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9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1612篇
测绘学   1045篇
大气科学   652篇
地球物理   838篇
地质学   3145篇
海洋学   771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16篇
自然地理   74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81.
经过前期(1995~2000年)及近2 a对桂林盘龙洞13个滴水点的2 个水文年的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的动态监测, 发现现代洞穴碳酸钙(CaCO3)沉积有两种类型: ①常年性滴水沉积碳酸盐, 其δ13C值记录了全年气候变化特征; ②季节性滴水沉积碳酸盐, 其δ13C值记录了季节性气候变化特征。现代碳酸盐沉积监测和碳同位素分析表明, 桂林盘龙洞外部峰体主要为C3植物(几乎没有C4植物), 现代沉积碳酸盐的δ13C记录显示, 在夏半年, 夏季风强、降水丰沛、生物的活动量大, 现代碳酸盐沉积量大,δ13C值则较偏负, 平均为-13.13‰; 现代碳酸盐的δ13C全年平均值为-12.23‰, 最负值达-14.5‰; 而在冬半年, 由于降水相对较少, 新沉积碳酸盐的δ13C值, 显示稍有增加(或偏正), 其δ13C值为-10‰~-11‰。此外, 当在降大雨或暴雨后(无论是在夏半年或是在冬半年), 滴水在滞后半个月或1个月后沉积形成的碳酸盐, 其δ13C值显示突然偏负, 主要反映的是降雨效应引起的CO2 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洞穴石笋沉积旋回主要特征的古气候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南方大型石笋组分、结构构造的观测和董哥洞10号(D10)石笋210件碳、氧同位素组成、20个U系测年数据,以及部分微(痕)量元素的分析对比,概述了石笋沉积旋回性特征、旋回界面类型和相关的气候、环境、地质意义.以组成D10石笋的碳酸盐含碳质、黏土矿物,呈黑灰、灰黄、灰白、灰等色泽匹配、纹层厚及组合、层面呈拱形或平直分别组合或转变、构造类型、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组合,呈协调平行、不协调同向、不协调反向变化三类型若干亚类等,旋回性特征,确定了19个沉积旋回.根据δ13C平均值为-3.91 ‰PDB、δ18O为-6.97 ‰PDB分别为冷暖气候演变的临界(阀)值,δ13C或δ18O>临界值者的偏重是冷,<临界值的偏轻是热.以δ13C、δ18O组成(表1)和组合变化类型和上述旋回性特征,结合层面构造呈渐变过渡或突变,以及20个同位素年龄数据,初步认定荔波地区352 930~99 410年间沉积的19旋回,是一个较完整的冰期气候演化过程,属我国第四纪冰期系列的第五冰期,10旋回顶180 695年(推算)~15旋回顶129 890年,约5万多年是连续严寒的盛冰期,①、16分别可能是冰期早、晚时段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期间冷暖变化有5万年级的、10万年级的气候旋回.论证了荔波地区35~10万年间是冰期气候环境,前期17万年寒冷的气候环境,期间35万年、25万年前后更严寒,但生态基本保持正常演变的面貌,中期5万多年为极寒冷的气候环境,生态向适应冷气候环境演化,晚期3万多年为冷暖频繁突(跃)变的恶劣气候,期间生态面貌复杂,正常演替与残存、突变演替并存.  相似文献   
983.
陕北斜坡中部TBC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与延9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进而寻找油藏富集区的关键技术,对于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吴旗县境内。从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入手.结合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相的判识与标定,确定在侏罗纪初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到延9期逐渐发展成为河湖三角洲相沉积,并进行了亚相和微相的划分。  相似文献   
984.
新疆玉泉山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玉泉山石墨矿床赋存于塔里木古陆库鲁克塔格地块中下元古界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云母石英片岩中,经历了沉积-聚炭和区域变质-结晶2个主要成矿期.区域变质-结晶成矿期又分为与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和低绿片岩相对应的3个成矿阶段.地层岩石条件、区域变质条件、构造条件是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985.
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文 《地理空间信息》2005,3(1):40-42,46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中的具体功能,讨论了GIS,RS,GPS在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和精准农业管理上的应用,并指出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能满足数字信息获取的三个阶段: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数据的转换和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986.
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三峡库区小冰期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庆水鸣洞石笋(NSM03)7个230Th年代数据和438个δ18O数据建立三峡库区1250~1750 A.D.时段分辨率约为1 a的δ18O记录。分析显示石笋δ18O值在1280 A.D.开始迅速偏重,在1300 A.D.附近偏到近500 a来最重,显示季风迅速减弱,库区进入小冰期。石笋记录显示小冰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干湿波动,特别是在1400~1650 A.D.时段石笋δ18O值高频振荡,显示季风降水处于频繁波动期。功率谱分析显示石笋δ18O序列具有显著树轮Δ14C周期和ENSO准周期,揭示太阳活动是小冰期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受到海气耦合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87.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土壤铬含量空间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广东省增城市为实验基地,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采集土壤铬含量样点,并将其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检验数据集。设计4种样点布局方案,对前三组数据用RBF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土壤铬含量插值,分析预测误差。研究发现,当样点较少时,RBF神经网络方法的插值结果较精确。而当样点数据为50时,误差较大,不能满足插值要求。通过插值结果的对比发现,较传统的统计学插值方法,RBF神经网络方法克服了平滑效应,特别是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空间预测效果较好,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988.
当代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已从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到区域环境管理。基于尺度的区域环境管理是区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尺度是确定时空范围层次归属的综合概念,区域环境管理的尺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其中中观尺度镶嵌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观尺度区域环境管理包括区际、区内和次区域环境管理3个层次。基于上述认识,分析了尺度在区域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区域环境管理的"尺度"范围确认依据,重点论述了中观尺度区域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特点、层次镶嵌性及其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89.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2007年物流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度及对国民经济的波及效应进行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中间投入率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而中间需求率则随着区域工业化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结构特征呈现明显的差异,上海、安徽的物流产业机械化程度最高,安徽、湖北的物流产业具有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上海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最为明显,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衔接也最为紧密。长江下游各省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出口依赖特征,重庆和四川具有明显的资本形成依赖特征,而江西、湖南和四川等人口大省则具有较明显的消费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990.
雪崩是对高寒山区房屋、设施、道路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雪崩监测预警技术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是避免或减轻雪崩对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对国际上常用雪崩防治工程进行分类,重点按作用手段分别阐述了各种防治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防治工程研究进展、适用范围、设计要求、应用情况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研究认为,目前的雪崩灾害防护工程存在修筑标准欠缺、雪崩机理不明确、工程设计参数计算不合理、试验模拟不理想、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等不足,并建议从工程综合配置、雪崩与防护结构相互作用、工程设计参数定量化研究、开发积雪清理技术、构建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开展先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