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浩  付虹  沙成宁  王培玲 《地震学报》2017,39(2):176-187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中部分台站和青海、甘肃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选取最佳速度模型,利用逆时成像技术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的起始破裂点和震源中心进行成像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地震的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2016年1月21日1时13分11 s,起始破裂点位于 (37.67°N,101.61°E),震源深度为9.41 km;震源中心的位置变迁可以分为1—6 s和7—10 s两个阶段,且均基本位于倾角约75°、倾向NE的斜面附近.根据震源中心的迁移特征,推测走向为335°,倾角为56°,滑动角为97°的节面为门源地震的破裂面.结合该地震滑动角较大及高倾角逆冲构造的活动特征,认为门源MS6.4地震应为冷龙岭北侧高倾角次级逆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根据我国滨海电厂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研究评述了我国火电和核电厂直流冷却需水量以及电厂规模化直流冷却用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取水卷塞效应导致生物伤害及其机理,卷载和温排水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估算了取排水导致的卷塞和卷载损失量。同时,以大亚湾生态系统变化为例,探讨了取排水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底栖贝类食物链形成的假设。由于电厂取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实际和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缓解电厂取水造成的环境影响。在对电厂的取排水海洋环境评估的基础上,电厂可以利用最佳实践技术(Best Technique Available, BTA),避免或减轻取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护冷却海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减损措施不仅有利于海洋生态保护,也有利于电厂的冷源安全。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对0#柴油配制的石油溶液的吸附解吸规律,采集了厦门湾15个站点的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的主要理化特征之后,在实验室条件下,以SS5号站点沉积物为代表,模拟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过程,测定了沉积物对石油吸附、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的平衡时间为0.76 h,解吸的平衡时间为7.8 h,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速率高于解吸速率,并且石油被沉积物吸附以后不会完全解吸出来.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等温线具有线性规律,接近理想吸附.研究还表明:沉积物对石油的吸附量与石油的浓度,沉积物粒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4.
金小赤  郑建彬  黄浩  闫振 《地质学报》2024,98(3):692-711
滇西的昌宁- 孟连带被认为是古特提斯在该地区的遗迹,对研究古特提斯的演化意义重大。然而,该带中不同来源的地层单元或层序片段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时代相同而岩性迥异的层段,也有时代不同而岩性相近的层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古特提斯演化的深入了解。一些早期建立的岩组,受露头较差、构造复杂、大化石稀少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对其所含内容的定义比较粗略,包含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形成的岩石层段。这种情况尤以当初划归二叠系的碎屑岩地层为甚。本文对1980年代1∶20万地质填图时建立的涉及二叠纪碎屑岩地层的岩组,即中北部耿马—沧源一带的南皮河组和南部澜沧—孟连一带的拉巴组,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笔者近年来所获得的化石、沉积岩石学、碎屑锆石年龄等材料和数据、以及大量的野外观察,梳理了两个岩组所包括的不同时代和岩性的岩片,重新厘定了南皮河组的内含,论述了拉巴组为何不宜再作为一个岩组使用,并建议对拉巴组所包含的在区域上可识别的岩片,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再予以慎重命名。  相似文献   
25.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虹  黄浩  李丽  赵小艳 《地震研究》2011,34(4):414-419
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序列作跟踪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震序列趋势判断的部分方法.在该序列M≥4.8地震的几个子序列中,前震h值均小于1,较准确地判定了地震趋势;在前震和余震序列中b值没有出现前震序列低余震序列高的现象,因而用b值对该序列的判断是失败的;大盈江断裂上距离不远在类型相同的地震第1天的衰减方...  相似文献   
26.
四川达古冰山地质公园拥有冰川、钙华、高山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价值巨大。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建议将公园划分为三个等级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并提出对各级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措施以及冰川、钙华两类公园核心地质遗迹的主要保护措施。望本研究结果能对四川达古冰山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建设、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1 研究背景 图像信息学(Pattern Informatics,缩写为PI)作为一种判定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趋势的统计物理学算法,以小地震活动强的地震区域作为未来可能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区,进行预测时段内的定量研究(蒋长胜等,2008;蒋卉等,2013).  相似文献   
28.
为快速精确监测九龙江口小型有毒赤潮藻的分布,本工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3个季节九龙江口18个站位水样中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的密度.这3个季节分别对应九龙江口水域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结果表明,在九龙江口水中米氏凯伦藻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至2.3×104cells/dm3;其空间分布差异比较大,主要分布在厦门西港海域,其次是在高潮时的海门岛附近海域;海门岛以西水域几乎未监测到该藻的存在,仅5号站位有1个航次检出.米氏凯伦藻密度的季节分布差异也很明显,春、夏季的密度(最高检出值都达到了2.3×104cells/dm3)明显高于秋季的密度(最高检出值仅为5.4×103cells/dm3).本研究结果可为厦门西港以及九龙江口水域赤潮的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同步进行的显微镜镜检技术没有观测到米氏凯伦藻的存在,可见在藻密度较低(低于103cells/dm3)的情况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镜检技术(检出限一般在103cells/dm3以上)可能更灵敏.该技术特异性好且操作简便,使对大样本的检测具有可行性,为实现沿岸海域赤潮的动态监测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使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计算了云南鲁甸MS6.5地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8月3日19时至8月4日5时,谱振幅相关系数由序列的最小值持续升高至最大值,期间发生了4次4级余震,表明震源机制逐渐趋于一致,4级地震发生在谱振幅相关系数波动相对较大的阶段。其后谱振幅相关系数一直维持在0.82的高值状态,8月17日距离鲁甸地震震中110 km的同一构造区永善发生MS5.0地震,表明谱振幅相关系数高区域应力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深埋煤田区地表主要有沙漠、基岩台地和黄土沟壑等地貌类型,沙漠区工作面涌水量比其他地貌区大1~2个数量级。为了查清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水源、导水通道和充水强度的控制要素,从地形地貌和地质沉积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地貌地势平缓,降水入渗系数大,第四系厚度大、富水性强,为下伏含水层提供了丰富的补给水源;基岩台地和黄土沟壑地貌,地形起伏大,降水入渗系数极小,浅部地层富水性极弱,是下伏含水层补给能力较弱的水源。陆相沉积形成的砂泥岩互层结构,不存在区域性稳定隔水层,各层段均属于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层,3个矿井的白垩系含水层水位下降了20~130 m,证明浅部与深部含水层存在较密切的水力联系。煤层顶板主要发育七里镇砂岩和真武洞砂岩含水层,为厚度较大的中粗砂岩段,直接充水含水层地质沉积条件相似,但是沙漠区工作面顶板钻孔水量、累计预疏放水量和采空区涌水量均远大于其他地貌区,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主要受地貌控制,深部含水层的水源为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含水层。沙漠地貌区的不同矿井,工作面顶板钻孔水量、累计预疏放水量、采空区涌水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该差异与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和岩性等有关,反映了地质沉积条件也是控制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因素。地形地貌和地质沉积是控制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和工作面涌水量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