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1.
以XY - 4型地质钻机为例 ,对常规异步电机驱动和交流变频调速驱动时的钻机能耗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后者能耗明显小于前者 ,证明钻机采用交流变频调速动力系统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为提高钻机性能、降低钻探成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12.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总被引:136,自引:13,他引:136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下重要地质事件:1盆地主体持续幕式、差异性整体抬升和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东部黄河附近被剥蚀的中生界厚度最大可达2000m;2盆地本部长期幕式整体的差异抬升和剥蚀,形成3期区域侵蚀-夷平面(E32—E12,E23和N21);3地块边部裂陷,周缘断陷盆地相继形成,接受巨厚沉积;4持续达2亿多年的东隆西降运动于中新世晚期(8MaBP)反转易位;东部开始沉降,广泛接受红黏土沉积;六盘山、地块西缘和西部相继隆升;标志着中国西部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的影响更为重要;5分别在8MaBP和2.5MaBP,风成红黏土、黄土开始广泛堆积,先后形成红土准高原和黄土高原及黄土高原面;6黄河水系的发育、外流和侵蚀地貌的形成。根据各主要地质事件的发生和动力学环境的演变,将该区晚白垩世以来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K2—E1;E2-3;N1-21;N31—N2;Q)。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构造变动,与周邻各构造域,特别是中国东、西部(含青藏高原)重大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及其与时彼此消长变化密切相关;其活动和改造,使中生代盆地的原始面貌大为改观。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成藏(矿)和定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和改造的阶段有明显的响应联系和密切的耦合关系。盆地演化末(晚)期及之后的整体差异隆升和区域剥蚀,对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13.
舟曲三眼峪"8.8"特大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风险减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曲"8.8"特大泥石流是我国有历史记载以来造成损失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如实地记录这次灾害的特点、形成条件及致灾因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减缓措施,对指导灾后重建和今后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以舟曲"8.8"泥石流中的三眼峪为对象,从泥石流分区特征、堆积特征以及其特征值等方面描述了泥石流灾害特征;从地形地貌、固体物...  相似文献   
514.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长杰  景山 《江苏地质》2011,35(4):395-400
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探讨了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成矿流体主要由来自深部的含矿热液、源自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的有机流体和地表渗流雨水组成。其中,有机流体在矿物沉淀富集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矿体主要受纵向断裂F2、上下构造层之间不整合面和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控制,认为在栖霞山深部,沿纵向断裂F2的延伸方向仍有较大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