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5篇 |
免费 | 1107篇 |
国内免费 | 18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4篇 |
大气科学 | 769篇 |
地球物理 | 986篇 |
地质学 | 3526篇 |
海洋学 | 849篇 |
天文学 | 41篇 |
综合类 | 459篇 |
自然地理 | 7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379篇 |
2021年 | 408篇 |
2020年 | 348篇 |
2019年 | 399篇 |
2018年 | 332篇 |
2017年 | 330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386篇 |
2014年 | 342篇 |
2013年 | 477篇 |
2012年 | 457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425篇 |
2009年 | 414篇 |
2008年 | 420篇 |
2007年 | 421篇 |
2006年 | 416篇 |
2005年 | 295篇 |
2004年 | 262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1948年 | 1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浅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程维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2):61-65
本文在查阅分析大量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目前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制图作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认为景观分类需要结合实际区域现状 ,采用逐级分类的方法 ;同时利用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以天山北麓为示范区.研制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景观类型图。 相似文献
62.
随着空间技术和对地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遥感影像索引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应用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地球剖分系统的产生为这一难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研究了遥感分景数据的特征和EMD全球剖分的特征,然后针对现有遥感影像数据索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EMD剖分系统的三种索引模型:基于影像一面片映射关系的索引模型、基于EMD数据模型的索引和剖分数据标识索引模型,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探讨了解决索引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给出了利用遥感分景数据的剖分索引模型对线状对象和面状对象进行索引应用的实例。遥感分景数据的剖分索引模型的建立为遥感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索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64.
65.
水资源是影响榆林废弃矿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污泥丙烯酸吸水树脂的保水特性有利于矿区植被恢复.通过试验方法研究污泥丙烯酸吸水树脂的性能及其对植物栽植的土壤含水率、植物株高、植物成活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复垦土壤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丙烯酸吸水树脂最大的吸水倍率为763.4 g/g;添加保水剂后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66.
以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薄片光学显微鉴定、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分析成岩特征,探讨不同物源-沉积体系控制下储层的成岩演化。研究认为,东部坳陷中生界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凝灰质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蚀变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其中,东部地区压实作用强度要高于西南和北部地区,北部地区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以凝灰质胶结为特征并发生凝灰质脱玻化作用,西南部以黏土矿质胶结为特征并发生明显的黏土矿物转化现象,西南和北部地区的溶蚀/溶解作用的发育程度要好于东部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不同物源沉积区储层具有差异的成岩特征,表现为不同的储层序列,从而影响储层的成岩演化。 相似文献
67.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分异性,以及不同原因的流场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进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阶段;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部塌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口省际迁移的辐合流场与辐散流场在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的迁移辐合中心;东北与山东的对流渐趋消失,西北取代东北成为非沿海区域新的人口引力中心;以秦岭-淮河线东段和黑河-腾冲线南段为界,人口迁移分裂为东南和西北两大“流域”。就业迁移的优势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人口和人才流动的第一动力;婚姻迁移的主流方向是西南贫困山区指向华东农村,形成了西南“喀斯特新娘输出区”。 相似文献
68.
69.
北淮阳东段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地层含矿性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广泛分布于北淮阳成矿带内,但是对其含矿性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文章通过对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评价地层含矿性。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分析表明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各组中Mo元素均富集,W、Pb、Ag、Cu元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存在潜在成矿可能;成矿元素后期叠加强度(D)分析表明本区的Mo、Ag、Cu等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作用;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分析表明本区成矿元素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对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成矿能力评序得出最优势矿种为Mo元素,并且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是北淮阳钼矿的理想矿源层,为区内钼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成矿元素与主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u、W、Ag、Pb、Zn等元素受碎屑岩特征和氧化还原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北京延庆(116.0°E,40.5°N)钠荧光激光雷达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夜间的数据以1 h和1 km的时空分辨率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当地钠层上边界可达到的高度范围、其相应的季节变化、夜间演化等:延庆顶部钠层可达到110 km、120 km和130 km的概率分别为99.94%、84.46%和40.34%,由此得出,顶部钠层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120 km,突破了顶部钠层在105 km(或者110 km)的传统观点;上边界高度范围的季节变化规律为5—6月份最高,2—3月份最低;后半夜顶部钠层密度会有所增加.我们比较了偶发钠层、温度和流星注入与上边界高度范围的相关性,推测出偶发钠层对钠层上边界拓展有很大贡献,流星注入次之,温度影响最低.后半夜流星注入量增多跟此时顶部钠层密度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顶部钠层能够提高到120 km的这项研究,可以为拓展风温的探测高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