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6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515篇
测绘学   625篇
大气科学   846篇
地球物理   1281篇
地质学   2850篇
海洋学   906篇
天文学   243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67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3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全新世以来,世界海面大幅度上升,渤海海区发生了明显的海侵,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的近海广大陆域皆沉溺于海平面以下。辽东湾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及沉积作用速度分布不均匀等因素,海底保存了一部分玉木冰期低海面时期陆地或滨海区的地貌形态及相应的老沉积物的遗迹。它们虽然经过了后期水动力条件及沉积作用的改造,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原始地貌的迹象和某种残留沉积的特征。 关于辽东湾残留地貌和残留沉积的问题,过去曾有报道;本文在以往调査的基础上,结合近期有关资料,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2.
赤潮生物种类特征光谱获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赤潮生物水体反射率曲线获取方法。通过对 2类反射率反演方法得出的反射率曲线与实际反射率曲线进行比较 ,得出在不具备大气环境参数的情况下 ,经验线性法的反演结果与实际反射率曲线最接近的结论 ,并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赤潮生物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 ,提取出赤潮生物水体的特征光谱。这是进行赤潮监测和识别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3.
黄河三角洲桩西101站潮沟地貌形态及其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潮沟下游,横跨且生趣与潮沟的横断面设了5个观测站,进行了24h的水动力测量。结果表明,涨落潮流速流向不对称,在潮沟内,涨落潮流流速差别很大,涨潮流流速最大为9cm/2,而落潮流流速最大可达38cm/s。据推测,潮沟内之所以落潮流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流流速,可能是由于潮沟与岸线斜交有关。  相似文献   
24.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依据东海陆架北部 2 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 ,就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细粒级部分以 <0 .0 16 mm为优势粒级 ,可占到总细粒级沉积物的 75 %以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以细于 0 .0 0 8mm粒级的沉积物占据优势 ,长江口泥质区则以 <0 .0 16 mm粒级的沉积物为主 ,两泥质区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25.
雄性三倍体长牡蛎繁殖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人做过三倍体长牡砺的诱导工作,但在三倍体性腺发育及配子活力方面的研究,目前仅见Allen等1986年和1990年对三倍体的海螂和长蛎异常配子的发生报道。Cox1996年研究了悉尼岩牡蛎三倍体性腺发育情况,姜卫国等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生殖腺进行了观察,李霞[1]对三倍体长牡蛎的性腺发育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作者用流式细胞仪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二、三倍体的性腺细胞进行了初步分析,回答了三倍体长牡蛎生殖潜力及性比方面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繁殖、杂…  相似文献   
26.
海藻中类胡萝卜素抗超氧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组织内,类胡萝卜素除具有集光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的重要生物学功能,类胡萝卜素作为光保护剂可抵抗光、氧和光敏色素的有害作用,也可作为化学反应物抵抗细胞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的氧化损伤,保护光合系统免受光动力敏化作用的破坏。类胡萝卜素光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如下:(1)类胡萝卜素对三重线态敏化剂的淬灭;(2)类胡萝卜素对1O2的淬灭;(3)类胡萝卜素对自由基反应的抑制,它的这种生物学活性在医学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胡萝卜素在生物系统中的保护作用包括失活由电激活的单线态氧(1O2),失活反应性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物自由基和烷氧基,这些自由基产生于细胞内,并可能会引起有害的氧化作用。类胡萝卜素的保护功能与直接的抗氧化活性或与对细胞内抗氧化水平的调节有关(Krinsky,1990)。对于类胡萝卜素清除脂类过氧化物自由基的能力和作用机理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Burton et al.,1984; Burton, 1989; Terao,1989; Palozza et al.,1992b; Tsuchihashi et al.,1995),但对于类胡萝卜素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尚未见有详细研究报道。本文以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作为超氧自由基的发生体系,对海藻中分离纯化制备的类胡萝卜素清除该种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
薛家岛湾沉积动力学特征及海港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0年秋对胶州湾内的薛家岛湾进行海洋水动力条件及积动力学特征,泥沙运动规律研究,为开发建设港口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湾内深大于1m的海底泥沙发生“全面移动”的时间,一年内仅有1-2d,其余处于稳定状态或“表面移动”状态。湾内泥沙来源很少,预计建港后,港池和航道年平均回淤量分别小于16cm,10cm对于开发中小型港口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8.
提出波浪作用下岸坡和海底动态和静态平衡条件的数学模型。在已建立的推移质泥沙体积输沙率基本关系式的基础上,根据连续方程,计算出底坡、泥沙、波浪三要素在动态和静态平衡情况下的关系式,得出反映这种关系的底坡平衡函数曲线图。用实际资料对这一函数曲线进行了验证,并对实际资料相对模型的某些差异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9.
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平均水深18m,最大水深70m,是一个较浅的海湾。黄海平均水深38m,其中部为水深大于50m的盆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陆地环绕。沿岸河流输沙特征对沉积作用过程有重大影响,特别是黄河入海泥沙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于黄河人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前人已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讨论。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性河流。由于黄河尾闾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变迁,纵横摆动于华北平原之上,交替注入渤海和黄海,因此,在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在中国近海沉积中的作用时,必须把渤海和黄海作为一个整体,甚至南涉东海。本文试图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概括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海底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中国海环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早期科学家们主要依赖于对温盐资料和少数测流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有了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东中国海环流是由一个气旋式的“流涡”组成,东侧主要是北上的黑潮-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西侧为南下的沿岸流系。黑潮对东中国海环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于除了某些局部区域外,上述海域主要流系的冬、夏季分布形式比较相似而无本质上的差异(胡敦欣等,1993)。但本文所研究海域正处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过渡季节(春、秋季)风向多变,风力减弱;海洋热盐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混合强,而夏季层化明显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东中国海环流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中国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工作逐步展开,并已成为研究环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但由于数值模式本身以及计算方案的缺陷(如有些学者用固定的风场、温盐场对东中国海环流进行诊断模拟等)和观测资料的不足,数值模拟的结果难以得到验证,渤、黄、东海的环流研究中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以待澄清。例如,台湾暖流的来源、流径;对马暖流的来源;夏季黄海暖流的流径以及黄海冷水团环流等均有不同的论述。对黄、东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工作也较少,多用冬、夏典型月份的风场强迫积分至稳定态,给出冬、夏季环流,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三维环流模式很难在1个月内达到稳定态,尤其是夏季层化明显、风力减弱的情况下,非常定风场的影响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采用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案,用年循环风场和海面热通量场为外强迫,对渤、黄、东海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