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6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6篇 |
大气科学 | 58篇 |
地球物理 | 74篇 |
地质学 | 283篇 |
海洋学 | 55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52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考察船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0°~5°N,130°~150°E)考察所获得的29天辐射资料和同期取得的温、压、湿、风和探空等资料,计算了这一海域11月份的热量平衡各量值和整层气柱的加热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是一个强热源区,其上空大气也是一个强热源区。 相似文献
73.
本文用日本山梨大学片谷教孝等人建立的3维欧拉型污染物远距离输送模式,分别输入1988年6月月平均和逐时气象资料(风场、气压场、密度场、降水等),对夏季东亚地区SOx的远距离输送进行了数值模拟。所有实验均积分1个月,对SO2、SO2-4的地面浓度及沉降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仅仅考虑SO2的远距离输送模拟,可以月平均场气象资料代替模式中需要的逐时场气象资料;而将逐时场的风、降水资料和月平均场的气压、密度资料共同使用则与输入逐时场气象资料对SO2及SO2-4模拟结果完全相当。由于实验中只使用了1988年6月的资料,故下一步的研究应对不同年、季的气象资料及不同污染物的远距离输送模拟进行比较,从而考察月平均场气象资料在污染物远距离输送的模拟中能否完全或部分代替逐时场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74.
在实际应用雷达进行定量测量降水时,必须考虑中小尺度回波系统的演变,可应用这些系统的变特征 来对Z-R关系测量降水的工作进行动态的订证,以进一步提高其精度。 相似文献
75.
1986年和1987年秋季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辐射状况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利用1986和198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取得的短期辐射资料,分析了这一特定海域的辐射状况。揭示了所在海域太阳辐射的一些特征。这对了解该海域海气界面上的热状况以及它对所在海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无疑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76.
78.
溶解态黑碳(DBC),通常被认为是黑碳或降解产物中可溶解于水的组分.作为一类具有高疏水性稠环芳香结构的物质, DBC完全可能以吸附在悬浮颗粒物或颗粒态有机物的形式存在(PDBC),并且不等同于黑碳颗粒物(PBC).然而,目前环境样品中测量黑碳的主流方法,尤其是颗粒物的处理方式,并未对这一部分黑碳进行测定.因此,自然界中DBC的量在很多研究中有可能被低估,使得目前关于DBC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定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存疑.本研究基于之前在渤海工作的详细数据,包括PBC、 DBC,以及颗粒有机碳含量、悬浮颗粒物浓度、多环芳烃含量,通过对比实测多环芳烃固液分布情况,圈定出渤海表层水体中PDBC固液分布系数(Kd)大致在0.018~0.072之间,含量在1.637~6.449μg C L-1之间.同时,估算出渤海水体悬浮颗粒物上PDBC储量(2.049~8.194Gg),低于PBC储量(15.16Gg),却同属一个数量级,该结果表明, PDBC是渤海水体环境中DBC的重要存在形式.明确DBC在水体中的吸附解吸附过程是厘定DBC源汇定量关系以及完善海洋DBC迁移转化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9.
昌仁民 《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7,6(2):27-29
本文报道了我院连续六只X-CT球管的使用情况。寿命最长的曝光达358300秒,而最短的只有135000秒,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地使用和维护知识,要想延长球管使用寿命,首先需加强对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训练,其次,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mAs;第三,保持扫描室恒业的温湿度;第四,定期检查球管的冷却散热系统。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