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回顾了过去半个多世纪水库诱发地震观测与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当前水库诱发地震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进一步积累资料、确定水库诱发地震的关键影响因子、采用观测和实验手段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效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技术,是今后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2.
选用了2011—2018年的江西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观测资料,重新测定地方性震级ML,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使用分区量规函数的新震级国标下的ML与使用全国统一量规函数的ML的差值很小,约有95%的震级偏差在0.1级以内,因此,推行新震级国标能够与原有地方性震级很好的衔接;使用分区量规函数测定的ML单台震级偏差和平均标准偏差值都更小,说明使用新震级国标测定的ML更精确。  相似文献   
203.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从与江苏城市群联系空间格局角度进行指标分析,综合测度信息、交通、经济3方面联系程度,并利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城市间联系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城市间的联系网络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地区逐渐减弱的态势,形成了横"T"字形的联系空间结构;②相较江苏其他城市,苏州、南京与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辐射更广。  相似文献   
204.
205.
龚缨晏 《地图》2009,(3):136-139
许多人都知道,瓦尔德西姆勒在1507年的世界地图上首次标出了“美洲”。其实,瓦尔德西姆勒后来还绘制了一些地图,而且,他对美洲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6.
龚缨晏 《地图》2009,(1):136-139
亚美利哥的美洲远航 亚美利哥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中。1490年前后,他受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派遣来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在这里结识了哥伦布,时间大概是在哥伦布从美洲首航回来后。哥伦布坚信,他横渡大西洋后所到达的地方就是亚洲的一部分,亚美利哥则对此表示怀疑,他一直打算能够亲自远航去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07.
龚缨晏  胡婷 《地图》2007,(4):106-109
葡萄牙王国濒临大西洋,与北非遥遥相望,向南可以直达非洲西部沿海地区。进入15世纪,随着西欧社会内部的剧变,葡萄牙整个社会上下形成了一股向海外扩张  相似文献   
208.
龚缨晏 《地图》2007,(2):116-119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公元6世纪就已经出现。13世纪,随着蒙古的兴起与扩张,印刷术被带到了西亚地区。14世纪,印刷术传入到北非。现在所知欧洲最早的木版印刷,出现于14世纪后期。进入15世纪,木版印刷在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流行。  相似文献   
209.
龚缨晏 《地图》2005,(5):88-93
1405年,中国航海家郑和开始率领庞大的舰队远航西洋,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英国退役军官孟席斯(Gavin Menzies)成了一个名人。因为他在2002年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1421,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一书,提出郑和才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  相似文献   
210.
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在广州应用及对PM10预报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 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MFB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MFE小于75%),部分模式可达到优秀水平(MFB小于±30%且MFE小于50%),但同时各模式在郊区均预测偏高而在市区偏低;总体上,模式在广州郊区的PM10预报效果优于市区.模式间对比表明,在本次业务预报实践中,不存在最优的单模式,同一模式对不同的统计指标、不同的站点,其预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各模式结果未能获得最优的预报效果.优化排放源空间分布并引进更好的集成预报方法(如权重平均、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是未来改进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预报效果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