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两次GPS测量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可以用1个4块体的构造运动模型来描述。利用构造单元内的最大相对稳定点组求出了模型中的运动参数,并据此研究了构造边界带上的差异运动和应变积累方式。同时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得了相当一致的构造块体内的局部变形。最后讨论了这种运动特征对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非构造形变对中国大陆GNSS基准站垂向周期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算陆态网络2011~2013年GNSS基准站,获取其坐标时间序列,并定量计算非潮汐海洋、大气、积雪和土壤湿度对测站产生的非构造形变,以修正GNSS垂向时间序列。修正后,GNSS垂向序列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周年运动振幅和初相均发生明显变化,振幅明显缩小(个别站增大),缩小幅度因不同区域而存在差异;修正前相位与修正后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大约滞后2~3个月,这种系统偏差可能是GNSS测站对地球物理因素"迟钝反应"的综合表现;半周年运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振幅上,缩小幅度在1mm左右。  相似文献   
33.
参考框架的一致性及其对形变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形变监测中坐标框架的不一致性对形变分析的影响;讨论了借助于全球站在统一的WGS84或ITRF坐标框架下的已知坐标将不同历元的观测结果归算到全球框架下作位称场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实际参考框架的不一致性问题。并按目前的精度水平定量估计了这种不一致的大小以及对位移场的影响。最后对区域形变分析时坐标框架的处理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34.
详细介绍了一种确定三维网中相对稳定点组的方法。依据一组点间的几何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可以判别这一组点是否相对稳定。文中阐述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且给出了一个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还可用来判别某些GPS点是否位于同一构造块体上  相似文献   
35.
宝坻原点的变化及天津地面沉降监测结果的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宝坻原点的以往运动趋势 1992年天津地面沉降监测发现,以宝坻原点为基准计算的天津市地面沉降出现大幅度和较大范围的回升,其中李七庄一带相对于1991年上升了近20毫米。为了查明这一现象的实质,我国对宝坻原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方法是将天津地面沉降监测网与华北地区的地震网联结起来,从大范围的监测网来考察评价宝坻原点与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网中其它一些基准点的运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36.
华北北部GPS观测(1995—1996)及基结果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立人  郭良迁 《地震地质》1998,20(4):423-430
利用1995和1996年华北地区两期GPS复测资料,计算研究了该区现阶段的构造块体运动。  相似文献   
37.
由GPS观测结果推断中国大陆活动构造边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1998年和2000年两期观测数据,得到分布在全国各构造块体上的79个GPS观测站速度场,对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块体间的相对运动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西部活动构造块体的边界有较明显的相对运动,而东部运动不明显. 根据分析得到的活动边界,将中国大陆归并为11个活动块体,逐一计算了这些块体边界的活动量大小,确定了它们最新活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8.
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立人  王敏 《地震地质》2003,25(1):23-32
在重新对 1998年和 2 0 0 0年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 2期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 ,得到了ITRF97坐标框架下 ,参考时刻分别为 1998年 9月 5日和 2 0 0 0年 6月 8日 ,分布在全国各主要构造块体上的 79个GPS站的坐标和协方差矩阵。分别以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 (马杏垣 ,1989)中的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 (称之为亚板块 )和张培震等 ( 2 0 0 2 )给出的中国主要活动块体为格架 ,用笔者提出的 1种推广了的QUAD方法对中国大陆的 2 0个主要构造块体逐个进行判别检验。那些现今无明显相对运动的相邻块体则被归并起来 ,从而确定了活动块体和它们的边界。采用刚体运动 +块体均匀应变 +局部变形的模型作为描述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的模型。求出了有明显相对运动块体的欧拉运动矢量和块体的整体均匀变形参数、各块体内部的不均匀局部变形以及活动边界的活动方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 ,除了一般地指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西强东弱的特征之外 ,还对西部主要活动块体和边界活动强弱给出了定量比较结果 ,从而为强震危险区的判别提供了形变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39.
Based on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velocities and their error estimations of 144GPS stations in North China de-duced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multiple GPS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period of 1992-2001,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e area is stuklied.The movements,entire deformations,local deformations,activeity patterns and intensities along the boundary zones are derived.And then the risk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area is estimated.In the research,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um of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entire motion following Eurasian plate,which can be derived from NUVAL-IA model;the second part is the relative motions and deformations between the sub-tectonic blocks in the studied area,which can be derived from a set of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s determined by the expanded QUAD method in the paper;the third part is the local deformations and errors in the sub-tectonic blocks,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inhomoge-neous strains of the block.The method and result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40.
中国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青  黄立人  马宗晋  张进 《地质学报》2003,77(1):35-43,T002
利用中心年代分别为1964、1979及1993的3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中轴(构造)带及其两侧(东经90.5°至113.5°,北纬21.5°至42.0°)的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结果表明中轴带及其两侧近30多年的运动趋势与最近十几年运动趋势十分一致。而且与该地区的地势地貌有良好的相关性,几个垂直形变的高梯度带均分布在本区两个大盆地(四川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周边。整个形变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运动特征。但在70年代,该区的垂直运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变化或反向。联系到同一时期中轴带南部的一系列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示大区域的垂直形变的趋势变化可能是强震活跃的一种指示。文中还利用得到的地壳垂直形变图研究了区内南—北、东—西向穿切几个主要构造单元的9条剖面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和它们的时空演化,结果进一步证明1969~1979年间,我国中西部比较强烈的地壳垂直运动与我国地震活动高潮期一致。纬向剖面的运动特征清楚地显示出东经100~105度的经向带内,整个研究区可分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西高东低的东、西两区;而经向剖面又可将这东、西两区分出以某些纬向高变化窄带为界的纬向区块。文中还详细讨论了这些区块所对应的构造单元的现今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