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81.
在对皖北任楼矿煤系含水层地下水常规离子和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溶解态稀土的无机形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煤系含水层地下水分为富SO42-和富HCO3-(或富CO32-)两类,二者pH值大致以8.20/8.36为界。富SO42-水具有相对富HCO3-水偏低的稀土总量,但二者在PAAS(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化图解上均表现为轻稀土亏损的型式。富SO42-水中稀土无机形态包括Ln3+、LnCO3+、LnSO4+、Ln(CO3)2-和Ln(SO4)2-(Ln代表稀土元素),但富HCO3-水中以Ln(CO3)2-和LnCO3+为主,且各形态的相对含量与pH值和元素类型(如轻、重稀土)关系密切。HCO3-含量与地下水∑REE和/NdSN/YbSN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无机形态(尤其是Ln(CO3)2-)对地下水中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382.
于2014年11月在北京郊区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高时间分辨率观测了大气中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通过Art-2a对单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8类颗粒物:有机碳(OC)、元素碳(EC)、元素碳有机碳(ECOC)、钾二次颗粒(K-Sec)、钠钾二次颗粒(NaK-Sec)、矿尘颗粒(Dust)、左旋葡聚糖颗粒(Lev)、含铅颗粒(Pb)。清洁期(2014年11月5日15:00至2014年11月15日0:00, PM2.5平均质量浓度27.4μg/m^3)和灰霾期(2014年11月19日0:00至2014年11月30日10:00, PM2.5平均质量浓度116.4μg/m^3)对比研究发现,清洁期OC颗粒占比最高,占总颗粒数的33.0%,其次是EC和ECOC颗粒,分别占总颗粒数的29.7%和16.4%;灰霾期OC颗粒物显著增加,比例高达46.1%,其次是ECOC,增至22.4%,而EC颗粒降至18%。此外,灰霾期二次组分HSO_4~–、NO_3~–的信号强度与二次组分数浓度均大于清洁期,表明灰霾期无机盐(HSO_4~–、NO_3~–)在颗粒物中的贡献增大。通过分析相对湿度与SO_2、NO_x和含硫酸盐、硝酸盐颗粒之间的关系,发现含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数浓度随环境湿度增加而增加,表明液相反应对硫酸盐生成有促进作用,同时相对湿度的增加可能对硝酸盐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混合状态分析表明,含碳气溶胶与HSO_4~–和NO_3~–的混合程度较强,与铵盐混合程度较弱。研究结果反映二次气溶胶形成特别是有机物颗粒的增加对于北京市灰霾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83.
东胜气田锦72井区盒1段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差异大,气水赋存状态多样,预测有效储层是目前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笔者结合测井数据,采用统计、对比研究方法,建立盒1段致密低渗储层流体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标准。理论证明,含气砂岩随着含气饱和度升高,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都降低,但是纵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变化大,因此,纵横波速度比降低。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交会图分析,定量化识别出储层流体,同时采用纵横波速度比反演与纵波阻抗反演分析,明确了研究区盒1段气水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为研究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4.
基于聚类分析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在城市规划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类分析以统计学的形式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进行归类,能够实现滑坡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情况的定量评价。根据湖北省巴东县滑坡灾害统计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滑坡灾害影响因素作为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综合评判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操作平台,以C#语言编程实现了快速聚类算法,对研究区86216个单元进行了滑坡灾害属性分类及危险性等级自动识别,预测结果较好。本研究将综合权重评判方法与聚类模型结合,同时克服了聚类结果不能自动排序的困难,对处理大批量,多属性数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5.
基于GNSS的水下地形测量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时间延迟, 导致时间不同步。时间延迟会影响水下地形精度, 因此在数据后处理时, 需要探测时间延迟量, 并加以改正。本文基于GPS RTK高程信号和姿态传感器(IMU)涌浪信号反映船体垂直方向运动的波形具有相关性的特点, 利用相关系数法, 对时间延迟进行了迭代求解, 以计算最佳时延量, 并加以改正, 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6.
桂和荣  陈松 《地学前缘》2016,23(3):133-139
煤矿区地下水既是重要的地下水资源,又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为了解宿南矿区地下水同位素化学特征,采集了宿南矿区松散层水、砂岩水和灰岩水样品进行T、D、18O、87Sr/86Sr和溶解碳酸盐岩中13C、18O等同位素测试分析,并利用传统图示等方法探讨了地下水演化年龄、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3个含水层地下水中T含量较低,整体反映了矿区地下水多位时间久远的亚现代水补给;地下水中D、18O受到明显围岩的影响,其组成为-68.5‰~-44.3‰和-8.78‰~-6.29‰,平均值分别为-61.15‰和-8.16‰;围岩中碳酸盐岩含量决定了13CDIC与 18ODIC的变化关系;87Sr/86Sr值为0.710 6~0.712 3,平均为0.711 2,87Sr/86Sr比值主要受到了水岩作用的影响,可以有效地识别3个不同含水层水源。  相似文献   
387.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南煤田阜凤逆冲断层是一压性断层,使寒武系灰岩、砂泥岩推覆于二叠系煤系地层之上。该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对推覆体下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测试了阜凤推覆体岩石化学成份并进行了含、导水性分析;研究了阜凤断层带构造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崩解试验分析了断层带介质的水稳定性及地下水径流的有利条件;最后利用灰岩浸溶试验及碳酸平衡原理进一步研究了阜凤断层带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结论是:阜凤推覆构造带属开放系统,具有地下水补给和径流的必要条件,是导水的。其导水性随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而增强,此结论已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88.
全球留学生留学网络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球高等学校留学生流动数据,借鉴网络科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对2001—2015年全球留学网络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时序演化特征上,全球留学网络关系流从4921个增加到9137个,平均加权度从8004迅速增加到20834,表明全球留学网络不仅学生数量在增加,且留学路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② 拓扑结构上,从以美国为单一核心,演变成以美国、中国为双核心的拓扑结构,亚洲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留学网络的主体,欧洲国家的中心性逐渐萎缩。③ 空间结构上,全球留学网络具有明显的等级层次性,美国是全球性主导型节点,德国、捷克是区域性主导型节点,次级主导型节点从25个增加到32个,全球留学网络“东向西、南到北”的地理空间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新的区域性中心,区域化成为全球留学网络一个重要趋势。④ 回归分析发现,留学目的地国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在校生数量、人均GDP、留学目的地国与留学生来源国间的历史联系及全球化水平与留学生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理距离、语言临近性与留学生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语言差异的阻抗作用在迅速减弱,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学生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9.
Trichloropropane(TCP) is a chlorinated solvent which derives from chemical manufacturing as a precursor,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solvent formulations in cleaning/degreasing operations. The control and remediation of TCP in polluted sites is a challenge for many conventional remediation techniques due to its refractory behaviour. This challenge in mind, some nano-materials and oxidants were tested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iveness as in TCP degradation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prepared by green tea(GT) as a reductant has negligible degradation effect on TCP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However, zinc powders of similar size but higher surface reactivity, demonstrated stronger dechlorination capacity in the breakdown of TCP, as almost all of TCP was degraded by carboxymethocel(CMC) stabilized nanoscale zinc within 24 h. Activated persulfate by citric acid(CA) and chelated Fe(Ⅱ) was also used for TCP treatment with a TCP removal efficiency rate of nearly 50% within a 24 h reaction period, and a molar ratio of S_2O_8~(2-), Fe~(2+) and CA is 20:5:1. Both the reduction and oxidation reaction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 equation. These results are promising for future use of TCP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sites.  相似文献   
390.
关于实施国土电子政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抓住时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进行有序的组织和规范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今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空间数据挖掘和网络构建等新技术,对电子政务的建设、组织、管理进行探讨,并对电子政务的以后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