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8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1701篇
测绘学   660篇
大气科学   758篇
地球物理   810篇
地质学   2655篇
海洋学   76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59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集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代表性植物群落表层土壤(0 ~ 10cm)样品, 测量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 运用δ13Corg和化学计量指标探讨干热河谷土壤碳储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雅砻江下游表层土壤碳储量为121×109 kg C, 其中颗粒有机碳储量占79.48 %, 颗粒无机碳储量占20.05 %, 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储量甚微。2)比较发现, 研究区土壤碳含量和碳汇潜力较大。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较高(21.23g/kg), 尤其杂木林地SOC含量高达49.71g/kg。揭示研究区物种多样性对SOC含量的贡献。研究区分布多种植物群落且具有较强的光合碳同化(植被叶片碳氮比(C/N)高达31.21)固碳能力, 为研究区较大的SOC储量提供了充足的植物源碳保障。研究区较大的土壤无机碳含量和成壤无机碳输出通量(2.065×108 kg C/a), 揭示研究区存在相当大的成壤无机碳碳汇过程和贮存潜力。在流域尺度上计算土壤成壤无机碳碳汇时, 径流输出的成壤无机碳不可忽视。3)研究区土壤C/N变化率和δ13Corg变化率空间变化均不显著(p>0.05), 揭示研究区不同群落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无显著差异。研究区SOC含量变化受非生物因素(气温、降水和坡度)驱动的生物因素(群落生产力和微生物代谢活动)调控。本研究可为土壤碳汇/源调控机制研究和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2.
子午线轮胎的缺陷检测方法比较多,频谱分析法是基于频域的图像分析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获取图像在频域中的纹理特征。傅里叶变换能够将时域的信号分解为频域各频率分量下之和,即分解为各个频率下的谱。然后通过对得到的频谱进行图像处理,判断轮胎有无缺陷。实验证明使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频谱分析法进行子午线轮胎缺陷检测可以大幅降低工作量,提高轮胎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3.
以湘鄂西及周缘地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沉积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钻井取心测井、野外观察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发育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湘鄂西地区页岩普遍厚40-60 m,纵向上可划分为三亚段,九小层,其中1亚段对应底部①-⑤小层,为高伽马值(GR),低密度,高有机质丰度的页岩段,以灰黑色—黑色硅质-炭质页岩为主,湘鄂西古隆起及周缘①-⑤小层页岩段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页岩纵向上发育深水硅质陆棚、深水砂质陆棚、深水混积陆棚和深水泥质陆棚4种沉积微相,其中①-⑤小层页岩段对应深水硅质陆棚微相,为缺氧的强还原沉积环境,沉积了富含笔石、黄铁矿的富硅、富碳页岩,其硅质多为自生成因,对应焦石坝目前的主力产气页岩段.  相似文献   
44.
莫里青油田从2008年开始一直坚持勘探与开发一体化,在油藏增产增效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储集层呈典型的岩性油藏特征,多期多物源沉积物的叠加,导致该油田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在2011年之前随着生产井数量的增加,产量不断上升,但是之后随着压力亏空,能力补充不及时,目前产油呈下降趋势,加之岩性油藏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开发遇到了瓶颈.从油田开发效果来看,为了有效改善和提高莫里青油田开采效率,必须加强地质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的生产.在区域沉积背景下,通过大量岩心观察与描述,从沉积物形成条件、物源方向以及分选性对莫里青油田的沉积模式进行识别,提出了斜坡裙沉积模式.在沉积模式指导下,基于单井砂体统计基础,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并进一步细分出5种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45.
论河南“75.8”特大暴雨的研究: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15,73(3):411-424
“75.8”河南特大暴雨的发生已经过去40年了,它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场暴雨在1975年8月5—7日3 d之内在河南南部的局部地区降下了1605 mm的总雨量,1、3、6、12 h雨量均破中国降水的历史记录。由于水库垮坝,洪水夺走了该区约2万6千人的生命,经济损失巨大。在这40年间,中国的暴雨研究和预报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气象和水文部门从这场空前强烈的大暴雨和大洪水事件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多年来,以这场超级大暴雨洪水为借鉴,不断促进和鼓励中国气象学家向暴雨研究和预报发展的更高目标前进。有感于此,回顾和评述了当年老一辈科学家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这次大暴雨的研究活动,以及所获得的卓越科学成果。即使从今天来看,其中不少成果也具有创新性的意义,在中国暴雨研究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甚至里程碑式的地位。文中重点对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评述,包括:(1)“75.8”特大暴雨的雨情和极值;(2)“75.8”特大暴雨发生的原因;(3)“75.8”特大暴雨的动力诊断;(4)暴雨中尺度分析;(5)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希望以此纪念河南“75.8”特大暴雨发生40周年,并表达对参与此次研究活动的老一辈科学家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46.
全球风险和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尺度转换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上采用一系列指标,从全球的、区域的视角测度风险和脆弱性的工作不断增多.从全球尺度看,风险和脆弱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UNDP的灾害风险指数、哥伦比亚大学的热点项目,以及哥伦比亚国家大学环境研究所开发的美洲项目;从区域尺度看,以GTZ和印度尼西亚社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基于社区的风险指数最为典型.通过国际主要文献的综述,介绍了几种主要评估方法的目标、框架、测算指标和基本要求,分析了这些评估方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指出了不同方法在空间尺度降次、升级转换过程中的不足和难点.  相似文献   
47.
乌拉根铅锌矿床产出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喀什凹陷中—新生界中,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可观,具有超大型矿床找矿远景,但其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次对乌拉根铅锌矿进行了详细的S、Pb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乌拉根铅锌矿床矿石δ34S值为-26.09‰~+15.0‰,具有较宽的分布范围,显示出轻硫与重硫同时富集的特征,指示乌拉根铅锌矿床S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乌拉根铅锌矿的206Pb/204Pb值为17.771~18.6413,207Pb/204Pb值为15.402~15.6454,208Pb/204Pb值为37.92~38.7507,Pb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且集中于造山带铅演化线附近,推测本矿区Pb可能来自区域内的古老地层。综合前人研究和本次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乌拉根铅锌矿床是在南天山和西昆仑山两大造山带相互逆冲推覆背景下,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油气还原条件下形成的一类赋存于沉积岩中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8.

2021年1月中旬,三峡坝区出现了一次严重影响近坝区通航安全的持续性晴空大风过程(以下简称“21·1”坝区晴空大风)。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中尺度观测资料等,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分析了“21·1”坝区晴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 此次晴空大风发生在背风坡河谷地带,大风期间存在4次风速波动,夜间风速大于白天;地面大风由边界层动量下传导致,动量来源于低层急流,下沉运动与大振幅背风波有关。边界层垂直风切变和逆温层的稳定存在使背风波持续时间增长,逆温层下较大的温度垂直递减率进一步加强了下沉运动,是晴空大风形成并持续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49.
高层隔震结构模型双向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缩尺1∶16比例高宽比为5的橡胶垫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双向地震动输入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输入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地震波,分析隔震上部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较好;隔震支座在某些工况下,竖向可进入非线性受拉变形状态,此时的结构存在倾覆危险。试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为高层隔震结构设计理论和规范的编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较详细地研究了无规取向、无吸收椭球体粒子的T-矩阵收敛问题。首先,简要概括了nmax的3种收敛方案和它们的基本特性。然后,应用1993年提出的数学收敛方法(M-方法)和1998年提出和物理收敛方法(P-方法)研究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椭球粒子收敛精度对粒子的尺度参数,纵横比以及椭球体的种类(例如,长/扁椭球)有很强的依赖性。当粒子的尺度参数不太大时,甚至在极端纵横比的条件下,P-收敛方案优于M-收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