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52篇
  免费   6163篇
  国内免费   8207篇
测绘学   1945篇
大气科学   6904篇
地球物理   8583篇
地质学   16324篇
海洋学   3895篇
天文学   1536篇
综合类   3643篇
自然地理   3992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1409篇
  2021年   1620篇
  2020年   1304篇
  2019年   1548篇
  2018年   1830篇
  2017年   1692篇
  2016年   1949篇
  2015年   1594篇
  2014年   1992篇
  2013年   1945篇
  2012年   1846篇
  2011年   1894篇
  2010年   2030篇
  2009年   1920篇
  2008年   1783篇
  2007年   1664篇
  2006年   1376篇
  2005年   1151篇
  2004年   987篇
  2003年   994篇
  2002年   907篇
  2001年   908篇
  2000年   1080篇
  1999年   1587篇
  1998年   1249篇
  1997年   1247篇
  1996年   1099篇
  1995年   972篇
  1994年   922篇
  1993年   794篇
  1992年   609篇
  1991年   475篇
  1990年   354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300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8年   3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中国兴蒙—新疆北部及邻区早石炭世地层十分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生物群综合分析,将该研究区归入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域和特提斯域,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省,8个亚省。西伯利业省以管孔贝大量发育为特征,缺少大长身贝类,珊瑚不甚发育,植物少见,为安加拉植物群;哈萨克斯坦—蒙古—兴安省以管孔贝类和大长身贝类共同发育为突出特征,珊瑚较发育,但分区特征不明显,并有大量异珊瑚类,植物为安加拉植物群;塔里木北缘—西秦岭省以南方型生物群大量发育为主要特征,大长身贝类最为发育,缺少管孔贝类,珊瑚数量十分丰富,并有假乌拉珊瑚大量发育,植物以华夏植物群为主。早石炭世古生物地理分区与板块关系密切,晚泥盆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汇聚,到早石炭世早、中期,两大板块基本上处于相近似的古生物地理环境,与此同时,塔里木板块逐渐北移,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海水相通,致使哈萨克斯坦板块广大海域出现南、北动物群混生现象。早石炭世末,三大板块海域相连,除各地沉积和构造古地理环境尚有差异外,中石炭世开始,腕足类,类及珊瑚等动物群均显示出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52.
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哲儒 《地学前缘》1996,3(3):80-88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领域如下:(1)流体体系的p-V-T-x相关系研究,主要对象是H2O-CO2-盐类多组分体系高温高压下相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矿物在流体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在流体中溶解类型的形式和热力学性质——平衡常数(或Gibbs自由能)及各种偏摩尔性质的研究。(3)流体热力学模型化研究,已研制出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多种矿物、溶解类型的热力学数据库和模拟热液平衡、矿物溶解性质、反应路径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实用程序。(4)超临界流体的相关系和化学反应等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对认识地球内部的演化将有重要意义。(5)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使分析单个矿物包裹体成分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853.
张文源 《矿产与地质》1996,10(3):159-164
石缸河锡矿床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与志本山花岗岩演化分异晚期形成的浅色细粒白云母花岗岩有着密切联系,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54.
电吸附找矿方法寻找隐伏金矿床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吸附找矿方法是指对采集的样品在室内特别装置中通电,并用吸附体吸附试样中电运移元素,通过这些元素所形成的异常来发现矿体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依据野外地电提取方法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工效效率高,工作条件及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5.
针对与矿石矿物共存透明脉石矿物所含流体包裹体并不完全代表成矿流体,红外显微技术及EPMA、SEM等常规表面分析手段无法满足不透明矿石矿物所含单个低盐度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实际困难,本文首次成功地应用具同步扫描成象功能、电子束斑空间分辨率较高、信噪比较好的PHI595SAM/AES这一当代高灵敏表面分析技术,按单矿物分选→二次去离子水反复超声清洗→外真空热爆→在金属铟片上压制成样的实验流程对新疆阿尔泰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含金黄铁矿所含单个低盐度流体包裹体的液相组成进行了静态定点分析,实验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56.
山西奇村地热田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丰  肖建华 《地质论评》1996,42(5):475-480
通过近期对山西省忻州市奇村地热田进行的实地物化探勘察发现:地下热水的分布范围内视电阻率普遍偏低,且水温愈高,视电阻率愈低,在α 卡异常处均有地下热水存在。该地热田的热水分布区内的隔水层和盖层为亚粘土,粘土层。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硫酸钠型及氯化钠型,热田热水赋存和滞留于浅层次生热储内。  相似文献   
857.
鹅公山火山盆地受郯庐断裂系影响,NW断裂构造尤为特色:张扭性,倾向NE,右行下滑,对盆地中3个铀矿床及绝大多数铀矿(化)点具明显控制作用,是铀矿成矿的关键要素。研究NW断裂对在鹅公山火山盆地及其它地区找矿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58.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9.
应用流体力学、流变学的理论,方法和施工实测数据,建立水下灌注理导管埋深,砼在灌注系统的流动阻力与导管内附加砼柱间的数学表达式,以指导水下灌注施工在最优灌注参数下进行。  相似文献   
860.
The 1500-m-thick marine strata of the Tethys Himalaya of the Zhepure Mountain (Tingri, Tibet) comprise the Upper Albian to Eocene and represent the sedimentary development of the passiv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Indian plate. Investigations of foraminifera have led to a detailed biozonation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west Tethyan record. Five stratigraphic units can be distinguished: The Gamba group (Upper Albian - Lower Santonian)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from a basin and slope to an outer-shelf environment. In the following Zhepure Shanbei formation (Lower Santonian - Middle Maastrichtian), outer-shelf deposits continue. Pebbles in the top layers point to beginning redeposition on a continental slope. Intensified redeposition continues within the Zhepure Shanpo formation (Middle Maastrichtian - Lower Paleocene). The series is capped by sandstones of the Jidula formation (Danian) deposited from a seaward prograding delta plain. The overall succession of these units represents a sea-level high at the Cenomanian/Turonian boundary followed, from the Turonian to Danian, by an overall shallowing-upward megasequence. This is followed by a final transgression — regression cycle during the Paleocene and Eocene, documented in the Zhepure Shan formation (?Upper Danian - Lutetian) and by Upper Eocene continental deposits. The section represents the narrowing and closure of the Tethys as a result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northward-drifting India and Eurasia. The plate collision started in the Lower Maastrichtian and caused rapid changes in sedimentation patterns affected by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uplift. Stronger subsidence and deposition took place from the Middle Maastrichtian to the Lower Paleocene. The final closure of remnant Tethys in the Tingri area took place in the Lutet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