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大兴安岭中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页岩气资源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林西组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暗色泥页岩发育,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过成熟,达到生气阶段,是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重要的生烃层位.综合评价认为,林西组具有较高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是本区晚古生代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新层系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公繁浩  黄欣  陈树旺  郑月娟  张健  苏飞 《地质通报》2013,32(8):1322-1328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广泛出露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暗色泥页岩.选取该组塔宾庙林场剖面的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初步对其生烃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西乌旗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进入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系上古生界重要的烃源岩勘探层系之一.  相似文献   
13.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西乌旗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海底扇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沉积环境的认识尚缺乏确凿证据.对塔宾庙林场剖面寿山沟组的研究认为是一套海相碎屑岩沉积,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发育粒序层理和平行层理,属于鲍马序列中的A和B段,并伴有Zoophycos相遗迹化石组合,属于海底扇沉积.根据岩石类型、砂岩的单层厚度、砂岩和泥岩的比值,划分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内扇亚相发育水道砾岩,外扇亚相发育复理石相遗迹化石.该区寿山沟组厚层暗色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而扇体可以作为有效的储层,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测年及孢粉化石组合特征为依据,参考区域地层发育状况,对高力板断陷高D1井钻遇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结果表明:高D1井钻遇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晚二叠世林西组(2.911 5~2.749 0km)、早三叠世老龙头组(2.749 0~2.461 0km)、中侏罗世万宝组(2.461 0~2.191 0km)、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满克头鄂博组(2.191 0~1.206 0km)、早白垩世玛尼吐组(1.206 0km~330.0m)、早白垩世白音高老组(330.0~198.0m),以及第四系松散砂砾层(198.0~0m)。发育晚二叠世林西组和中侏罗世万宝组两套重要的生烃层系,为松辽盆地侏罗系及二叠系油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西缘的突泉盆地是在古生界之上形成的中生代盆地,近年因在侏罗系发现轻质原油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盆地古生代下伏地层及其油气资源前景的研究,过去并未系统开展过。本次运用岩石地层、微体化石和烃源岩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对突泉盆地南部牤牛海凹陷TD-2井的岩心开展系统分析,TD-2井在中侏罗世万宝组砂砾岩之下发育一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沉积,产孢粉化石19属26种,包括:Leiotriletes adnatus,Punctatisporites debilis, Cyclogranisporites sp., Alisporites auritus, Al. communis, Al. stenoholcus, Al. sp.?,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 Pityosporites evolutus, Sulcatisporites dalongkouensis, S. ovatus, S. sp.?, Hamiapollenites indistinctus, Lunatisporites tersus, Piceaepollenites opimus, P. sp., Voltziaceaesporites xinjiangensis, Crucisaccites variosulcatus, Divarisaccus cinctus, Plicatipollenites cf. densus, Parcisporites scabratus, Platysaccus sp., P. papilionis,Cycadopites caperatus, Samoilovitchisaccites chordens,孢粉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烃源岩分析结果显示,这套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的烃源岩指标较好,具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综合对比研究表明,TD-2井下部发育的这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为晚二叠世林西组,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该发现为研究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地层序列奠定了基础,对探讨松辽及周边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欣 《北京测绘》2007,(2):40-43,26
从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和1:2000比例尺正射影像(DOM),设计与实施过程入手,系统的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DEM)和正射影像(DOM)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和方法。成果的精度经全野外实地全站仪检测比较,符合成图的精度要求,结论认为这项成果能够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及外围石炭系-二叠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结合地层发育及生物古地理特征,将研究区分为2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9个地层分区.在各省区岩石地层清理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及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本次工作的新认识,建立起各地层区岩石地层序列.利用已有生物化石资料,结合最新的牙形刺、孢粉等微体化石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应用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的综合研究方法,基本明确了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时代,并将其纳入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系统.在不同地层区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建立了松辽盆地外围石炭-二叠系在国际年代系统框架下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19.
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岩性为灰、灰黑、黄绿色的砂板岩组合,含双壳、叶肢介、植物和孢粉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砂岩的主体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对采自剖面下部第1层的长石岩屑砂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结果显示,96颗锆石的谐和年龄分布在6个年龄区间:248~301Ma(40颗,42%),峰值年龄为261Ma;312~376Ma(12颗,13%),峰值年龄为330Ma和375Ma;417~522Ma(14颗,15%),峰值年龄为510Ma、438Ma和472Ma;585~988Ma(18颗,19%),峰值年龄为927Ma、976Ma和856Ma;1091~1548Ma(7颗,7%)和1791~2671Ma(5颗,5%)。最年轻的3个和谐年龄为248Ma±5Ma、253Ma±5Ma、254Ma±5Ma,最年轻的次峰值年龄为253Ma,推测测年样品沉积时间下限为253Ma。最年轻的峰值年龄(253Ma、261Ma)与华北板块北缘和大兴安岭南部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附近与板块碰撞、拼贴相关的岩浆事件吻合。结合古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推测林西组的沉积物源除来自于西拉木伦缝合带北部的东北地区外,也可能来自西拉木伦缝合带南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二叠世晚期拼合,古亚洲洋消失。  相似文献   
20.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时代为早三叠世。笔者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哈拉山东剖面,除采集到早三叠世早期的孢粉、叶肢介等化石外,在剖面下部首次发现了凝灰岩夹层。采用LA—ICP—MS技术,对2个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值为252.6±1.7Ma(MSWD=0.64)和249.9±1.6Ma(MSWD=0.22),即火山岩大约在250Ma前形成。结合地层古生物及区域岩浆岩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三段的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南部存在约250Ma与板块闭合相关的岩浆事件,以红层为特色的幸福之路组含有华夏和安加拉两大植物群混生的孢粉化石组合,反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250Ma时已经完成碰撞拼贴,幸福之路组形成于碰撞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