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4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5 毫秒
311.
地气测量是寻找深部隐伏矿床的一种化探新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应用并迅速发展.作者着重综述了地气测量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季节的变化、土壤中氢氧化铁及温度与pH值对纳米微粒的吸附作用等问题,是地气测量效果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12.
本文讨论在大范围高空温压场的斜压发展短期数值预报中考虑地形运动学边界条件的具体方法,并用张弛法计算了二个实例的高度倾向.计算结果说明在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地形变高在700mb 上可以大到70—80米/24小时,下层更大,是需要考虑的.但是由于地面风决定的困难,还需要考虑改进模式,在高速电子数学计算机上大量试验,才能在日常预报中使用.  相似文献   
313.
赵柏林 《气象学报》1956,27(3):195-218
摩擦层中湍流系数,利用风标的分布,可以测定之。1902年,爱克曼创立了摩擦层中风标螺线,利用风标螺线,可以测定摩擦层中的湍流系数。1953年,莱赫特曼考虑了气压场随高度的变化,即热成风的因素,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莱赫特曼公式之应用,只限定于恒态吹流,或恒态均匀温压场的条件之下,方能准确使用。这样是在一般情况之下难以满足的。关于摩擦层非恒态问题,1947年赵九章、裘碧克曾经讨论过。本文仅就非恒态湍流系数测定问题予以进一步探讨。并得到了较有广泛意义之公式。而莱赫特曼公式,系属温压场恒态,温压场中温度、压力梯度在均匀情况之下,该公式之特解。爱克曼范式,系属气压场稳定,温度梯度恒态为零时,该公式之特解。这样,该公式的计算,使得湍流系数测定工作精确化和广泛化。 最后,本文作了一些实际资料的计算与分析,和讨论在自然环境中湍流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14.
地转气流中的重力惯性内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纪平  吴钦岳 《气象学报》1964,34(4):523-530
本文用一个一维线性的二层模式,分析了地转气流中重力惯性内波的动力学性质。讨论了重力惯性内波的不稳定性、相速度和群速度后,指出: 1)当地转风速大于重力内波波速时,某些尺度的重力惯性内波可以产生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些中系统的发展。 2)某些波长的重力惯性内波,它的群速度可以大于相速度;因此在某一地区有中系统发展时,它的能量可以很快地传到下游,而在某下游产生新的系统。  相似文献   
315.
对流发展局部气象条件的初步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62,32(1):87-90
分析了线性化后的小尺度动力学方程组出现不稳定解的条件,从而讨论了对流发展的局部天气条件,指出盛行风的垂直二次切变是一个稳定因子。同时指出,大范围对流云成排出现与风速垂直二次切变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316.
流式细胞术对微微型浮游植物识别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利华  张经  晁敏 《海洋科学》2002,26(3):60-65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东、黄海水域中微微型浮游植物进行识别测量的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可以直接利用细胞内含有的不同色素,经氩离子激光器488nm波长的蓝光激发产生的自发荧光,通过FACScan流式细胞仪进行识别,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建立近岸生物群体分布和丰度研究的实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17.
318.
正 Since the illuminating study on the Mesozoic stratigraphy of Szechuan by C. Y. Lee [40] and the valuable contributions by T. Y. Hsu [26-32], much light has been thrown upon the Triassic stratigraphy and palaeontology of that region.  相似文献   
319.
KINGKOO CHAO 《地质学报》1942,(Z2):203-206
正 This short paper is meant to record the discovery of the interesting genus, Melonechinus, in eastern Kuangsi, China. It is well known that most species of the genus are found in the St. Louis limestone of the Meramec group in North  相似文献   
320.
Sedimentation from soil erosion is a critical reservoir watershed management issue.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empirical formulas are commonly used to estimate the soil erosion rate. However, these estimations are often far from accurat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estimating soil erosion i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137Cs inventory in the soil. 137Cs can be adsorbed by the soil and is widely assumed to change its distribution only when disturbed by rainfall and human activities. Thus, 137Cs distributed in soils can be a useful environmental tracer to estimate soil erosion. In this study, the net soil loss estimate is 108,346 t/yr and the gross erosion and net erosion rates are 10.1 and 9 t/ha yr respectively. Th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is therefore estimated to be 0.9 based on the two erosion rates. Because of the steep hillsides in the watershed, only 10% of the sediment yield stayed in the deposition sites and 90% was transported to the river as the sediment output. Soil erosion estimates from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137Cs activity in the Baishi river watershed showed satisfactory accuracy when compared to sediment yield data. Using soil 137Cs concentrations is therefore a feasible method for estimating soil loss or deposition in Taiwan. Data sampling, analysis and result of this approach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