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41.
为了考察融化作用所引起的大气冷却现象,1981和1982年间,我们用多普勒雷达和无线电探空仪,在日本筑波市区对九个连续降水过程的融化层个例进行了观测。其中有六个个例显示出融化层附近确有冷空气存在,而另三个表明无冷空气存在。冷空气存在于相对湿度大于90%的云区中,它与地面降水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冷空气的形成与雪花融化有关。0℃高度以下有一层大致等温,该等温层还向0℃层以上延伸。在等温层以下,我们观测到一个温度直减率很大的不稳定层。等温层向0℃高度以上延伸,说明融化层附近空气发生了垂直混合。  相似文献   
142.
以莲花山断裂在广东及相邻海域的延伸为研究对象,在陆域收集ETM+数据对断裂带的地形地貌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在海域使用实测航磁数据推断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莲花山断裂对珠江口盆地的沉积控制作用。遥感解译结果显示,莲花山断裂带呈NE向束状线性特征,南北两支主干断裂沿西南向入海。断裂带主体为东陡西缓的山脉,两侧为低丘和平原,沿断裂带常发育NE向直线型河,东部山脉多发育深切的"V"型沟谷、直立陡崖或断层三角面;磁场特征显示,北支主断裂延伸至珠江口盆地北侧,南支主断裂穿过珠江口盆地直至海南岛东南侧,沿断裂带岩浆活动明显。莲花山断裂带为不同磁场特征的分区界线,控制了珠江口盆地的基底结构、NEE向断裂和深源岩浆活动,是珠江口盆地一级控盆深断裂。  相似文献   
143.
布朗山位于西南三江南段勐海地区,大面积出露澜沧岩群。澜沧岩群主要由低级变质作用的砂泥质岩石和少量变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其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地质意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选取该地区澜沧岩群上部层位不含变火山岩地层的浅变质岩开展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明显的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表明4件浅变质岩的大部分碎屑锆石是岩浆成因。年代学结果显示,该套地层浅变质岩中的锆石记录了与罗迪尼亚、冈瓦纳超大陆拼合及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信息(1182~1104 Ma、593~560 Ma和378 ~328 Ma),其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328 Ma),暗示该套地层形成不早于早石炭世,而非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结合其岩石组合特征,推测该套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可能为泥盆-石炭系南段组。在澜沧岩群的年龄频谱特征图中,年轻的550 Ma左右峰期年龄与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峰期相同,说明其物源主要为东冈瓦纳北缘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与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相关。  相似文献   
144.
在高光谱数据模式分解方法(PDM)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植被指数(VIPD)。根据地面植被光合成实验,建立了有效光合成曲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利用2001年各月份的MODIS影像数据,估算得到纪伊半岛地区的各类NPP。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温带常绿林NPP年均值与2001年IPCC调查报告和地面实测得到的估算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实验证明,该光合成曲线NPP估算模型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光谱数据,且能较好地应用于温带植被研究。  相似文献   
145.
The northeastern shelf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foresets complexes since Quaternary. Based on integral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well logg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successions since ~3.0 Ma can be defined as one composite sequence, consist of a set of regional transgressive to regressive sequence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3 rd order sequences(SQ0–SQ5) based on the Exx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 Since ~1.6 Ma, five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 of wedge-shaped foresets complexes or clinoforms had been identified.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and the thick foresets allowed further divided of sub-depositional sequences(4 th order) of regression to transgression,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stacked benthic foram O-isotope records. Depositional systems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deltaic deposits(inner-shelf deltas and shelf-edge deltas), incised valleys, and slop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Since ~1.6 Ma, clinoforms prograded from the southern Panyu Lower Uplift toward the northern Baiyun Depression, shelf slope break migrated seaward, whereas the shelf edge of SQ0 migrated land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creased upward,especially intensive on the SB3 and SB2. Th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increased abruptly since SB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The evol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continental slop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ea level changes, tectonic movements, sediment supply and climate changes. Since ~3.0 Ma, relative sea level of the northern SCS had been experienced transgression(~3.0 Ma BP) to regression(~1.6 Ma BP). The regional regression and maximum transgressions of the composite sequences were apparently enhanced by uplift or subsidence related to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 addition,climatic variations including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and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ay have enhanced sediment supply by increasing erosion rate and have an indispensabl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ised valleys and 5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since ~1.6 Ma.  相似文献   
146.
钢筋笼上浮事故的分析与预防程兰松(冶金部华东勘基公司·安徽铜陵·244008)在大口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常常遇到钢筋笼上浮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笼的桩基中,这种现象出现得更为频繁。无论在多大口径的桩基施工中,一旦发生钢筋笼上浮,轻则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7.
昔格达层构造变形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昔格达层是一套层理清晰厚约300米的粉、细砂和粘土的互层,半固结,时代属早更新世,分布在第四纪初的剥夷面上。 该层的独特构造变形:变动带局限在一定的部位,作长距离线性延伸;表现为地堑地垒系列;断面平直如刀切,有水平、垂直和斜错,有正断、逆断和逆掩,使得小断块东倒西歪;粘土层中有下伏砂层的贯入;地貌上呈平行的山梁和洼地。 此等现象,可能是强震时上体受到强烈振动,瞬间的剪切、挤压和张裂的结果。这对地震危险区的确定、地震强度的评价、地震机制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8.
土耳其索戛纳铬铁矿位于土耳其中东部埃拉泽省,地处安那托利亚高原与亚美尼亚高原交接部位,是土耳其最重要的铬铁矿成矿区。铬铁矿赋存于以方辉橄榄岩、纯橄岩为主要岩相的超基性岩内,是典型的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状和脉状。矿石主要为稀疏—中等浸染状及部分稠密浸染状和致密块状。  相似文献   
14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4A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14日傍晚到夜间豫南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时,850 hPa以上为西南到偏西气流,边界层内冷空气侵入豫南,风场形成了气旋性切变和辐合,过程中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较好,动力强迫主要位于边界层。本次降水可分为两个阶段:14日18∶00—15日00∶00时为对流的触发与演变阶段,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南压到豫南触发了准线状对流,之后辐合线断裂,位于驻马店的东段辐合线进一步南压,对流随之南压减弱,而南阳盆地内风场形成了中尺度气旋性旋转和辐合,对流在此维持;15日00∶00—06∶00为对流的再次增强与维持阶段,随着近地面冷空气再次增强,南阳中部到驻马店西部一带的对流增强并稳定少动。南阳站附近形成了中尺度气旋式辐合中心并长时间维持,利于此处对流不断生成并东移,驻马店西部山地的喇叭口地形对风场的辐合抬升作用也促进了对流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0.
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型的水平结构和能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观测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夏季500hPa位势高度场四种主要遥相关型即亚州/北美型、太平洋/北美型、欧亚型和北美/西欧型的水平结构、能量特征及其和时间平均流的依赖关系。结果指出:太平洋/北美型、欧亚型和北美/西欧型由“Seesaw”和波列结构组成,而亚洲/北美型主要呈波列结构,其中“Seesaw”结构及其与西风急流的配置关系、扰动在急流出口区通过正压能量转换从基本气流中获取能量等特征对于夏季北半球遥相关的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夏季遥相关是外强迫和与基本气流有密切关系的大气内部动力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