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698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422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1346篇
海洋学   436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潮河段潮波振幅衰减率、潮波传播速度及余水位坡度等传播特征值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潮波传播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特征的洪枯季差异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其分界点位于天生港与江阴之间(其中,天生港和江阴站的多年平均洪枯季潮差差值约为0.01 m和?0.04 m);径流动力对潮波衰减的影响主要位于江阴以上河段,江阴以下河段主要受潮汐动力控制;径流驱动下余水位坡度引起的余水位及水深增加,导致潮波传播的有效摩擦减小,当流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潮波振幅衰减反而减弱,特别是上游马鞍山-芜湖段最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该河段流量阈值约为33 000 m3/s。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径潮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河口治理等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策略,以中国亚热带海岸沙地上5种主要树种(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 x E.urophylla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  相似文献   
143.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乡村振兴,赣县人民梦寐以求在赣县探测到地热水资源.本文探讨了赣南山地隆起区构造裂隙地热水形成规律,分析了江西赣南地区地热水形成的条件:①燕山-喜山期岩浆侵入、热液活动是热供给来源;②红层盆地中巨厚的白垩系是储热盖层;③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浅变质岩分布区岩石受多期次构造运动作用,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有...  相似文献   
144.
作为化学地层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锶同位素地层学已经逐步成为全球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古气候和古环境等全球事件研究和对比的有效工具,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在对样品进行沉积岩组构、化学成分分析和对同期海水代表性评估的基础上,测试了四川东部华蓥山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界线附近6个碳酸盐岩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界线附近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前人公布的早三叠世同期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数据基本一致。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的引入,可望为我国南方海相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的年代地层学对比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5.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煤地质研究、服务煤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煤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煤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煤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煤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煤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煤层甲烷天然逸散和煤层自燃排放、控制煤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煤层CO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强化开发(CO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煤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煤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煤层甲烷与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煤层CO2-ECBM、煤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煤地质与煤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6.
<正>初秋时节,放眼周口大地,城市街道满目苍翠,乡间田野林木葱茏。近年来,周口市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为契机,以不断提高群众"生态获得感"为目标,统筹推进森林城市、森林社区、森林通道、森林乡村、森林田园等五大森林工程,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力实施"以绿荫城"战略,并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2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  相似文献   
147.
在地理学的文化转向思潮中,记忆研究逐渐受到地理学者的重视。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将突破时空界限,在广域范围内形成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本研究对1990至2017年国内外有关乡村记忆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结果发现:①记忆是多学科的研究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不同于国外重视对地方、景观等记忆的空间感知研究,国内更关注人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情感依恋。②乡村记忆作为一种地方性表达,在理性语境中与全球互动融合的同时也逐渐消解,急需进行保护与传承。③本文尝试从范式、视角、尺度、理论、内容和方法层面初步建立乡村记忆地理的研究体系,未来研究应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理学主导的学科交叉、构建理论体系、拓展全球-地方视阈内容集成、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等方面加以深化,以期为乡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8.
149.
道路的修建往往带来景观破碎、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后果。有关道路网络的生态影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当前道路生态学、地理空间分析等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道路网络数据,采用定量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中国铺装道路所引起的陆表景观破碎的格局特征,并分析了道路网络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及与多变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 全国铺装道路的生态影响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0%,将陆表切割成3万多个斑块,并呈现小斑块数目众多,大斑块数目较少的分布特点;同时,陆表破碎化程度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规律,空间格局与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的地理分布规律趋同;② 全国约58%的自然保护区受到道路干扰,保护区的受干扰情况存在高等级保护区受干扰弱、低等级保护区次之、国家公园受干扰程度最强等差异特征,且国家公园处于受干扰高于未设保护区域的状态;③ 主要人类活动因素与保护区受干扰程度呈正相关,保护区面积、地形因素与受干扰程度呈负相关,具有面积小、受保护等级低、位于平原地区、气候适宜等特征的保护区更易受到道路干扰,处于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生态脆弱的状态。因此,中国道路建设应追求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平衡,同时道路干扰受到自然以及人文要素的共同作用,在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中应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0.
西宁市湟源县华石山地区地质遗迹主要为碳酸盐岩地貌、古生物群化石产地、断裂、河流景观带、泉、瀑布、峡谷、崩塌8亚类,其中碳酸盐岩地貌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类型丰富,主要由高原岩溶地貌石林、峰丛、石柱、石芽、石墩以及溶洞、天生桥等组成。其次为数量众多且密集的瀑布群、中元古代古生物群化石—叠层石产地;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崩塌亚类;具有峡中峡、谷中谷特征的大小峡谷、泉、河流景观带等与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风景如画的天然画卷。对华石山地区地质遗迹的调查研究既挖掘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为丰富旅游资源赋予科学内涵,将对当地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