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贵玲  高俊  张保建  邢一飞  张薇  马峰 《地质学报》2020,94(7):1970-1980
雄安新区范围内高阳低凸起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对高阳低凸起勘查开发利用较少。目前利用热储主要为浅部馆陶组砂岩,对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迫切需要探测高阳低凸起深部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本文以位于高阳地热田中北部的D35孔为依托,通过抽水试验、水样测试分析,研究雾迷山组热储岩溶热储的热储特征、主要参数等。主要结论为:①D35孔蓟县系雾迷山组裂隙岩溶热储,岩性主要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裂隙(水层)总厚度43m,占地层总厚度的19.68%(裂隙率),孔隙度平均值为3.93%,渗透率平均值为3.16×10~(-3)μm~2;②D35孔在3600~3850 m深度共发育10个岩溶裂隙带,岩溶裂隙总厚度250 m,D35孔孔口水温106.6℃,孔底最高温度116℃;③D35孔抽水试验曲线具有水-汽二相混合特征,完井抽水流量170 m~3/h,单井供暖潜力达38.5万m~2,为目前发现的雄安新区范围内产能最大地热井。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重型颅脑损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及鼻饲龙琥醒脑颗粒。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14%,优于对照组的57.14%(P<0.05)。2组GC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依达拉奉及龙琥醒脑颗粒对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3.
王灵恩  韩禹文  高俊  吕宁  Chris Ryan 《地理研究》2019,38(9):2314-2329
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旅游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本文基于545位入藏游客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游客对气候变化因子的认知和体验状况,探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旅游活动的影响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 入藏前游客对天气和气候状况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在旅行中这一因素却是旅游体验的最大影响因素;② 优美的高原自然风光是游客对西藏的核心认知之一,直接影响游客的决策与体验;③ 不同地理区域的游客对高原气候因子的关注度和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视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动机类型才是显著影响这二者的重要因素。研究进一步表明,青藏高原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对提升该地区的游客体验有积极作用,但气候变化带来的优势并不能够直接转化为潜在游客的出游活动。  相似文献   
124.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2021,50(6):711-725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  相似文献   
125.
节细胞神经瘤(GN)又称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1/100 000)、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确诊。CT临床普及率高,在纵隔病变的检出、诊断中广泛应用,现就本院诊治的1例纵隔巨大GN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该疾病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