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丽斌  周宸  黄瑞芳  林琪 《台湾海峡》2010,29(4):473-477,594,594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臂数为NF=68,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其中犬牙缰虾虎鱼的染色体数目是文献中尚未报道的1类虾虎鱼染色体类型.  相似文献   
12.
13.
漠斑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对288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表明,其摄食率达83.0%,消化道饱满系数波动在0.9%~6.6%之间,日摄食指数在6.8%~29.6%;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一昼夜中仔鱼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2:00和翌日08:00,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0:00~14:00,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但12:00~20:00均保持较高的摄食水平.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有少量摄食.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y=0.030 7W 0.050 5,全长(LT)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T=2.666 1e0.043 3D,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65e0.169 3D,全长(LT)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01 8LT3.689 4.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平板分离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研究池塘养殖和海上吊笼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前肠、中肠和后肠菌群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海上吊笼养殖的仿刺参的肠道内分离鉴定的240株菌株分属于3个门、11个属和34个种.从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内分离鉴定的211株菌株分属于3个门、11个属和49个种.两种养殖模式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仿刺参肠道各部分之间的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海上养殖仿刺参的肠道优势菌群为弧菌属(Vibrio)、Formosa属、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内优势菌群为弧菌属(Vibrio)、芽孢杆菌属(Bacillu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两个菌群共有菌株有7个种,存在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种养殖模式比较发现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大于海上吊笼养殖的仿刺参,且池塘养殖仿刺参肠道内芽孢杆菌(Bacillus)等益生菌的占比较高,海上吊笼养殖仿刺参分离得到较多的弧菌属(Vibrio)细菌.本研究可为南方仿刺参人工养殖中潜在益生菌的筛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北部,是一个油气的重要勘探区。为了进一步缩小勘探靶区,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采用了卫星遥感影像与区域地球物理资料(航磁,重力)的复合研究,同时与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油气田分析密切相关的长期活动的隐伏断层以及一系列的环形构造,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批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6.
地壳浅层次褶皱冲断带普遍受控于具耦合互馈特性的多种机制或边界条件,从而具有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复杂的构造特征。自19世纪初以来,基于地质构造过程自相似性和"无理有效性"的砂箱物理模型,为解译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等提供了独立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地壳浅表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构造砂箱物理模型研究结果与进展进行综述性报道,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基于与地壳浅表地层具相似流变学特性的砂箱物理模拟研究,揭示出地壳浅层次构造变形过程普遍自相似性生长过程,符合库伦临界楔理论。褶皱冲断带挤压变形过程中,基底特性(基底几何学、有效摩擦角、基底耦合性和流体超压)、变形物质特性(空间几何学、能干层、流变学和非均一性)、动力学机制(砂箱几何边界、汇聚速率和汇聚方向)、浅表作用(剥蚀和沉降)等对于地壳浅表构造变形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砂箱物理模型在解译不同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斑东风螺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对方斑东风螺亲螺培育及产卵、种苗培养、幼螺养成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行为及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方斑东风螺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培养效果的优劣顺序为牡蛎 〉鱼 〉鲆饵 〉鳗饵.在培养密度较高时,玻璃缸流水培养效果要优于静水培养.但同为低密度培养时,静水与流水效果差异不大.水泥池养殖结果显示平面养殖每平方米可养壳高15mm以下幼螺1 000~2 000个,壳高15~20mm的1 000~1 200个,壳高20~30mm以上的600~800个.使用鲍笼立体养殖亦可获得很高的成活率与生长率,将壳高20mm以上的幼螺放入鲍笼,4~5层笼叠加立体养殖,每平方米可养1 667~2 333个,笼养60d的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花尾胡椒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网箱饲养的3龄花尾胡椒鲷,催产前2个月进行培育,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LRH-A3激素进行催产,混合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的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盐度为31,PH为80-8.4,水温20-23℃的海水中,经35-36h完成胚 发育,破膜卵孵出成仔鱼。室内水泥池,在盐度为25-26,PH为8.0-8.4,水温24-26℃的海水中,仔鱼经36d培育,态进行幼鱼期;室土肥有苗,在海水盐度为22-31.1,PH为8.0-8.4,水温19-24℃时,仔鱼经30d培育,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红水河是我国十大水力发电基地之一,不仅水量充沛(年平均流量超过黄河),而且落差集中,地质条件好,资源储量大。位于广西桂平县西北八公里的大藤峡水电站,是红水河水利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该电站经多年勘探工作,并于1980年10月提交选坝报告。在报告评审中,由于坝体。  相似文献   
20.
殷天堂  黄瑞霞  郭卫东 《河南地质》2008,(4):I0001-I0001
“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这一片沃土之中,与之融为一体,方能汲取更多营养,回报这片我们深深挚爱的土地。”怀着这种情结,这份夙愿,平舆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一班人”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用责任扛起发展的大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