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28篇 |
免费 | 2387篇 |
国内免费 | 33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46篇 |
大气科学 | 1289篇 |
地球物理 | 1947篇 |
地质学 | 6463篇 |
海洋学 | 1729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741篇 |
自然地理 | 1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362篇 |
2022年 | 662篇 |
2021年 | 840篇 |
2020年 | 652篇 |
2019年 | 749篇 |
2018年 | 659篇 |
2017年 | 691篇 |
2016年 | 645篇 |
2015年 | 744篇 |
2014年 | 723篇 |
2013年 | 799篇 |
2012年 | 889篇 |
2011年 | 857篇 |
2010年 | 799篇 |
2009年 | 770篇 |
2008年 | 787篇 |
2007年 | 700篇 |
2006年 | 657篇 |
2005年 | 585篇 |
2004年 | 438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324篇 |
2001年 | 293篇 |
2000年 | 223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不透水面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评估因子,在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区,通过融合多时相Landsat和夜间灯光数据,提取1990—2019年的不透水面信息,并利用重心分析法、标准差椭圆理论和景观指数理论分析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鄂尔多斯市不透水面经历了快速扩张;东北部不透水面覆盖度高于西南部;不透水面的扩张模式总体上表现为“向外扩张-向内加密”。②东北部扩张速度减缓,西南部扩张速度增快。③不透水面扩张的方向性减弱;不透水面扩张的方向有由“东北-西南”向“东-西”转变的趋势。④斑块数量及边缘斑块破碎度增加,城市与郊区的连通性增强,城市有向周边郊区扩张的趋势。本文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理解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间接反映了地球系统中气候性相关因素的变化。本文基于一组海平面指纹和比容经验正交函数,联合时变重力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反演了2002年4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将全球海平面变化分解成南极冰盖融化、格陵兰冰盖融化、陆地冰川融化、陆地水储量变化、冰川均衡调整和海水比容效应这6个分量的贡献。联合反演结果显示,全球平均比容海平面变化为1.08±0.05 mm/a,与相关文献的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联合测高数据和时变重力数据的反演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弱GRACE Follow-On卫星时期海水质量变化被低估的现象。本文利用联合反演的结果研究了区域海平面变化,在大部分近海区域反演效果较好,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区域海平面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轨迹数据的移动对象分类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轨迹数据。通过对不同环境中收集到的轨迹数据进行挖掘,研究移动对象的行为特征,进而实现移动对象的分类识别,对于掌握居民出行规律、国家安全和国防军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GPS轨迹数据的内容及具体的应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轨迹数据的主要特征;然后,详细阐述轨迹数据分类识别过程中特征提取和分类建模的研究现状,并总结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最后,对基于轨迹数据的移动对象分类识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多年平均物候能够反映植被生长发育节律的均衡状态,是植被物候模拟与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遥感已广泛用于地表物候监测,是空间多年平均物候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基于遥感的多年平均物候存在不同计算方法,如先确定每年时序曲线的物候点再求平均值(平均法),以及先求多年平均时序曲线再确定物候点(参考曲线法)。上述方法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但目前尚缺乏对这一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的认识。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利用2001年—2016年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分别在平均法和参考曲线法下提取中国森林生长季起始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比较■的差异(■)及其空间异质性;进一步选取物候研究中常用指标,即以■为基础的温度“季前时长PD (Preseason Duration)”,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对物候—气候关系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方法下的■差异显著,总体上平均法小于参考曲线法(-2.6±2.2 d,占88%),其中存在8.0%和6.0%的有效像元其动态平均法和固定平均法小于参考曲线法超过7 d,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地区。(2)■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小(Slope=0.07 d/℃,P<...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漓江流域自然地貌被人为破坏的现状,以0.61 m分辨率的QuickBird 2和5.6m分辨率的IRS-P6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在ENVI和Map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漓江流经桂林市区段,即兰洲大桥—磨盘山大桥之间约30 km河岸自然地貌遭受人为破坏的现状开展了遥感调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分析和人机交互解译,对3种河岸地类(农林用地、建筑用地和自然景观区用地)进行了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漓江两岸农林用地占岸长度为河岸总长度的57.78%,建筑用地占35.95%,自然景观用地仅占6.27%.这说明,随着桂林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展,人类活动对漓江自然地貌形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漓江综合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