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1842篇
  国内免费   923篇
测绘学   813篇
大气科学   515篇
地球物理   756篇
地质学   2609篇
海洋学   669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隧道上方存在的隐伏构造在施工过程中极易诱发隧道地质灾害.在传统电测深法中引入正交投影法的地形校正技术和多电极一次布极的高供电电压技术,将其用于长大深埋隧道隐伏构造的探测,勘探成果充分反映了隐伏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并与钻探成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此次研究表明:改进电测深法能有效探测出沿测线剖面地质体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准确识别隐伏构造的规模及位置,为隧道安全施工与隧道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在GPS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山区土地资源动态示范研究背景下,总结山地GPS野外测量方法和经验。山地GPS测量作业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测量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GPS测量数据已成为国土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领域的新型数据源。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DBC-偶氮氮膦-稀土元素显色体系,该体系的灵敏度高,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4~1.2×105)L@mol-1@cm-1,体系稳定,重现性好,并将偏最小二秉计算法用于数据处理中,较准确地预测出地质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各自的含量,其标准偏差(S)为3.3×104~9.1 × 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81%~5.0%;其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5%,结果满足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等经常造成近海富营养化.选用大型海藻或大型海藻与贝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开展富营养化海区生态修复,在介绍富营养化海区特征及治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修复生物及其组合对不同富营养化海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贝类不宜单独作为修复生物;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提高溶...  相似文献   
35.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  相似文献   
36.
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侃  樊杰  盛科荣 《地理研究》2019,38(10):2527-2540
国土空间管控是对国土空间各类开发保护活动的科学谋划与管理安排,是进行国土空间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探讨以地域功能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科学基点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框架,并以福建省和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解析“三区三线”协同划定和国土开发强度并测算两个国土空间管控中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功能管控和参数管控为核心的多尺度、多时序国土空间管控途径。研究发现:① 功能管控以主体功能区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方案为基础,按照四类主体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六类分区(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区、永久基本农田及一般农业区、城镇开发边界及城镇预留区)以及N类建设和非建设类用途分层级实施;② 参数管控则以国土开发强度为关键目标参数,实施基于总量-目标和过程-增幅双控的阈值管控,以及基于上限和下限双控的分类型管控途径,旨在实现各类空间内和区域整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结构均衡协调,促进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37.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一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38.
介绍TPXO、FES、Chinatide、MIKE Global Tide、Utide等典型海潮模型,总结归纳其同化潮汐数据来源和最新的海洋地形数据,利用我国沿岸长期验潮站以外的26个中短期潮位观测站评估TPXO等海潮模型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全球海潮模型对我国沿海M2分潮的预报精度普遍较低,且主导了几种海潮模型在中国海域的整体预报精度;相比MIKE Global Tide和TPXO7.2,TPXO8、TPXO_Yellow Sea 2010和TPXO_China&Ind模型在我国沿海的预报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9.
银川市鸣翠湖湿地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翠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提出了鸣翠湖生态公园的后续发展设想,为旅游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0.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包括高精度磁测、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GPR)对某处遗留于地下的铅封放射源进行了系统探查,对所获得的各类异常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并指出了放射源所在的具体空间位置.开挖验证结果与解释结果完全吻合,显示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环境调查中具有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