayan lithologies from the Indian continental slab. The minimum age of detrital magmatic zircons from the supracrustal rocks is ~ 41.5 Ma and their metamorphism had happened at ~ 37 Ma. The short time interval (< 5 Ma) suggests that the tectonic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encompassing uplift and erosion of the Gangdese terrane, followed by deposition, imbrication and subduction of the forearc basin, were extremely rapid during the Late Eocene. 相似文献
995.
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应用MM5中尺度模式, 在60、20和10 km模式分辨率下, 分别选用4种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 (KUO方案、GRELL方案、KAIN-FRITSCH方案和BETTS-MILLER方案, 以下简称KU、GR、KF和BM方案) 对1996年8月3~4日石家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及其与观测的比较表明:主要雨带位置对参数化方案并不是十分敏感, 但随分辨率提高, 雨带分布特征的模拟更接近实况; 当分辨率提高到10 km时, 虚假的降水中心也明显增加; 模拟的暴雨中心强度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增强并随参数化方案的不同有所变化, 但均比实况偏弱.分析还发现, MM5模式的GR、KF及BM方案的次网格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率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 而KU方案的情况则呈现出不合理的缓慢增加态势.虽然4种方案下模拟的水平环流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模拟的云物理特征和垂直运动特征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这种差别对定点、定量降水和天空状况、地面气温、湿度等要素的准确预报都会产生影响.因此, 在预报和模拟中应考虑预报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对流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996.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碳酸盐岩容矿的热液铅锌矿床多达400个。松梁铅锌矿床地处滇东北与川东南的交接处,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核心部位;铅锌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内,矿体产出明显受断裂控制;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组成。文章重点研究了松梁铅锌矿床硫化物的S、Pb、Zn同位素组成,进而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表明,松梁铅锌矿床的硫化物δ34SCDT值在+4.6‰~+13.7‰之间,平均值为+10.5‰,显示硫来源于赋矿围岩,为震旦系灯影组硫酸盐经TSR的产物;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158~18.513、207Pb/204Pb=15.633~15.895、208Pb/204Pb=38.096~38.786,反映成矿物质为壳源铅,源自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与结晶基底的混合;闪锌矿的δ66Zn为-0.126‰~+0.082‰,揭示成矿物质可能源自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和结晶基底的混合。松梁铅锌矿床为后生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7.
海面溢油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检测与厚度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溢油是海洋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一种可靠实用的海上溢油准确识别和油量遥感监测方法。为此,本文以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为手段,开展了海面溢油检测与厚度估算方法研究。实验中,通过搭建室外大型水槽溢油实验装置,获取了模拟真实海洋环境条件下不同溢油量的遥感和现场光谱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取了海上溢油特征光谱波段,给出了海上溢油高光谱检测模型;针对现场实验条件下水面油膜厚度难以测定的问题,设计了3种利用总体溢油量的油膜厚度估算模型。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675 nm和699 nm是海上溢油检测的有效特征波段,但对极薄的油膜没有检测能力;(2)提出了归一化溢油指数模型、反比例模型和吸收基线模型等3种海上溢油油膜厚度估算模型,其中对于薄油膜(厚度≤ 5 μm)和厚油膜(厚度>50 μm),反比例模型是溢油厚度反演的首选也是唯一选择。对于中厚度油膜,晴朗天气条件下,归一化溢油指数模型是油膜厚度反演的首选,同时反比例模型和溢油吸收基线模型也都有较好的反演能力,而在多云天气条件下,反比例模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8.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随时代逐渐变新 ,碱性逐渐增强 ,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及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也逐渐增强 ,Sr、Nd同位素组成越来越亏损。古地温线特征表明 ,断裂带之下的上地幔具有高的大地热流值。老第三纪拉斑玄武岩地幔源区主要以轻微富集的EMⅠ组分为主 ,新第三纪以来的碱性玄武岩来源于亏损地幔。研究区地幔源区随时间的演化受老第三纪软流圈上涌的影响 ,大量的深源流体对上部岩石圈地幔进行广泛的交代 ,从而使郯庐断裂带下面的岩石圈地幔出现不相容元素和LREE富集 ,且由轻微富集地幔转变为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