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699篇
测绘学   292篇
大气科学   518篇
地球物理   495篇
地质学   1681篇
海洋学   37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3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961.
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强热岛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台1990-2004年4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近15a北京春季城市热岛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夜间城市热岛要强于白天。还分析了春季一个强热岛形成和减弱消失过程的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春季夜间特定条件下存在强热岛,强热岛中心在白家庄、天安门、公主坟连线的主城区;白天强热岛会减弱消失。强热岛在夜间形成的原因是日落后郊区地面大气降温速率和幅度远大于城区地面大气。白天有日照的晴夜北京城、郊地面风场很弱(≤1.0m/s),多个测站甚至出现静风,同时城区垂直方向上15m高度以下持续存在很弱(≤1.5m/s)的风场,城区320m高度以下大气持续存在强逆温,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春季强热岛的形成和维持。强热岛在白天减弱消失的原因是日出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引起郊区地面大气升温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地面大气,同时城区大气稳定度减弱、城区大气逆温消失、城郊地面风速增加。  相似文献   
962.
北京秋季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气象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台1990~2004年10月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近15年来北京秋季城市热岛的特征,结果表明,北京秋季夜间城市热岛要强于白天.此外,对比分析了一个强热岛和一个弱热岛的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秋季夜间特定条件下存在强热岛,白天城市强热岛会减弱消失,城市强热岛的日变化非常明显.夜间城市强热岛形成和维持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白天日照充足的晴夜,北京城郊地面风场很弱(≤1.0 m·s-1),同时城区垂直方向47 m以下大气风场持续很弱(≤1.0 m·s-1),城区320 m以下大气持续存在强逆温.日落后郊区地面大气降温速率和幅度远大于城区,促使夜间强热岛的形成和维持.白天日出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所引起的郊区地面大气升温速率和幅度大于城区,城区大气稳定度的减弱以及城区大气逆温的消失是夜间强热岛减弱并最终消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3.
全天空云图获取的一种方式及算法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气象观测中云的人工观测的主观性以及没有客观的历史实况记录可对照查询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以观测员角度的全天空云图获取方式,将相机绕观测点旋转实现对全天空的拍摄,通过相应的拼图算法得到全天空图像.与当前国内外研究工作普遍使用的广角鱼眼镜头相比较,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鱼眼镜头造成的畸变.因此,用这种全天空图像获取方式进行云的自动观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4.
利用Google earth调查气象台站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oogle earth地图软件,可查看台站周围的环境,测定干扰源距地面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并分析干扰源与观测状况。该软件可以帮助了解台站周围土地使用情况,登记周围障碍物,绘制台站和四周情况平面示意图。  相似文献   
965.
两次西南低涡造成广西暴雨差异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CMWF 2.5°×2.5°客观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资料,对2008年6月12日和16日两次西南低涡影响,造成广西暴雨范围和强度明显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12"过程西南低涡深厚,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而"6.16"过程西南低涡较浅薄,其发展过程中无西南低空急流的配合;(2)"6.12"过程低涡发展强盛,涡旋度大,正涡度值达200 hPa高度,上升运动强烈;而"6.16"过程低涡发展较弱,涡旋度小,正涡度值只到500 hPa高度,上升运动相对较小;(3)"6.12"过程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辐合强;而"6.16"过程水汽仅来源于孟加拉湾,水汽辐合较弱;(4)两次西南低涡影响,对流层上下之间的风垂直切变小,有利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66.
2008年华南西部罕见低温冷害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ECMWF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华南西部遭遇50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事件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横槽南压分裂小槽东移,使地面冷高压强度突然增强并爆发南下,是造成华南西部寒潮天气的起因;北半球中高纬度出现双阻型高压(乌拉尔山阻高和阿留申群岛阻高),使大气环流形势异常稳定,是导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性的直接原因;低纬度南支低压槽活跃,西南暖湿空气不断向我国南方输送,华南西部低空相对湿度大,水汽辐合条件及上升运动都对阴雨天气的维持有利;在850 hPa华南上空形成一支稳定的强锋区,大气层出现近地面冷、中层暖、高层冷的结构,加剧了雨雪冻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7.
阿克苏河流域无站控制区地表水资源及可利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河是"四源一干"中最大的源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80.6×108m3,入塔里木河水量34.2×108m3,占阿拉尔站以上3条源流输水量的73.5%,对塔里木河的形成、发展、演变和生态环境起着决定作用.无站控制区调查面积7 11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2%.2005—2007年对中国境内阿克苏河无站控制区主要19条河(沟)洪水水量、洪水沟基流和17条泉水水量野外调查计算,阿克苏河流域无站控制区间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68×108m3.其中,洪水沟总洪量0.6050×108m3,洪水沟基流总量2.0569×108m3,泉水天然补给量4.0185×108m3.在6.68×108m3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中,可利用量为3.2×108m3.  相似文献   
968.
东秦岭外方山地区石英脉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毛景文  叶会寿  孟芳  周珂  高亚龙 《矿床地质》2010,29(Z4):189-190
  相似文献   
969.
刘军  靳淑韵 《中国地质》2010,37(2):324-333
弓长岭二矿区既是大型条带状铁矿床,同时又是大型磁铁富矿床,自1949年建矿以来,一直是鞍钢的主体矿山和高品位富矿的主要供应地。笔者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的主要变质岩-斜长角闪岩类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主量元素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基性火山岩中玄武岩成分相似,MgO和CaO含量比较高,而且Na2OK2O;微量元素:相容元素Sc、V、Cr、Co、Ni、Cu的含量比较高,属于右倾型;(Rb/Yb)N值为5.95~132.93,平均值为49.34,远远大于1,为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明显富集,但Th、U强亏损;高场强元素中Zr、Hf明显富集,而Nb、P为中等亏损,Ti为弱亏损,与亏损型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很相近;稀土元素具有∑REE低(21.09×10-6~69.13×10-6,平均40.44×10-6)、LREE略有富集(LREE/HREE=1.70~2.58,平均2.27;(La/Yb)N:0.93~4.27,平均值1.60)的稍右倾型或平坦型特征。轻稀土分馏不明显((La/Sm)N:0.87~3.28,平均值1.42)。根据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特征,并结合环境构造判别图解,笔者认为,研究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970.
平顺铁矿为山西省南部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有东西两岩浆岩带,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具有低硅(绝大部分小于56%)、高镁(Mg#=51.47~81.66,平均值为61.4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LREE富集,HREE亏损,无或只有微弱的正铕异常,富集放射性成因Pb,以及第一岩浆岩带橄榄辉长岩含有大量橄榄石、角闪石和辉石的捕掳晶等特点,显示两岩浆岩带具有起源相同、快速侵位的特点。平顺地区6个典型钻孔岩性的化学分析结果说明岩浆后期热液具有从东往西运移的趋势。结合两岩浆岩带侵位特点,提出第二岩浆岩带是由第一岩浆岩带晚期岩浆侧向侵位形成,二者之间在某一范围内深部相连,并可能成矿的观点。这为本区将来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