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5篇 |
免费 | 2748篇 |
国内免费 | 14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38篇 |
大气科学 | 895篇 |
地球物理 | 1129篇 |
地质学 | 3778篇 |
海洋学 | 1248篇 |
天文学 | 81篇 |
综合类 | 494篇 |
自然地理 | 9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236篇 |
2023年 | 227篇 |
2022年 | 433篇 |
2021年 | 556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478篇 |
2018年 | 435篇 |
2017年 | 410篇 |
2016年 | 417篇 |
2015年 | 484篇 |
2014年 | 462篇 |
2013年 | 552篇 |
2012年 | 561篇 |
2011年 | 513篇 |
2010年 | 514篇 |
2009年 | 490篇 |
2008年 | 428篇 |
2007年 | 401篇 |
2006年 | 384篇 |
2005年 | 336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re are rising concerns about the hazardous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comet assay and DNA alkaline unwinding assay were conducted on the tissues (gills, hepatopancreas, and hemocytes) of Charybdis japonica in order to illustrate genotoxicity of three heavy metal ions (Cu2+, Pb2+, and Cd2+) on the marine crabs C. japonica. The crabs were exposed to Cu2+ (10, 50, and 100 ?g.L?1), Pb2+ (50, 250, and 500 ?g L?1) and Cd2+ (5, 25, and 50 ?g L?1), and the tissues were sampled at days 0.5, 1, 3, 6, 9, and 15. DNA alkaline unwinding assay was used for testing the DNA single strand break in gills and hepatopancreas and comet assay was employed for testing the DNA damage in hemocy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NA damage (F-value) of gills in the crabs exposed to the three heavy metals was decreased gradually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s and there was a dose-time response relationship in certain time, suggesting that the levels of DNA single strand break in 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Changes of F-value in hepatopancreas of the crabs exposed to the three heavy metal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gills except that the peak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500 ?g L?1 Pb2+ treatment group at day 3 and the 50 ?g L?1 Cd2+ treatment group at day 9. The ranks of DNA damage in gills and hepatopancreas induced by the three heavy metal ions (50 ?g L?1, day 15) were Cd2+ >Pb2+ >Cu2+ and Pb2+ >Cu2+ >Cd2+. The levels of DNA damage in gil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patopancreas in the same experimental group.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dices of DNA damage can be used as the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2.
通过建立企业区位选择的“推力-拉力”模型, 本文考察了具有不同产业特性的央企在不同区域政策阶段的空间布局演化, 分析了区域政策、产业特性对央企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过程。主要结论为:企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来自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 前者由企业特征和产业特性组成, 后者由区域政策制度和区域条件组成。区域政策制度和产业特性是影响央企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央企空间布局总体变化与区域政策的演变趋同, 但产业间存在差异。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央企布局受区域政策和区域条件影响较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央企布局偏好政策优惠及交通便利区域;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央企对创新网络和社会资本等因素依赖较大, 布局受区域政策影响较弱;组织结构为区域部型、公共服务业、特殊行业的央企布局受外部拉力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常用全站仪基本指标的校正方法,为用户在使用全站仪过程中保证仪器的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前或后3天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3岁。症状主要为腹痛10例,脓血便4例,不明原因消瘦1例,病程最长4年,最短1月。结果:胶囊内镜未见异常8例,双源CT检查亦未见异常;双源CT诊断克罗恩病4例,与胶囊内镜及临床诊断一致;胶囊内镜可疑肿瘤3例,双源CT发现2例并作出良恶性诊断,其中1例为空肠间质瘤,1例为回肠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仅1例胶囊内镜可疑3cm大小肿瘤,双源CT未见异常,结合MRI检查及临床,证实为假阳性。结论:小肠空气灌肠双源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小肠器质性病变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而且可以结合临床鉴别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并对肿瘤性病变做出良恶性鉴别;还可以为胶囊内镜所见病变定位及排除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66.
67.
正Evaporites with gigantic thickness had been developed in Kuqa Basin from Paleocene to early Miocene,and the sediment thickness changed from tens to thousands of meters.By 3D mine software,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相似文献
68.
乌拉特中旗284东矿区已开展金矿勘查工作多年,但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以往勘查工作认为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的石英闪长岩中,但矿床规模不大。在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实地踏勘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内炭质千糜岩为主要赋矿岩石的找矿新思路,并通过对以往施工钻孔岩心的重新编录和取样分析以及坑道施工,对找矿思路进行了实践。通过地质工作,在炭质千糜岩中发现了金矿体,矿体规模达500 m(走向)×500 m(斜深),为找矿思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成果支持。新发现的金矿体位于(1)号蚀变带内,受F9断裂控制;矿体存在SW向侧伏规律,在构造交汇及产状变化等部位易形成厚大矿体;矿石具有贫金属硫化物、易见明金的特点,金粒径变化范围较大。依据新思路进行下步找矿工作有望取得较大找矿突破,增加金资源量。找矿新思路的提出不仅为该区金矿勘查指明了方向,也为相邻矿区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
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其中河道砂体展布形态受沉积微相控制,呈NE—SW向带状展布,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蚀孔是目的层位的主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前者为中上等储层,后者为中等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受成岩事件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机械压实-化学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储层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其中,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包围在碎屑颗粒周围的绿泥石薄膜一方面使粒间孔减小,另一方面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加大及方解石的沉淀,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部分原生粒间孔隙,从而使储层物性较好。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及晚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是碎屑长石和部分胶结物溶解从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的主要介质。安塞油田长2和长3油层组在纵向上隔夹层较发育,沉积韵律主要为正反复合韵律,导致了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长3油层组较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70.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