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1篇
  免费   2591篇
  国内免费   3586篇
测绘学   2250篇
大气科学   1394篇
地球物理   2119篇
地质学   6654篇
海洋学   1963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833篇
自然地理   1306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830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716篇
  2017年   713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758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859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494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是该区已知的最古老侵入体。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赫罗斯坦群(TTG岩系)中。获得最新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2426±46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碱度富K特征;∑REE为409.94×10~(-6)~787.76×10~(-6),δEu为0.48~0.73;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元素。综合分析该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碰撞后拉张背景,是TTG岩系(赫罗斯坦群)重熔的结果。这对研究西昆仑山早前寒武纪陆壳增生及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92.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12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光催化效率也略低。  相似文献   
193.
大同地区早中生代煌斑岩—碳酸岩岩墙群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大同地区密集分布的岩墙群由基性-超基性煌斑岩和碳酸岩组成,侵入石炭-二叠纪煤层中。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和Rb-Sr,K-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墙群的侵位于晚三叠世。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碳酸岩和煌斑岩都来源于壳幔混合型岩浆源区。稳定元素比值和相容,不相容元素同等富集则表明是碳酸岩和硅酸盐混合的原始母岩浆液态不混熔的产物。 岩墙群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背景表明,它们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到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大同岩墙群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华北早中生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4.
地球深部物质的某些物性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介绍了地球深部物质实验室近 2 0年来开展高温高压下地球深部物质物性实验研究过程中 ,在测量方法方面的进步和应用情况。这些测量方法包括了高温、高压下弹性的超声测量方法、高温高压下电性的测量方法、高压差热分析法和高压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诟呶赂哐瓜卵沂涂笪锏牡猿饬恐?,我们由超声脉冲透射方法改进为超声脉冲透射反射法 ,克服了样品室中压力和温度梯度对样品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和矿物的电学性质测量中 ,我们由直流法发展为阻抗谱法 ,不仅克服了样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还可以获得离子在溶液中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 ,以及监测含水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动力学特征。在固体传压介质中建立的高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 ,由于升压速率比较小且叶蜡石在高压下的热导系数增大 ,其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校正 ,其测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5.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军  郭涛  王庆飞 《地学前缘》2003,10(2):411-414
介绍含Th U Pb矿物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 ,并利用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在研究岩石形成年龄、构造热事件年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简要评价该方法的优、缺点 ,并指出它的应用前景 ,认为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方法将有可能在深源岩石包体年龄研究、含放射性元素矿床形成年代研究等方面大有作为 ,并使地质年代学研究更加精细化 ,有助于深入探讨复杂地质事件及其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6.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U–Pb dates of zircons from two consanguineous ignimbrites of contrasting composition, the high-silica rhyolitic Toconao and the overlying dacitic Atana ignimbrites, erupted from La Pacana caldera, north Chile,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Zircons from Atana and Toconao pumice clasts yield apparent 238U/206Pb ages of 4.11±0.20 Ma and 4.65±0.13 Ma (2σ),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combin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geochemical and stratigraphic data, reveal that the two ignimbrites were erupted from a stratified magma chamber. The Atana zircon U–Pb ages closely agree with the eruption age of Atana previously determined by K–Ar dating (4.0±0.1 Ma) and do not support long (>1 Ma) residence times. Xenocrystic zircons were found only in the Toconao bulk ignimbrite, which were probably entrained during eruption and transport. Apparent 238U/206Pb zircon ages of 13 Ma in these xenocryst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the onset of felsic magmatism within the Altiplano–Puna ignimbrite province occurred approximately 3 Myr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documented.  相似文献   
197.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背景,结合对区域上新元古代地层及中元古代末期构造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反映了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一员发生裂解的时间,这对研究古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及中国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8.

Many light rare earth deposits, such as Maoniuping, Dalucao, Panzhihua deposits, are collectively distributed in Panxi rift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egirine quartz syenite-carbonatite complex.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carbonatites in the complex are of typical igneous origin related to mantle processes. Electronic microprobe studies show that the fluid-melt inclusions found in the complex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magma was rich in LREE and could serve as the ore source for the regional LREE mineralization. Both the aegirine quartz syenite-carbonatite complex and the LREE mineralization found therein we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The rare gas isotope analyses also support that there is a 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REE mineralization and mant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99.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200.
论构造耦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构造耦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现今东、西太平洋的构造差异及古太平洋和现今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差异与俯冲的洋壳板块性状有关,即:①俯冲角度;②俯冲角度的改变;③俯冲速率;④俯冲速率的改变;⑤俯冲深度;⑥俯冲板块前缘与海沟间的水平距离;⑦俯冲板块在670km上、下地幔界线处的构造形态;⑧俯冲板块的位移及位移方向。这种深部构造活动对浅部构造形成的制约和影响,是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耦合现象的具体表现。中国西北部的盆山耦合现象是大陆内部的构造耦合作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导致中亚地区产生陆内A型俯冲,A型俯冲是造成盆地消亡、山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