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69篇 |
免费 | 3267篇 |
国内免费 | 46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14篇 |
大气科学 | 2074篇 |
地球物理 | 3084篇 |
地质学 | 8627篇 |
海洋学 | 2658篇 |
天文学 | 328篇 |
综合类 | 1314篇 |
自然地理 | 15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9篇 |
2023年 | 466篇 |
2022年 | 872篇 |
2021年 | 1088篇 |
2020年 | 880篇 |
2019年 | 989篇 |
2018年 | 958篇 |
2017年 | 957篇 |
2016年 | 923篇 |
2015年 | 954篇 |
2014年 | 987篇 |
2013年 | 1049篇 |
2012年 | 1232篇 |
2011年 | 1152篇 |
2010年 | 1090篇 |
2009年 | 1045篇 |
2008年 | 1006篇 |
2007年 | 948篇 |
2006年 | 862篇 |
2005年 | 771篇 |
2004年 | 563篇 |
2003年 | 416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403篇 |
2000年 | 380篇 |
1999年 | 299篇 |
1998年 | 181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104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广西南丹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421次ML≥0.5可定位地震事件(含爆破)时空分布情况, 从实际调查和波形特征分析排除爆破记录后, 研究震级较大的几次矿震震源机制解, 按小时段统计爆破频次与能量释放关系。 结果表明, 矿震断裂走向与区域构造较为一致。 矿山地下开采量增加以及之前出现的近半年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气象因素, 在震级较大的人工爆破触发下, 影响了局部构造应力场的稳定性,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矿震。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分析总结地面与井下地震观测系统的特点,以赤峰中心地震台地面与井下观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噪声分析、噪声功率谱分析、地震监测能力和观测动态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观测系统的RMS均可达到Ⅱ级环境地噪声水平,井下观测系统噪声小于地面观测系统。对2套观测系统的功率谱密度、有效动态范围的对比均表明,井下观测系统的动态范围比地面观测系统超出约10%,因此,井下观测系统地震监测能力优于地面观测系统,井下观测系统能更有效地记录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94.
水库地震监测是我国地震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阐述了红水河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天生桥一级、龙滩、岩滩、大化及大藤峡水库专用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发展,并对比分析了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记录,讨论了水库地震监测台网面临的升级改造及运行管理等问题,建议采用流域化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995.
996.
通过分析台站之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性,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带地区90°E~110°E,2009~2018年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线状集中分布现象与M_S≥6.0地震关系。统计发现,我国每月平均出现约2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现象,且10天左右内有原地重复出现现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重叠异常,原地重现的集中分布感应电流日期间隔一般在10天左右以内,原地重现日期一般不连续,重现次数一般仅有2次。研究发现,我国南北带2009~2018年共出现重叠异常23次,20次重叠异常出现后18个月内重叠段发生M_S≥6.0地震,对应率高达87%,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端部250km以内,重叠段发生2次M_S≥6.0地震的比例较低,约35%;重叠段2个端部均发生M_S≥6.0地震的比例极小,仅约9%。部分重叠段走向与已经发现的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埋深走向基本一致,推测重叠异常发生在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附近,是来自上地幔和地壳内高导带附近的地震异常信息。目前已知,中国大陆强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幔高导层的隆起区一带及其壳内高导层发育地区,深部电性测深结果表明,大震易于发生在电导率急剧变化的梯度带,但这些地区何时发生地震还未得知,本文发现的重叠异常解释了这些地区1~2年内是否发生地震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97.
Comprehensive flood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set pair analysis-variable fuzzy sets model and fuzzy AHP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Qiang Zou Jianzhong Zhou Chao Zhou Lixiang Song Jun Guo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SERRA)》2013,27(2):525-546
On the basis of the disaster system theory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lood risk factors, including the hazard of the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 and disaster-breed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hazards-bearing bodies, the primary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flood diversion district as well as its assessment standards were established. Then, a new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flood risk assessment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set pair analysis (SPA) and variable fuzzy sets (VFS) theory, named set pair analysis-variable fuzzy sets model (SPA-VFS), which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membership degree function of VFS by using SPA method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uitionist course, simple calculation and good generality application. Moreover,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was combined with trapezoidal fuzzy numbers to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assessment indices, thus the weights for flood hazard and flood vulnerability were determined by the fuzzy AHP procedure, respectively. Then SPA-VF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flood hazard grades and flood vulnerability grades with rank feature value equation and the confidence criterion, respectively. Under the natural disasters risk expression recommended by the Humanitarian Affairs Department of United Nations, flood risk grades were achieved from the flood hazard grades and flood vulnerability grades with risk grade classification matrix, where flood hazard, flood vulnerability and flood risk were all classified into five grades as very low, low, medium, high and very high. Consequently, integrated flood risk maps could be carried out for flood risk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Finally, SPA-VFS and fuzzy AHP were employed for comprehensive flood risk assessment of Jingjiang flood diversion district in China, an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PA-VFS is reasonable, reliable and applicable, thus has bright prospects of appl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flood risk assessment, and moreover has potential to be applicable to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with no much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山东诸城民居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抗震性能较差。对山东农村民居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999.
在地球动力学和气候模拟等领域, 数值模拟产生的数据规模达到Tb至Pb量级。 实现这些海量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和实时诊断分析面临很大的困难, 时空多尺度数据抽取可以解决这一瓶颈。 高精度数据的可视化结果展示需要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 并行的大屏幕显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地球科学数值模拟、 并行数据抽取和高分辨率显示都需要搭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 本文在基于Lagrange插值的多维度、 多尺度、 多分辨率并行数据抽取算法的同时, 利用并行计算节点及LCD显示器, 基于Rocks cluster系统搭建起一个176核, 4×10×1024×1280分辨率的高性能计算模拟、 数据抽取和并行显示输出的集成平台, 并将该平台成功应用到气候模式模拟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并行抽取和并行显示。 相似文献
1000.
海平面的海啸波会产生大气重力波进而引发电离层扰动.本文利用日本GPS总电子含量数据来探测2011年3月11日Tohoku海啸引发的电离层扰动.观测结果表明,在日本上空的电离层中存在两种重力波信号,分别由海平面的海啸波以及地震破裂过程产生.地震产生的电离层重力波分布在震中周围(包括海洋上空以及远离海洋的区域),而海啸引发的电离层重力波主要分布在海洋上空.地震产生的电离层重力波具有不同的水平速度,包括约210 m·s-1以及170 m·s-1,其频率为1.5 mHz;而海啸引发的电离层重力波水平速度快于前者,约为280 m·s-1,其频率为1.0 mHz.此外,海啸引发电离层重力波与海平面上的海啸波有相似的水平速度、方向、运行时间、波形以及频率等传播特征.本文的研究将电离层中的海啸信号与地震信号区分开来,进一步确认电离层对海啸波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