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611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7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31.
渤海海域石臼坨地区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南北两侧的陡坡带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多套生屑白云岩,其中南侧生屑白云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北侧生屑白云岩集中在沙河街组一段。为了明确该区生屑白云岩的成因,通过古生物、岩石薄片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该区生屑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按照岩石组分特征,研究区生屑白云岩可划分为亮晶生屑白云岩和泥晶生屑白云岩2种类型。生屑的主要组分腹足类及介形类典型属种分析显示,南北两侧生屑白云岩均形成于浅水湖泊环境。地球化学Pr/Ph(姥鲛烷/植烷)参数反映,南侧生屑白云岩形成于氧化环境,北侧以还原性环境为主。碳氧同位素数据反映南侧生屑白云岩形成于低温高盐的封闭湖泊环境,以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成因为主。北侧生屑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相对分散,显示为受不同流体介质作用的结果,可以划分出3种成因类型: 准同生期的回流渗透成因、埋藏期的铁白云石化交代成因和晚期局部受热液作用影响,因此,北侧生屑白云岩是多期次多成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成果对开展这类中深层优质储集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2.
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大气水特征的地基遥感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用地基双波长(0.85、1.35 cm)微波辐射计(和雨强计)分别在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对大气水做了多次高时间分辨率长时间连续监测,本文是这些资料的分析总结.文中定量给出了大气水汽(和云液水)的日、季节内、季、年、年际的变化和变化的地理差异;定量给出了大气三水(水汽、云液水和雨水)的季节统计分布特征和地理差异;得到了大气三水之间的定量比例,并得到了降水概率、降水效率和云中水循环次数等与降水过程有关的参量与多种大气水参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气水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933.
向海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出现明显的退化趋势,表现为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对向海湿地生态环境背景条件及退化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机制:自然环境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前提,上游水的大量截流、水利工程设施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触发了湿地退化的过程。通过对退化湿地的脆弱因子分析,指出退化河流湿地的恢复必须从湿地的水文功能出发,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和转化,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934.
Using Microwave Sounding Unit (MSU) channel 2 (Ch. 2, 53.74 GHz) data, Spencer and Christy (1992a) determined that the earth exhibits no temperature trend in the period 1979–90, while other authors find a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roughly 0.1 K. Based on a theoretical analysis Prabhakara et al. (1995) showed tha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lob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deduced from MSU Ch. 2 observations has a small contamination, T 2, as a result of the attenuation due to hydrometeors in the atmosphere. A method 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at utilizes coincident measurements made by MSU in Ch. 1 (50.3 GHz), to estimate this T 2 over the global oceans. The magnitude of T 2 is found to be about 1 K over significant parts of the tropical oceanic rain belts and about 0.25 K over minor portions of the mid-latitude oceanic storm tracks. Due to events such as El Niôo, there is variability from year to year in the rain areas and rain intensity leading t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patterns of T 2. The patterns of T 2 derived for March 82 and March 83 reveal such a change. When averaged over the global oceans, from 50° N to 50° S, T 2 has a value of 0.25 and 0.29 K for March 1982 and 1983, respectively. Due to these reasons the interannual temperature change derived by Spencer and Christy from MSU Ch. 2 will contain a residual hydrometeor effect. Thus in evaluating decadal trend of the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order of 0.1 K from MSU Ch. 2 data one has to take into account completely the contamination due to hydrometeors.  相似文献   
935.
渭河流域汉代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冲  赵景波  张淑源 《地理科学》2011,31(9):1151-1156
通过对渭河流域汉代(202 a B.P.~220 A.D.)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区域该时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的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的423 a中,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09次,平均每 3.9 a发生1次。轻度涝灾,中等涝灾,大涝灾和特大涝灾分别占到洪涝灾害总数的44.0%,24.8%,22.9%和 8.3%。渭河流域汉代存在两个洪涝灾害多发期,分别出现在49~10 a B.P.和91~130 A.D.。渭河流域汉代轻度和中度涝灾存在3~4 a的周期,大涝灾存在20 a左右的周期,特大涝灾存在着60~70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936.
山东烟台夹河中、下游地区海水入侵三维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了三维变密度对流弥散水质数学模型来研究山东省烟台夹河中、下游地区咸淡水界面的运移规律。以四面体为基本离散单元 ,推导出三维海水入侵变密度水质模型求解的数值方法 ,其中水流方程求解时运用了迦辽金有限单元法。溶质运移方程求解时运用了欧拉拉格朗日混合方法 ,将对流项与弥散项分离 ,用传统迦辽金有限元方法求解弥散项 ;采用自适应MOC MMOC法求解对流项 ,以消除人工过量和数值弥散。根据地下水的潮汐效应观测信息 ,确定了含水系统的海底延伸边界 ;利用该地区地下水水头及水质长观资料识别了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 ,探讨了夹河地区海水入侵的原因 :认为夹河下游地区滨海地带地下水过量开采是造成烟台地区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此外 ,海水随潮定期地倒灌进入夹河 ,通过局部岩性天窗侵入淡水含水层加剧了沿夹河河床两侧地下水的咸化。同时还预测了几种情况下地下水的水质演化趋势 ,为防止和减轻夹河地区海水入侵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7.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aboratory integrated research as indicated that ophiolite mélange in the Nan-Uttaradit zone, northern Thailand, consists of fragments of tectonites such as metamorphic peridotite (extremely silicified serpentinite), cumulates (pyroxenolite, gabbro, and gabbro-diorite), ocean-ridge basalt, oceanic-island ba-salt and radiolarian silicalite, and it was formed during D3-P. The rock series, rock types and pet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amorphic tholeiites in the Nan area of the Nan-Uttaradit zon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cean-ridge basalts (C1) in China's Ailaoshan zone. As for the Hawaiites in the Nan area of the Nan-Uttaradit zone, their major elements, REEs and trace elem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ceanic-island basalts in China's Jinshanjiang zone (P11). In the Uttaradit area of this zone the metamorphic alkaline basalts show transitional pet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ocean-ridge basalts and oceanic-island basalts, which were still formed in oceanic-island environments. The above-described basalts are all oceanic volcanic rocks and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ic crust in the Nan-Uttaradit zone.  相似文献   
938.
吉林西部平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RS-GIS集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近20年来,吉林西部平原生态环境显著恶化,土地盐碱化、沙化、草地退化严重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往人们很少从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生态环境问题。应用1989、2001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监测,遥感影像解译,采用空间信息叠加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信息,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两增(耕地、盐碱地)三减(草地、水体、湿地)的变化规律,讨论了驱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9.
中国"数字国土"工程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冲龙  刘刚 《地球科学》2002,27(5):605-609
“数字国土”是新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对“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战略计划的响应,其核心问题是分布式点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主题数据库建模,“多S”结合与集成,三级网络结构,信息标准化体系,海量数据入库,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攻克,是实现区域地质调查了与矿产资源的信息化前提,而信息安全是“数字国土”的保障,作为合理而完善的解决方案,除了制定总体规划和系统结构外,还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实施步骤,这需要借鉴国际上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地球信息科学方向发展和最新成果,并根据我国国土资源勘查与管理的特殊布局,通过周密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来制定。  相似文献   
940.
张岱岳  王树志  曹冲  王涛  郭志华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6-2022062036
冀东金厂峪金矿被认为与青山口花岗岩体侵入有关,而同样距离矿区较近的腰岭子花岗闪长岩体则研究较少,由于两岩体在岩性、构造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两成矿条件和成矿潜力差异的可能原因。本文对腰岭子和青山口岩体中的锆石进行透射光和阴极发光(CL)图像分析、晶体形态学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岩体的形成温度相差不大,分别为650~800℃和650~850℃。较高的岩浆热水含量和富碱环境可能是青山口岩体成矿的必要条件。应用LA- ICP- MS方法对腰岭子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U- Pb年代学测试,其结晶年龄为161.5±0.9 Ma,与峪耳崖金矿区内的闪长岩脉年龄相近,且两者在含矿岩体特征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认为腰岭子岩体的成金潜力较大。两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稀土相对亏损而重稀土相对富集。同时,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微弱的Eu负异常,结合野外地质观察,认为两岩体可能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结合前人对青山口岩体年龄的测试结果及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两岩体可能为来自同一岩浆房不同阶段侵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