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3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2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篇 |
大气科学 | 92篇 |
地球物理 | 331篇 |
地质学 | 734篇 |
海洋学 | 128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52篇 |
自然地理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为了厘定内蒙古白乃庙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矿区主要含金石英脉中热液蚀变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锆石热液蚀变特征明显,具有清晰的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幔均为岩浆锆石或变质锆石,热液蚀变增生边呈自形—半自形结构,Th/U值集中于0.2~0.5之间,测年数据为421.4~447.6Ma,认为金矿形成时代为志留纪。从区域成矿规律分析,初步认为白乃庙金矿床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向华北地块强烈俯冲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2.
(一)引言民國二十七年秋,承中國工业合作協會西北區辦事處之邀请,遹駿舆壽崐於十一月二十日由城固古路壩本院啓程,前往鳳縣調查煤鐵礦,歷十二日而返。斯行也,沿路蒙工作合作協會馬君萬旧■導陪行,吳工程師去非及仇技師春華殷勤招待,■誌於此,特表谢忱。 相似文献
233.
大沽河是胶州湾最大的入海河流,每年都会给胶州湾带来大量泥沙。本文利用三维的ECOMSED水动力-泥沙数值模型对洪水期的大沽河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洪水存在期间以及洪水结束后胶州湾的余流分布、大沽河河道上中下游各层盐度、泥沙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入海冲淡水和泥沙对胶州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4.
第三系红层中石膏溶蚀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系红层中石膏分布比较广泛,大量的实验证明,石膏发生溶蚀的主要是含Ca2 的物质,并且溶蚀速率和与水接触的方式以及水头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结合现场资料,将渗透系数K=10-5cm s作为石膏在第三系红层泥岩封闭下发生溶蚀的判据。同时针对水利工程中石膏溶蚀以及对砼的腐蚀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35.
南秦岭造山带分布于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线之间,其东段变质地层以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包括少量的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主要岩性包括变质泥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少量的变质基性岩及片麻岩等。根据野外分布和显微组构特征发现这些岩石至少遭受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递增变质作用,它以佛坪地区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中心,向外依次变为低角闪岩相(十字石—蓝晶石带)、绿帘角闪岩相(石榴石带)和绿片岩相(绿泥石和黑云母带),变质时代约为220~260 Ma。麻粒岩相以出现二辉石为特征,包括基性和中酸世麻粒岩等,野外只见于佛坪县城附近。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688~693℃,P=0.5~0.6 GPa;低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570~598℃,P-0.7~1.0 CPa;绿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石英,变质条件为t=518~545℃,P=0.5~0.8GPa;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其变质压力为0.6~0.65 GPa,温度可能为400~450℃。采用Spear提出的吉布斯方法,以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变化得到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236.
237.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纲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地质调查基础性与公益性战略部署的依托。根据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数据结构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适合采取基于Web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在数据构成上亦分为区域海洋地质调查原始资料与成果资料,其中元数据库的建设对数据库的应用非常重要,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了解数据的存在性、适宜性、有效性等,确定数据的使用方法,因此,元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国际已经普遍认可的ISO/TC211发布的ISO19115空间元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238.
239.
变质作用p T t轨迹理论的提出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变质作用过程的认识。地壳加厚区(造山带)内区域变质作用发生于地壳从热扰动到热松弛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岩石的p T t轨迹是地壳加厚的方式及机制、热松弛速率和岩石折返速率的综合函数。一维热模拟假设引起热扰动的构造作用在瞬间完成,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开始变质作用演化。二维热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壳加厚过程中(岩石埋藏阶段)伴随明显热效应,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有少量加热,达到温度峰值。反演变质作用的p T t轨迹包括3种方法: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和变质相图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详细岩相学研究为基础,在岩石中划分出两期以上矿物组合。传统地质温压计方法被广泛使用,但在确定不同期次矿物组合的平衡和p T条件上有若干不确定性。吉布斯/微分热力学方法理论上非常完善,依据矿物(石榴石)的生长环带计算岩石的p T t轨迹,但是由于难以确定矿物生长阶段的矿物组合变化,以及缺少复杂固溶体的活度模型等,致使该方法实用性较差。目前反演岩石p T t轨迹的最好方法是变质相图方法,该方法依据p T视剖面图上矿物等值线温压计,模拟由矿物的世代关系和生长环带所记录的p T条件变化,并可以定量模拟变质过程中的矿物组合演化、变质反应和流体行为。对不同中压型变质带和超高压型地体中岩石p T t轨迹的反演模拟表明,岩石在构造埋藏阶段应伴随明显热效应,发生一系列递增变质作用,几乎同时达到压力与温度峰值,岩石折返过程以等温降压型(ITD)为主。这与一维热模拟结果很不相同,而与二维热模拟结果大体相似,但一般折返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