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8篇
  免费   2134篇
  国内免费   1471篇
测绘学   644篇
大气科学   1440篇
地球物理   1589篇
地质学   3696篇
海洋学   1109篇
天文学   294篇
综合类   719篇
自然地理   932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76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风蚀是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破坏的主要动力机制和成因,强烈的风蚀作用致使许多土遗址坍塌殆尽,导致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通过对土遗址的室内和现场风蚀模拟试验研究发现,经PS(高模数硅酸钾)材料加固后土遗址的抗风蚀能力明显增强。室内试验发现,风蚀量随风速的增长而增加、随风蚀时间延长近线性增长,PS材料浓度大于5 %的加固试样,即使风速达20 m/ s时,风蚀量均小20 (kg/ m2)•h,抗风蚀强度提高 6~10 倍。现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加固材料的入渗深度和用量直接影响加固效果,中浓度PS材料加固的墙面抗风蚀能力最强。因此,选择适当的PS材料浓度、提高加固材料的渗透力是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关键,将对西北地区土遗址科学保护的全面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海洋表层流场反演与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实际海流资料探测困难,难以大范围有效获取的问题,利用2000~2008年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开展了全球海表地转流和Ekman流的反演估算;针对不同纬度地区(赤道和赤道以外地区)地转效应和海洋运动差异,引入不同的运动学模型和反演估算方案,反演得到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对比分析表明,卫星资料反演估算的海洋表层流场能较为客观、准确地表现实际海表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而为海洋热量和海洋物质输送等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海流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7,(1):14-20
本文系统清理并分析了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1]中的强震发生前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特征。在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中,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地震存在共性特征,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个性。从共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后1-2年可能发生强震,强震一般发生在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附近地区或相关联构造带上;川滇往往是块体内部构造较复杂的区域,发生的强震会有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发生。从个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与西南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具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特殊的构造使得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SIG中空间信息可视化与互操作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SIG示范验证平台总体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WMS服务实体在该架构下的有效布局、层次结构、服务模型、工作流程等;并介绍了利用开源软件MapServer构建这类WMS服务实体的关键技术.通过WMS服务实体在SIG示范验证平台中的应用实例与效率分析,表明该实现途径与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discoveries of a series of large gas fields in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Basin, such as Puguang and Longgang gas field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gas reservoir containing high H2S in the ancient marine carbonate formation in superposition-basin become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petroleum geology. Based on the structure inver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geochemical research, we show at least two intervals of fluid transfer in Puguang paleo-oil reservoir, one in the forepart of late Indo-Ch...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珠三坳陷珠江组的油气勘探理论,笔者从层序格架、岩芯特征、有孔虫分布、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等方面,分析珠三坳陷及周缘珠江组三个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S50--S60~S40--S41层序,岩芯特征呈现规律性变化,砂岩粒度减小、分选性增强,水动力条件从强-较强-弱转变;有孔虫丰度变化从零星中低值--连续中高值--连续中值,水深从浅-深-较深,神狐隆起从局部出露到完全沉没。古珠江三角洲及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是S50-S60及S41-S50层序的重点沉积体系。从S50-S60~S40-S41层序,古珠江三角洲规模从"大--中--小"依次演变,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呈"大-大-小/无"变化,浅海迅速扩张,仅半深海分布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王然  连芳  余瀚  史培军  王静爱 《地理研究》2016,35(5):836-850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构成灾害链,加剧人口、经济等多方面的损失。以2000-2010年案例数据为基础,依据台风所经过区域的孕灾环境特性,提出了全球台风灾害链分类体系,并统计得出类型与强度的区域特征:在西北太平洋,主要发生于山地(丘陵)区(占34.4%),强度为3.1;在南太平洋,主要发生于岛屿区(占59.2%),强度为2.6~3.0;在北印度洋,主要发生于河口海岸区(占35.8%),强度为0.7~0.9;在南印度洋,主要发生于平原区(占31%),强度为2.6;在北大西洋与东北太平洋,主要发生于平原海岸区(分别占24.7%与31.2%),强度分别为2.0~2.3和2.3。研究结果可为台风灾害链自动识别、动态模拟与预测提供理论基础,用以支持区域防灾减灾建设与应急响应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