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30篇 |
免费 | 2381篇 |
国内免费 | 33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14篇 |
大气科学 | 1274篇 |
地球物理 | 1929篇 |
地质学 | 6450篇 |
海洋学 | 1725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718篇 |
自然地理 | 10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361篇 |
2022年 | 657篇 |
2021年 | 833篇 |
2020年 | 650篇 |
2019年 | 738篇 |
2018年 | 647篇 |
2017年 | 686篇 |
2016年 | 631篇 |
2015年 | 737篇 |
2014年 | 711篇 |
2013年 | 792篇 |
2012年 | 882篇 |
2011年 | 841篇 |
2010年 | 796篇 |
2009年 | 768篇 |
2008年 | 782篇 |
2007年 | 696篇 |
2006年 | 658篇 |
2005年 | 583篇 |
2004年 | 434篇 |
2003年 | 291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295篇 |
2000年 | 224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以水平裂缝分布的孔隙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水平裂缝面的平行裂缝分布和带粗糙表面的点接触裂缝模型,导出了两类裂缝模型的水平和垂直电阻率响应关系,分析了两类裂缝模型在没有围压和存在围压条件下的水平电阻率、垂直电阻率变化规律和电各向异性系数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裂缝开度、裂缝密度和裂缝粗糙度等裂缝特征参数对裂缝性储层电各向异性的影响.为简化讨论,所有电性响应特征的分析都忽略了裂缝和孔隙表面的导电性和极化的影响.利用平行分布水平裂缝面模型和带粗糙面的裂缝模型,考察了围压条件下的裂缝性岩石的电各向异性响应特征,得到了对实际应用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建立了刚体入水六自由度响应模型,实现了波浪环境下小型回转体高速入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对波浪环境下小型回转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的运动姿态、冲击载荷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波浪条件下入水点相位不同,导致回转体实际入水角不同,实际入水角越大,入水冲击载荷越大,弹道越稳定;实际入水角越小,入水冲击载荷越小,弹道越易发生失稳。本研究表明,入水点相位对小型回转体弹道特性和冲击载荷产生影响,进而为波浪条件下跨介质武器低载稳定入水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25.
26.
全局弱式无单元法是在有限单元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它采用局部支持域内的节点信息来构造形函数实现局部精确逼近,摆脱了单元,仅依赖于节点信息,具有预处理简单、模拟精度高、灵活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复杂地电条件下直流电阻率正演模拟.本文采用RPIM构造直流电阻率全局弱式无单元法形函数,利用RPIM形函数推导了直流电阻率全局弱式无单元法方程.然后,编制了直流电阻率全局弱式无单元法正演模拟Fortran程序,利用该程序对典型的地电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并将正演结果与基于线性插值的FEM正演结果及解析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RPIM形函数的全局弱式无单元法用于直流电阻率正演模拟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且在同等条件下,全局弱式无单元法模拟精度高于矩形剖分的FEM,更有利于指导电法勘探的数据解译;利用该程序对复杂地电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全局弱式无单元法对复杂地电模型模拟效果良好,适应性强,灵活性高,可任意加密节点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27.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陆续发现了资源量较大的凝析气藏,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的多个凝析气藏也显示出深层勘探的潜力。针对沙湾凹陷凝析气藏的烃类流体特征和形成机制不清晰的科学问题,笔者等采用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运用经验统计法来识别油气藏类型,分析油气相态特征及其来源。主要认识如下:① 沙湾凹陷二叠系主要存在带油环凝析气藏,中佳2- H井为典型带油环凝析气藏井,研究区存在风城组为烃源—断层垂向输导—温压控制的原生型和天然气气侵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型凝析气藏;② 结合P—V—T相图分析沙湾凹陷二叠系凝析气藏烃类流体C7+占比较小,挥发性油藏地层温度明显低于临界温度,地饱压差较小,黑油油藏地层流体的临界温度与临界凝析温度都较高且临界压力较小;③ 根据新光井区凝析气藏的气油比要高于13000 m3/m3,且新光1井凝析气藏属于无油环凝析气藏可判断新光1井为原生型凝析气藏;中佳2- H井凝析气藏正构烷烃损失率达到90%,且研究区存在混合来源气,证实该凝析气藏曾遭受气侵作用。笔者等提出的凝析气成因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准噶尔盆地凝析气成藏的研究和资源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28.
GPS技术具有实时导航、定位准确的特点,遥感影像能提供快速及时的地理信息,它们当前还未广泛应用于地图的制作,本文尝试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应用来编制地图,进而探讨在制作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重点文物图的设计与编制等问题;并以制作武汉大学的重点文物图为例,来说明和分析这种制作方法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该文以1999年及2009年岑溪市土地利用数据为来源,在GIS的支持下,分析了10年来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及其转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其中林草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研究区内变化面积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全市土地利用趋于破碎化,土地生态风险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ODP Site 794, Yamato Basin: Implications for Deep Mantle Processes of the Japan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Shuangshuang LIU Jiaqi GUO Zhengfu CHEN Shengsheng SUN Chunq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5,89(4):1189-1212
Deep mantle processes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magmatism in the Japan Sea Basi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basalt samples from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 Site 794 in the Japan Sea was performed, which included petrography,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element analysis, 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plagioclase and clinopyroxene. These basalts belong to the tholeiitic series with porphyritic texture and massive Ca-rich plagioclase, clinopyroxene, and minor olivine phenocrysts. The basalts are characterized as flat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high-field-strength elements with remarkably low ratios of(La/Yb)N(0.75–2.51),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ies of Ba, Sr, and Rb and no Eu anomaly(δEu = 0.99–1.36). The samples showed relatively high 87Sr/86Sr(0.70425–0.70522), 207Pb/204Pb(15.511–15.610), and 208Pb/204Pb(38.064–38.557) values and a low 143Nd/144 Nd ratio(0.51271–0.51295). The basalts from Site 794 can be divided into upper, middle, and lower volcanic rocks(UVR, MVR, and LVR) on the basis of their stratigraphic level. The MVR was geochemically deriv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whereas the UVR and LVR originated from a nondepleted and relatively enriched mantle source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subducted Pacific plate fluid and sediments. Use of geothermobar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pressure for the UVR and LVR(6.25–11.19 kb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VR(3.48–5.84 kbar). The UVR and LVR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low-degree(5%–10%) partial melting of spinel lherzolite, while the MVR originated from a shallower mantle source with a high degree(10%–20%) of partial melting. In additi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are consistent with a younger age(13–17 Ma) and the depleted composition of the MVR and an older age(17–23 Ma) and slightly enriched composition of the UVR and LVR. Therefore, temporal changes in the mantle source from old and enriched to young and depleted and subsequently to old and nondepleted ma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ve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thinning, as well as at least two episodes of diverse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and pull-apart tectonic motion in the Yamato Bas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