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根据应用服务的实际需求,对适用于海洋环境特点的时空分析模式和相关评价模型进行了探讨研究,对适用于系统建设的监测数据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以及相关评价技术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选用GIS技术作为系统基础,构建了基于GIS的海洋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应用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与评价等功能.  相似文献   
342.
基于图像特征的航空高光谱数据油污染光谱曲线提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基于图像特征的相对发射率数据处理模型,对获得航空高光谱油污染水体数据和正常水体数据进行了反射率提取,得到了相对定标后的油污染水体和正常海水的光谱反射率数据。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油污染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反射率曲线比较,得出运用基于图像特征的反射率处理模型提取光谱信息和运用航空高光谱数据进行海上油污染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3.
青海各拉丹冬地区的主要矿产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内铁、锑、铜、银多金属及石膏、水晶等主要矿产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总结,指出铁、铜、银多金属和水晶等内生矿产主要分布在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各拉丹冬地区,矿化与岩浆侵位过程中的热液活动有关;锑矿分布于该区南部的NW向断裂中,是藏北美多锑矿带的组成部分,矿化受断裂控制明显,为低温热液充填型;上述矿化形成于喜山期,与藏北地区新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石膏矿是区内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的矿种,主要分布在赤布张错周缘的侏罗纪地层中,其形成时代以中-晚侏罗世为主,属化学沉积成因。各拉丹冬周缘和抱布德-亚恰一带是寻找内生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44.
Caledonian orogeny is another important tectonic event in South China Block after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With a view to constra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proto–basin in South China, this paper reports the geochemical and zircon U-Pb dating data of the Ordovician strata in central Hunan, South China.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suggest that the lower Ordovician deposited in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with a provenance of quartzose components and showing an affinity with the Yangtze Block. U-Pb age data for 260 detrital zircons from upper Ordovician identify three major age populations as: 900–1200 Ma, 1400–1800 Ma and 2400–2700 Ma. The detrital zircon age spectrum as well as the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suggest that upper Ordovician deposited in a foreland basin and showing a close affinity with the Cathaysia Block. It is also suggest that the lower Ordovician continuously accepted the mineral from the Yangtze Block, whereas the provenance of the upper Ordovician sedimentary basin changed from the Yangtze Block to the Cathaysia Block. This change implies a tectonic movement, which caus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to–basin in the Hunan area in SCB from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to foreland basin probably took place during late Ordovician. This fact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Caledonian orogeny in South China Block began no later than 453 Ma, and a new crustal evolution model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45.
振动钻探或沉管/压实机械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缺乏频率比、阻尼比对振动沉管机械功率影响的系统研究,施工中有时会出现功率异常增大,其驱动功率如何计算仍然困扰着工程设计人员。本文通过阻尼耗散功率法,来分析计算惯性和非惯性激励振动机械的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问题。结果显示,大阻尼(0.5< ζ <1)全频率范围的一般情况,惯性激励系统耗散功率近似与激振力角频率平方成正比,仅在小阻尼(阻尼比 ζ <0.5)共振区,功率与激振力幅值的平方成正比,与阻尼成反比,正是小阻尼易引起功率异常增大;非惯性激励机械在有阻尼共振区附近工作才能吸收足够的功率。振动沉管机械设计时不仅要满足系统的平均功率的需求,还要校验最大瞬时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346.
华北东部青岛地区煌斑岩广泛发育,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方面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研究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岩浆的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推断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研究区内煌斑岩的SiO2含量(W(SiO2))为39.13%~51.26%,属于钾玄质碱性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Ce和Eu异常(分别用δCe和δEu表示)不显著。样品微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和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俯冲特征。源区为三叠纪时北向俯冲的扬子板块析出的熔体,交代上覆华北板块地幔橄榄岩而形成的地幔交代岩。白垩纪时,俯冲带岩石圈大范围坍塌,软流圈上涌形成伸展环境,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煌斑岩。  相似文献   
347.
扬子海盆中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变化分析以及生物的丰度、分异度变化、分异度变化、生态位更替的讨论,认为三峡地区(扬子海盆中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海平面由上升到下降,其中经历了5次海平面波动。  相似文献   
348.
扎布耶盐湖具天然Li2CO3产出,其为微溶矿物,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余大多数盐类矿物溶解度均为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结构结晶池所产出混盐中Li2O3质量百分数明显不同:露天式为4.06%,MPFS式为2.53%,FPFS式为56.43%。据此,总结出高品位Li2O3混盐制取的基本思路和控制指标:盐田冷冻、日晒,使卤水中Li含量升高至当时水温条件下的饱和点后,不蒸发而升温,卤水中Li饱和后的控制指标为温度。  相似文献   
349.
于2002-2005年在珠江口海域大万山岛海洋环境监测站设立一个大气监测站,采集了12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TSP(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与元素Cu、Pb、Cd的浓度.结果表明,Cu的浓度有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Pb与Cd变化缓慢,浓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50.
大数据时代海量网络文本中蕴含的灾害事件信息是防灾减灾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资源。从异构的Web文本中快速、准确抽取灾害事件时空信息和属性信息,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模式与趋势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当前地理信息与灾害信息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从Web文本挖掘的整体技术框架、灾害主题页面抓取、灾害事件信息解析与抽取、灾害事件信息空间展示分析、以及防灾减灾应用系统等方面调研和综述了相关进展。针对防灾减灾领域的Web文本信息获取未来趋势,分析概括了全流程的Web文本灾害事件信息提取适用技术,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① 重点开展全球灾害信息全景式获取分析,实现全球灾害事件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分析及可视化展示;② 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典型热点区域的Web灾害事件信息获取分析应用研究并形成示范系统;③ 按照数据、信息、知识的应用层次,建立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支撑的新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