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720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香鱼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卵内油球、有关酶的活力、以及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等变化的方法,研究了香鱼卵母细胞长时效演化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香鱼卵在腹腔内保存时间的延长,卵内油球从0h的油球直径≤10μm,且均匀分布,逐渐融合增大,至108h增大到120μm,油球数仅有5—6个。同时,SOD、POD的活力及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60h、36h和24h。随着油球和酶活的变化,卵子质量逐渐下降,表现为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降低:排卵后24h、48h、72h、96h的受精率分别为94.37%、88.19%、50.20%、10.83%,孵化率分别为85.78%、68.14%、25.54%、0.53%。  相似文献   
222.
????????????????????????????????????????????????????·??????÷?????黯γ??????????????????????????????????????????????????????????????????????????????????????t??????  相似文献   
223.
东方百合低温打破休眠期间碳水化合物及呼吸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为试材,对不同温度(25 ℃和4 ℃)处理下百合外部及内部鳞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呼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百合淀粉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处理中期较高,且外部鳞片变化较内部鳞片变化剧烈,4 ℃低温处理糖化比25 ℃明显;在百合休眠期间,3条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糖酵解(EMP)途径的丙酮酸激酶(ATP)、三羧酸循环途径(TCA)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磷酸戊糖途径(PPP)的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不同途径关键酶的变化趋势判断,处理前30 d,3条主要呼吸途径变化较剧烈,EMP占绝对优势且不断升高,TCA和PPP呈不断下降过程,且内部鳞片变化比外部鳞片明显;其后随着休眠处理时间的延长,EMP不断下降,而TCA和PPP不断得到活化;呼吸强度变化趋势与碳水化合物自然休眠解除的进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4.
不同结构单排林带防风效应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风速大小、林带疏透度及高度都会对林带周围气流产生影响,使气流在林带两侧发生分离或积聚,从而形成不同的防护功能区。为探求林带结构对防风效应的影响机理,选取10组高度和疏透度不同的林带模型,对其防风效应进行了风洞模拟实验,通过绘制加速率等值线图及其变化趋势线、防风效应图,并计算不同结构单排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进而揭示风速、林带疏透度和高度对林带上风向和下风向风速、防风效应和有效防护距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25.
砾石覆盖对边界层风速梯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莫高窟窟顶野外风洞实验对不同覆盖度砾石床面风速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床面砾石平均高度以下风速梯度随砾石覆盖度变化比较杂乱,而砾石平均高度以上风速梯度随覆盖度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覆盖度5%到35%风速逐渐减小, 40%~80%趋于稳定,35%最小。据此,大气边界层可明显分为两层,约以砾石平均高度为界,下层定义为粗糙亚层,上层定义为惯性亚层。粗糙亚层风速梯度随砾石间距高度比D/H值的变化同样比较杂乱;惯性亚层风速梯度随砾石间距高度比D/H值的变化规律比较一致:风速在D/H值0.3~1.5段趋于稳定,2.0~4.0段风速逐渐增大,1.5处风速最小。另外,对砾石床面不同高度阻风效应的计算表明,砾石床面的阻风作用在砾石床面表面附近最强(0.75 H~1.1 H),粗糙亚层阻风作用随高度增大而增大,惯性亚层阻风作用随高度增大逐渐减小。该粒径砾石阻风效应最优间距高度比D/H值为1.5,最优间距为3 cm,最优覆盖度为35%,为砾石防沙工程的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26.
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首要限制因子。由于水分限制程度不同,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设计了0 mm(处理A)、100 mm(处理B)、200 mm(处理C)3种不同的灌溉量,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展开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处理A比处理B和处理C地下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均小于1,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从0.19增加到0.32;即头状沙拐枣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分配适应水分条件变化。②随灌溉量的减少, 头状沙拐枣幼苗主根垂直深度和水平根幅均呈增加趋势。处理A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深度达180 cm以上,处理B和C的根系深度均低于160 cm,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通过根系的伸长生长来适应水分减少。③在生长过程中,头状沙拐枣通过老同化枝枯落适应土壤水分减少。④株高和冠幅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基径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生长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7.
王冰  安慧君  吕昌伟 《干旱区地理》2013,36(6):1103-1110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举足轻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呼伦湖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掌握呼伦湖水体的水质状况,在实地采样的基础上,基于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理论和GIS克立格空间插值方法,定量分析了呼伦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半方差拟合最优模型为球面模型,该水质参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上,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呼伦湖大部分水域的水质为IV类;考虑到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需要,呼伦湖整体的溶解氧状况基本适合鱼类的生长,其中比较适合的区域分布在湖中部。  相似文献   
228.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 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 μm和70~650 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 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 μm和2~10 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 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 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9.
柴达木盆地中部与西南部古沙丘的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禄鹏  赖忠平  安萍 《中国沙漠》2013,33(2):453-462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广泛分布着风成沉积,其中古沙丘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中部三湖区和西南缘。柴达木盆地中部和西南部两处古沙丘集中分布区靠近柴达木盆地盐湖区,与盐湖的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这些古沙丘的形成时代至今没有具体研究。本文应用光释光定年的单片再生剂量法对这两个区域典型的古沙丘进行了风成砂沉积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古沙丘的堆积开始于约4~3 ka,并延续至0.5 ka之后被固定,其形成与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气候的干旱和盆地内湖泊退缩引起的砂源增加有关;古沙丘下伏的河流相沉积物形成于末次冰消期(12.6±0.8 ka)。古沙丘的固定事件对应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冰川前进期,冰川前进期的低温条件可以引起盆地内蒸发量下降和有效湿度相对增加,从而促使植被条件改善并最终使沙丘固定。  相似文献   
230.
结合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和幼苗库野外调查,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漫溢区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不同微地形条件下两者多个生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共发现有11科21属22种植物。土壤种子库有效种子密度为681±166个\5m-2,而幼苗库的密度为74±30株·m-2。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指数值显著大于幼苗库,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值则略大于幼苗库。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之间的物种相似度为0.553。(3)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的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表现为土壤种子库大于幼苗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