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1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281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1022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宝鸡、凤翔、千阳、陇县、西峰、环县、平凉、泾源、六盘山、固原市、西吉和海原等台站的气象数据为依据,对近50年来地处西北地区东部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的气候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区内各地气温有普遍升高的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更加明显。各地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生气温突变,以此为界,前后增加速度明显不同,此后的增温趋势明显加快。近50年以来,各地降水略有下降,主要是由夏季降水减少所引起,但是统计趋势不明显。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综合影响,区域气候向变干和变暖的方向发展。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理论,初步分析了区域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计算表明,最近30年以来,西北东部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带的气候变化使区域植被也向干暖化类型变化。位于研究区中部的六盘山、泾源和西吉等地生命地带类型的变化都比较大。崆峒山(35°33′N,106°31′E)的圆柏(Sabina chinensis)树轮气候学分析表明,区域树木生长与前一年秋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当年春季和夏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趋势,说明生长季的缺水或高干燥度是树木生长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时段区域干旱频繁发生,使树木出现大量伪轮,为研究带来一定难度,但是也进一步验证了区域气候变化的干旱特征。干燥指数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世纪20年代比较干旱,30年代是相对较为湿润的时期; 1940年和1960年左右较为干旱,但其间的干燥指数较低。60年代之后,区域干燥指数逐渐增加,表明干旱趋势日趋加重,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事实证明,研究区气候的干暖化变化对区域树木生长和生态系统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the interactive constraints of geology and isotopic dating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construct the geological event sequence, and has compiled 106 data of reasonable isotopic ages for the igneous rocks of the Yanshan belt. We propose a sequence of mgmatic-tectonic events in the Jurassic-Cretaceous Yanshan orogen of North China. Five orogenic episodes are divided, (1) pre-and initial orogenic episode (Early Jurassic); (2) early orogenic episode (Middle Jurassic); (3) peak orogenic episode (Late Jurassic); (4) late orogenic episode (early Early Cretaceous), and (5) post-orogenic episode. Each episode is a short cycle, all of the orogenic processes construct a longer cycle, and they, in general, followed a counter-clockwise (ccw) PTt path.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was so intensive that the magmatism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had involved all the lithosphere thickness and the late-Achaean-formed cratonic lithosphere had been significantly reworked.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02——2006年的中小地震资料,利用格点尝试法分析计算了华北北部4个应力小区的平均主应力轴,讨论了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今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1977——1998年研究区内的单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并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印证了唐山地震前后,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出现的转动和变化的现象: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后,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的北京地区和邢台地区震源机制解的平均P轴可能顺时针转动了约15deg;——30deg;。北京地区和邢台地区近期(2002——2006年)的平均主应力轴与唐山地震前的综合断层面解较为一致,这两个地区应力场似乎转回到唐山地震前的状态. 而唐山区震源机制解的平均P轴在地震后则一直稳定在EW向上。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段的京西北地区,其现今应力场则相对比较稳定,唐山地震前后主应力方向没有太大变动。鉴于数据资料等方面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仅仅是初步给出了华北北部地区应力场近几十年来一种可能的调整变化图象。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天津地震台网2002-2007年记录到的天津及周边地区,ML≥1.5地震。在天津及周边地区,按照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圈定4个区域,采用单事件多台观测资料,对所选区域里的地震事件进行平均波速比值的计算,得到天津地区波速比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6.
CD-L1型流气式固体氡源替换RN-150型氡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D-L1型流气式固体氡源氡产生率稳定性、同一闪烁室用不同氡源标定K值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用CD-L1型流气式固体氡源与用RN-150型氡源标定的K值之间相差远小于5%,完全能够替代目前地震台使用的RN-150型氡源,同时具有操作简便、体积小、易携带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滇西昌宁—孟连带硅质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阴极发光手段在恢复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原始结构构造、成岩及孔隙演化等方面已显示出独特作用,而用于地层学研究较少。硅质岩多为自生成因,常由非晶质或隐晶质SiO2 矿物组成,多数在成岩中发生重结晶作用,通常在低能(< 20 000 eV)阴极射线下发光很弱,常被研究者们忽视。通过对滇西昌宁- 孟连带晚古生代硅质岩的高能(25 000eV)阴极发光及相关研究表明:自生或重结晶的硅质岩(含放射虫化石)(石英)发光明显,其发光强弱和发光特征与Fe,Co,Ni和Mn,Cr,REE质量分数有直接关系,并受地层的沉积- 构造背景控制,对造山带地层分区和地层格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INTRODUCTIONTheTancheng-Lujiangfaultbeltisthelargeststrike-slipfaultbeltinEastChina.Thisfaultbelthasundergoneacom-plicatedgeo...  相似文献   
999.
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根据东亚地区 500 h Pa 高度场 E O F分析结果,并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的位置,定义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 H50 )。讨论了 H50 与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温的关系,并分析了 H50 在 1951~1992 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MM5在国家气象中心CRAY-C92的实时预报试验尝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该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CRAY-C92计算机上初步建成的一个可与实时资料连接的MM5中尺度预报试验系统,探讨在目前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资源和可获取的实时资料条件下,进行实时预报服务的可行性及可能达到的精度,采用30 km水平分辨率的模式,在1996年夏季北方汛期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时预报试验,在1997年6~7月间“庆香港回归”天气服务过程中作了实时预报服务。预报及检验结果表明:MM5模式在强降水预报方面比业务模式HLAFS有较明显的改进,能预报出某些中尺度降水的细化特征,对暴雨和大暴雨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该模式可以作为城市预报的补充工具;就目前计算机和资料条件,比6 h时段更短的高频城市降水模式预报尚很难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