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根系土硒形态分析及其迁移富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根系土中硒的形态分析表明,根系土中Se的强有机态、腐植酸结合态约占Se全量的66.23%,残渣态占12.32%,3种形态均与根系土Se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根系土Se全量受pH值的影响不明显,但受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很大,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说明岩石风化、土壤发育过程中,有机质吸附Se,致使Se较其他元素流失比例少,造成根系土中Se相对富集。同时,提出了利用全量Se推导Se各形态值的方法,建立了土壤Se全量与各形态间的关系模型和决定土壤有效态Se的公式,建议在评价土壤Se时只用考虑有机结合态Se、残渣态Se、水溶态Se和全量Se。  相似文献   
12.
厂坝及黄渚关岩体位于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秦岭微板块,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黄渚关及厂坝岩体的演化可划分为中三叠世(229 Ma)和晚三叠世(215~209 Ma)2期。黄渚关中心部位的年龄((229.2±1.0)Ma)老于边部岩体((215.8±0.8)Ma),厂坝岩体中心部位年龄((218.3±1.2)Ma),老于边部年龄((209.4±0.8)Ma),结合岩体中心相和边缘相渐变的特征,说明2个岩体是由中心部位侵位,边部岩体的侵位冷却时间较晚造成的。黄渚关岩体的ε_(Hf)(t)为-3.13~-14.51,集中于-10~-6;厂坝岩体的ε_(Hf)(t)为-5.17~-14.51,集中于-12~-6。在ε_(Hf)(t)-t图解中,ε_(Hf)(t)均在球粒陨石之下和古元古地壳演化线之上;二阶段模式年龄黄渚关岩体主要集中在1.8~2.1 Ga,厂坝岩体主要集中在2.0~2.2Ga,结合继承锆石年龄1932 Ma、2039 Ma,表明古元古代地层可能为岩体的源区之一,在黄渚关岩体发现的暗色包体说明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壳-幔岩浆的混合。因此,笔者认为黄渚关、厂坝岩体起源于古老地壳重熔,并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幔源岩浆发生一定比例混合。  相似文献   
13.
甘肃西成矿集区是西秦岭最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以铅锌矿床为主,其次发育有金、铜、钼等矿床(点)。厂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成矿集区中东部,岩体南缘接触带部位发育石英脉型钼矿,辉钼矿呈中粗粒半自形团块状产于粗粒石英脉内。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模式年龄范围为207.7±3.0~209.8±2.8Ma,加权平均年龄为208.9±1.1 Ma,等时线年龄为209±15 Ma,指示钼矿化发生于晚三叠世。辉钼矿的铼含量介于18.82×10~(-6)~21.97×10~(-6)之间,平均19.65×10~(-6),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可能以壳源为主。钼矿化与区域岩浆活动以及金、铅锌成矿作用时代相近,是印支期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钼矿化年龄的厘定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中Se元素为研究对象,以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施肥、喷施农药为输入途径,以农作物收割、地表径流以及Se升华为输出途径对S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Se元素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密度平均值为6.90g/(hm2.a),灌溉、施肥、喷施农药通量密度明显较低,它们对土壤Se元素的富集贡献率分别为77%、20%、1%和2%。Se通过升华输出通量密度相对较小,土壤Se年净增量主要受大气干湿沉降的制约。以20cm厚的耕作土体为研究介质,经估算,当前的Se年平均通量密度可引起土壤Se质量分数升高0.007mg/kg。20a后研究区富硒土壤将由目前5 960km2增加至6 672km2。研究中未考虑天降水下渗问题,这对中国南方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主要通过放大检查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有机充填碧玺进行鉴定,但它们在准确性和直观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利用DiamondView^TM荧光成像技术对有机充填处理的碧玺样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DiamondView^TM下碧玺样品呈绿色或蓝色荧光,部分样品可观察到生长结构特征。分布于碧玺裂隙及凹坑内的有机充填物呈较强的蓝白色荧光,并与碧玺的荧光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界限。利用DiamondView荧光图像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充填物的位置及分布,也为碧玺在充填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魏然  刘成杰 《探矿工程》2019,46(6):47-52
BZ34-5-A井原属高产井,但后期出现一系列复杂问题导致该井无法生产。为了恢复该井产能,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该区块前期钻完井资料的分析和该井投产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综合治理方式进行比选,形成最终作业方案:使用强抑制无固相钻井液侧钻开钻,裸眼段下入打孔管,在打孔管内以电缆射孔的方式完成对该低效井的治理,安全快速地完成了该井的综合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储层,使该井恢复了产能。该治理技术可大幅节约成本,对于附近区块类似低效井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西秦岭东段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中,三叠纪发育的矿种主要包括铅锌...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宝石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其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研究了目前市场上的一种铅玻璃充填红宝石样品,重点分析了其固体包裹体的成分、形态、分布等特征以及铅玻璃充填物。该红宝石原石样品为暗红色-浅红色,透明-半透明,以六方柱状为主,未见或少见桶状或腰鼓状。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经过了铅玻璃充填与热处理,但处理温度较低,其矿物包裹体没有明显的热熔现象。其矿物包裹体有金红石、锆石、磷灰石、云母以及尖晶石等。其中,金红石包裹体可分为先成与同生两种,先成金红石包裹体可见破损现象,同生金红石包裹体主要呈短柱状,部分为长柱状。最后,对该红宝石样品中包裹体的成因及其可能产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晶体中氮片晶的分布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对116粒宝石级金刚石晶体样品中的氮片晶进行分析,并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氮片晶在金刚石表面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表面微细结构。结果表明,80.2%的金刚石样品中具有氮片晶;在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111}面上观察到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像,这些蚀像相互平行,大小不等。显微红外光谱对具长条状蚀像的金刚石样品{111}面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晶体均具有较强的氮片晶的吸收峰(1359~1375cm-1)。综合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及其表面微形貌特征,推测长条状蚀像是由氮片晶的出露点受优先选择性腐蚀而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考古勘探的工作量增大,而且时间周期变短,传统的考古勘探难以适宜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洛阳铲对文物也会造成轻微损害。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法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波原理,提取地下地层介质的物理性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划分出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在异常区可能存在古墓、遗址等,通过进行洛阳铲验证,确定是否为古墓、遗址等;非异常区为自然沉积地层,不存在古墓、遗址,通过洛阳铲验证,确定非异常区不存在古墓。采用这种探地雷达和洛阳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圈定面积较大的非异常区,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时间,减少对文物的损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