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611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7篇
  196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41.
华南沿海近42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任崇 《气象》2002,28(6):52-55
运用华南沿海6个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1958-1999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对华南沿海地区近42年来的气候作了分析。结果结果:近42年来华南沿海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188℃/10年),特别是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8年是近42年来华南沿海地区最暖的一年。以80年代中期为界将华南沿海地区近42年来的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则得到为冷期,后为暖期。降水量也呈上升趋势(29.46mm/10年)。  相似文献   
242.
再论建筑物高度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建筑物高度测量的一种方法,以期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243.
秦岭南北风速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风速和气温资料,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Pettitt突变点检验、气候倾向率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风速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风速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风速排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均以秦岭以北最大。②近52 a来,秦岭南北整体和各子区年平均风速呈现一致的显著下降趋势,下降最快的为秦岭南坡,最慢的为汉水流域。四季风速下降速率排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③年和季节尺度风速的突变集中出现在1969~1974、1978~1981和1990~1994年间,秦岭南北整体于1981年突变。④气象台站周边的城市化发展和风速测量仪器的更换都对风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不是风速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变暖才是造成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44.
时移地震技术是油田开发阶段动态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岩石物理实验室能实现模拟油气田在开采过程中其储层参数变化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及地震正演模拟,分析了X气田在开采过程中其孔隙压力下降及水不断侵入情况下,进行时移地震监测的可行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5.
Résumé

Le changement climatique est une réalité qui affecte plusieurs variables climatiques dont les précipitations. Néanmoins, son impact sur les évènements extrêmes et en particulier sur les pluies journalières extrêmes n'est pas encore certain car peu de travaux y ont été consacrés en Afrique de l'Ouest. Dans ce contexte, il a été proposé de détecter d'éventuels tendances et ruptures dans les propriétés statistiques (moyenne, variance) des pluies journalières extrêmes à l'aide de tests statistiques locaux et régionaux. Pour détecter ces changements, les indices caractérisant la pluie maximale journalière annuelle (PJmaxan), le nombre annuel de jours de pluie dépassant 50 mm (NJsup50) et la contribution des pluies dépassant 50 mm dans les cumuls annuels (R(PJsup50/Pan)) ont été définis. L'analyse de 44 postes pluviométriques en Côte d'Ivoire sur la période 1942–2002 ne montre pas de changement généralisé ni en moyenne, ni en variance. Toutefois, en subdivisant la Côte d'Ivoire en régions climatiques homogènes, des tendances à la baisse ont été observées dans les régions IV (au Nord) et II (au Sud-Est).

Editeur Z.W. Kundzewicz; Assistant editeur G. Mahé

Citation Goula, A.B.T., Gneneyougo Soro, E., Kouassi, W. et Srohourou, B., 2012. Tendances et ruptures au niveau des pluies journalières extrêmes en Côte d'Ivoire (Afrique de l'Ouest).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57 (6), 1067–1080.  相似文献   
246.
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甘东南地区,其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该地区复杂的构造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向北东的扩展.近年来,甘东南地区中强地震频发,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结合地球物理、地震学和野外调查等资料,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东昆仑断裂的向北挤压和向东的运动是该地区构造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地区中强地震的主要孕震环境和机制,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走滑及向南北两侧逆冲“花状构造”是临潭—宕昌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岷县—漳县的MS6.6级地震正好位于临潭—宕昌断裂带中东段上,是该断裂分段不均匀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7.
ABSTRACT

There is an implicit assumption in most work that the parameters calibrat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remain valid for future climatic conditions. However, this might not be true due to parameter instabilit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ncertainty and transferability of parameters in a hydrological model under climate change. Parameter transferability is investigated with three parameter sets identified for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which are: wet, intermediate and dry. A parameter set based on the baseline period (1961–1990) is also investigated for comparison. For uncertainty analysis, a k-simulation set approach is proposed instead of employing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which uses a single best-fit parameter s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ameter set from the wet sub-period performs the best when transferred into wet climate condition, while the parameter set from the baseline period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when transferred into dry climate condition. The largest uncertainty of simulated daily high flows for 2011–2040 is from the parameter set trained in the dry sub-period, while that of simulated daily medium and low flows lies in the parameter set from the intermediate calibration sub-period. For annual changes in the future period, the uncertainty with the parameter set from the intermediate sub-period i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e wet sub-period and dry sub-period. Compared with high and medium flows/runoffs, the uncertainty of low flows/runoffs is much smaller for both simulated daily flows and annual runoffs. For seasonal runoffs, the largest uncertainty is from the intermediate sub-period, while the smallest is from the dry sub-period. Apart from that, the largest uncertainty can be observed for spring runoffs and the lowest one for autumn runoff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k-simulation set approach shows many more advantages, particularly being able to provide uncertainty information to decision support for watershed management under climate change.

EDITOR Z.W. Kundzewicz ASSOCIATE EDITOR not assigned  相似文献   
248.
The effects of plant species richness on both above‐ and belowground plant biomass, plant nitrogen (N) pool size, and substrate N concentrations were studied in a full‐scale subsurface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CW). Results showed that (i)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belowground plant biomass and its N pool size but had no effect on aboveground plant biomass and its N pool size; (ii)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substrate N removal, especially ammonium N removal; and (iii) plant species richness had no effect on plant N use efficiency, suggesting that the N pool siz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 species richness. More N accumulation could be removed through harvesting plant biomass. We concluded that the 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CW improved by plant species richness through increasing belowground biomass and relevant N pool size.  相似文献   
249.
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是保障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一致性测试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检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如何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测绘地理信息一致性测试评价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先介绍一致性测试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然后对一致性测试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开展一致性测试工作的特殊性和必须考虑的问题,最后结合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现状探讨如何建立测绘地理信息一致性测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50.
利用北斗接收机接收到的北斗系统K8电离层模型,与同时段欧洲定轨中心提供的电离层模型为基准进行对比,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改正效果进行分析;并以中纬度北京地区为例对不同电离层改正模型下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北斗系统K8电离层模型的改正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