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91篇
  免费   7072篇
  国内免费   11512篇
测绘学   5107篇
大气科学   4322篇
地球物理   5753篇
地质学   19447篇
海洋学   6103篇
天文学   338篇
综合类   2253篇
自然地理   4252篇
  2024年   394篇
  2023年   1002篇
  2022年   1839篇
  2021年   2274篇
  2020年   1814篇
  2019年   2094篇
  2018年   1832篇
  2017年   1652篇
  2016年   1831篇
  2015年   2005篇
  2014年   1953篇
  2013年   2420篇
  2012年   2583篇
  2011年   2699篇
  2010年   2678篇
  2009年   2560篇
  2008年   2575篇
  2007年   2386篇
  2006年   2438篇
  2005年   2029篇
  2004年   1366篇
  2003年   1090篇
  2002年   1010篇
  2001年   925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3篇
  1979年   21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15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5篇
  1963年   14篇
  1957年   14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By dating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deposition sequence in foreland basins, we can analyze the provenance of these zircons and further infer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mountain belts. This is a new direction of the zircon U-Pb chronology. The precondition of using this method is that we have to have all-around understanding to the U-Pb ages of the rocks of the orogenic belts, while the varied topography, high altitude of the zircon U-Pb ages of the orogenic belts are very rare and uneven. This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Modern river deposits contain abundant geologic information of their provenances, so we can probe the zircon U-Pb ages of the geological bodies in the provenances by dating 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modern rivers' deposits. We collected modern river deposits of 14 main rivers draining from Pamir, South Tian Shan and their convergence zone and conducted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Combining with the massive bed rock zircon U-Pb ages of the magmatic rocks and 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the modern fluvial deposit of other authors, we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ircon U-Pb ages of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of Pamir and South Tian Shan. Overlaying 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we pointed out the specific provenance geological bodies of different U-Pb age populations and speculated the existence of some new geological bo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have different age peaks. The main age peaks of South Tian Shan are 270~289Ma and 428~449Ma, that of North Pamir are 205~224Ma and 448~477Ma, Central Pamir 36~40Ma, and South Pamir 80~82Ma and 102~106Ma. The Pamir syntaxis locates at the west end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zone.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Pamir is the Main Pamir Thrust(MPT)and the Pamir Front Thrust(PFT). In the Cenozoic, because of the squeezing action of the India Plate, the Pamir thrust a lot toward the north and the internal terranes of the Pamir strongly uplifted. For the far-field effect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the Tian Shan o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Tarim Basin also uplifted intensely during this period. Extensive exhumation went along with these uplift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exhumation was transported to the foreland basin by rivers, which formed the very thick Cenozoic deposition sequence. These age peaks can be used as characteristic ages to recognize these tectonic blocks. These result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racing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of Pamir and South Tian Shan in Cenozoic with the help of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sediments in the foreland basin.  相似文献   
872.
将福建省地下流体观测网内观测井各测项在观测期间内出现的干扰事件进行汇总,并进行分类入库保存,实现地下流体干扰因素的录入、查询、检查、修改、计算。编制一个操作界面友好、功能全面的观测井各测项的正常动态与干扰因素综合查询系统,更好地发挥观测数据共享的作用,为分析预报人员查找干扰资料提供方便,同时为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的效能评价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3.
采用1953—2010年南岳高山站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站平均风速、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平均风速变化密切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年际变化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风速有由大到小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2)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气温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且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气温有由偏低向偏高的突变;3)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3 a周期;4)风速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风速与降水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风速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有较好的反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874.
触发重庆山洪灾害的典型环流和影响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中  陈艳英 《高原气象》2007,26(3):609-614
通过对触发重庆山洪灾害的31次区域性暴雨的特点以及产生重庆区域性暴雨的典型大气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山洪灾害主要是强降水引起的滑坡、局部泥石流和小溪流的洪涝等灾害,其危害极大;(2)诱发重庆山洪灾害的典型区域性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9月,其中7月出现频率最大;(3)绝大部分区域性强降水过程产生前,在500 hPa中、高纬地区上空形成两脊一槽型(占52%)或两槽一脊型的环流形势(占42%);(4)高原槽(高原切变)、高原涡、副热带高压、西南涡、低空急流、地面冷锋等为其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875.
一个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预测潜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Scale Interaction Experiment-Frontier Research 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coupled GCM)的多年回报结果,评估了该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区域,尤其是中国地区气候异常的预测潜力.与观测实况的比较结果表明:SINTEX-F模式对夏季降水、500 hPa高度场和地表气温都有一定的预测技巧,但是相比而言降水与高度场的回报技巧要高于地表气温;而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异常的主要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也有较好的预测潜力,对500 hPa高度场效果较好;对降水异常的年际变化也有一定的预测潜力,尤其是我国中部地区效果较好,但是模式预测的降水异常的幅值较观测相对偏弱;此外对我国西部的极端气候也有一定的预测潜力.  相似文献   
876.
用大理、理塘和林芝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3站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瞬时风速、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理、理塘和林芝气温最低值和相对湿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7时左右和8时左右,气温最高值和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均在16时左右。3站气压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2个高峰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0时左右和凌晨0~1时,2个低谷值时段分别出现在17时左右和5时左右。风速在凌晨至7时左右较低,之后至傍晚不断增大并出现极大值,日落后逐渐减小。3站地面温度7时左右出现最低值,14时左右出现最高值。从季节变化情况看,气温和地面温度出现最高值、最低值的月份及变化幅度最大的月份基本相同。地面温度增、降幅度最大的季节分别是春季、秋季。气压随季节变化幅度较气温、相对湿度小。初春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风速对相对湿度有一定影响,大理和林芝相对湿度出现最小值的月份与风速出现最大值的月份相同。各要素值基本是大理最大,林芝次之,理塘最小,这与3站的纬度、海拔高度和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877.
利用小波变换(WT)对香港天文台飞机观测台风“妮妲”(1604)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不稳定、不均匀的台风边界层中湍流涡旋的垂直传输作用。在0.1~5 Hz惯性子区内横风和顺风分量功率谱密度能较好符合-5/3幂律。小波分析显示:横风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 km之下,顺风分量的小波功率谱峰值集中在1~6km之间;眼区动量通量的主要贡献尺度为2.3 km,眼区外主要贡献尺度在1~2 km,中低层为较小尺度(<1.0km);湍流功能(TKE)的生成尺度主要集中在4 km之下。这项研究定量描述了南海北部台风边界层各个区域湍流结构的差异特征,讨论了对台风边界层通量参数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878.
近55年中国大陆地区降水突变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大陆1951~2003年160站较为完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确定了中国大陆不同区域降水突变事件的大致时间,研究揭示了近55年中国大陆降水突变事件变化的区域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近55年来,中国大陆年平均降水量正在逐步减少。华北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减少明显。年降水量增加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另外,西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南部略有增加。(2)中南地区和青藏云地区年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突变,华北地区降水突变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北地区突变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南地区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879.
利用卫星云图作广西强降水短时预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构造天气学意义明确的卫星云图状态函数模型,在对云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定量提取卫星云图参数,通过与云图模板的相似运算寻找短时预报指标。试报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提高强降雨落区的短时预报准确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0.
2010—2016年江西省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超  谌芸  朱克云  单九生  曾智琳 《气象》2019,45(9):1238-1247
利用江西省2010—2016年5—9月1597个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江西省短时强降水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EOF将降水场划分为5个区域:赣北南部(Ⅰ区),抚州市及赣州中部(Ⅱ区),赣北北部(Ⅲ区),赣南南部、北部(Ⅳ区)以及赣中西部(Ⅴ区)。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主要分布在山地及河谷附近,分别为湘赣交界罗霄山脉东侧、武夷山西侧、信江河谷、乐安河谷和昌江河谷。河谷附近短时强降水频次以昌江河谷最高(16.9次/a),山地附近最高在罗霄山脉东侧(12.6次/a),极端短时强降水分别位于上饶市东北部山区(3.7次/a)及九岭山南侧的锦江河谷(3.3次/a)。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5月第3候,6、7月第3~4候以及8月第2~3候。Ⅳ、Ⅴ区具有单峰型的日变化特征;Ⅰ、Ⅱ、Ⅲ区具有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主峰基本集中在下午17时;次峰在上午08—10时。短时强降水对暴雨贡献率基本在40%以上,Ⅰ、Ⅱ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将近一半是由短时强降水贡献的。信江河谷是暴雨雨量中心,但并不是短时强降水雨量中心;昌江河谷与武夷山西麓既是暴雨中心也是短时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