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0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360篇
地球物理   512篇
地质学   1124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44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51.
在已建立潮流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温排水的输移扩散,以华能日照电厂为例,对各温排水设计方案(包括排水口位置、排水量和温升等)进行预测分析.最佳推荐方案是一、二期工程温排水由排水口B合排.本文结果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2.
悬浮泥沙是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水体透明度、浑浊度、水色等光学性质及水生生态条件,其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对该区的水下地貌的发展及冲淤变化、港口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ECOMSED模型,对辽宁葫芦岛煤码头工程所在海域进行潮流模拟,并在潮流模拟验证正确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建设区域条件的分析,建立悬浮物输运模型,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悬沙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变化,从而分析该工程的建设对海洋水质产生的影响,并以期对预测海床淤积和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3.
印度洋深海热液区可培养细菌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MJHS寡营养培养基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沉积物和热液硫化物中分离获得16株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分析,对它们进行了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2株细菌属于γ-变型菌(γ-Gammaproteobacteria),其中6株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4株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2株属于食碱菌属(Alcanivorax);其余4株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其中1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分离获得的16株细菌中,4株为革兰氏阳性细菌,12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H2S反应、吲哚测定反应、M.R和V-P均呈阴性.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和开发利用深海热液区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4.
集成影像与LiDAR数据重建三维建筑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SPOT-5 HRS/HRG影像是我国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的主要数据源,西部1:5万测图工程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形图测绘的重大项目.针对SPOT-5卫星影像为CCD线阵推扫成像的特点,提出和研发了一套基于通用成像模型,即有理多项式模型(RFM)的稀少控制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算法.为综合评价提出的区域网平差方法的性能,同测绘生产单位合作,选择多个实验区或作业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试验,试验表明,对于覆盖大范围区域的SPOT-5 HRS立体影像,仅用少量地面控制点即可满足我国1:5万地形图测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5.
近年来,IGS基准站的选取是GPS数据处理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IGS基准站选取的几何意义和统计意义,然后利用已知精确坐标的IGS站点的GPS观测数据作为试验数据,从不同分布情况以及不同IGS站点个数两个方面,分析IGS站点选取对坐标内外符合精度的影响,最后给出对于不同要求高精度GPS数据处理的IGS站点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956.
研究了一种印刷机给墨量确定方法,该方法依据印前拼大版数据、印刷设备性能、油墨纸张印刷适性及印刷温湿度等条件,在对印刷机传墨系统的传墨性能和油墨在纸张上的转移性能进行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给墨量与油墨转移量相平衡的控制机制,进行数学建模,计算出印刷时各色版在各墨区的给墨量,以墨区墨键开口值和传输辊的转角值给出。该算法在RIP前获得给墨量数据,且不需要印刷设备具有CIP3/CIP4接口,方便快捷,在低成本下运作,消除了长期以来印刷机给墨量凭领机的工作经验来设置的局面。经印刷实验测试,该模型计算值准确、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57.
遥感土地覆被信息不确定性的表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58.
Most geospatial phenomena can be interpreted probabilistically because we are ignorant of the biophysical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that have jointly created and observed events. This philosophy is important because we are certain about the phenomenon under study at sampled locations, except for measurement errors, but, in between the sampled, we become uncertain about how the phenomenon behaves. Geostatistical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is to generate random numbers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simulate the outcomes of the random processes that created the existing sample data. This set of existing sample is viewed as a partially sampled realization of that random function model. The random function’s spatial variability is described by a variogram or covariance model. The realized surfaces need to honour sample data at their locations, and reflect the spatial structure quantified by the variogram models. They should each reproduce the sample histogram representative of the whole sampling area.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fundamentals in stochastic simulation by covering univariate and indicator techniques in the hope that their applications in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will be wide-spread and fruitful.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973 Program of China (No. 2006CB701302).  相似文献   
959.
基于ENVI的MODIS数据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选取湖北省MODIS数据,经预处理得到可以进一步分析的湖北省MODIS数据,重点讲述了应用ENVI软件对MODIS数据进行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为区域农业遥感数据库建设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60.
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基于1973-2017年覆盖连云港市的Landsat系列和GF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海岸线分类体系,提取了连云港市10期海岸线信息,并分析了海岸线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 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总长度为205.90 km,主要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和港口岸线,两类岸线总长为120.52 km,占总岸线长度的58.53%;(2) 1973-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长度整体呈现增长态势,44年间海岸线长度共增长了57.17 km,年增长率约为1.3 km/a。连云港市海岸线主要增长的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港口岸线和生物岸线;(3) 44年间,连云港市海岸变化主要的海岸线类型为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港口岸线、建设围堤和盐田围堤;(4) 2017年连云港市自然岸线长度为69.15 km,占总岸线长度的33.6%,44年间,自然岸线长度减少了28.8km,年减少率为0.65 km/a。自然岸线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业发展、城市扩张建设和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