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气本底观测是指对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平均状态及变化特征的长期观测,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定义,大气本底观测"以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开展全球性的大气化学组成及相关物理特性的长期观测,为用户提供综合性产品服务,以满足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日益增加的影响的需求".当前与大气成分变化相...  相似文献   
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O_3 on clear days at Waliguan Observatory,Lin'an regionalstation and Longfengshan regional station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three stationsbelong to Global Atmospheric Watch(GAW)of WMO.There was obvious daily variation on cleardays at Lin'an.with maximum(42.9 ppb)and minimum(20.3 ppb)of daily range appearing inspring and summer.respectively.The daily variation was more regular at Lonfengshan than atLin'an.The maximum(about 27 ppb)appeared in autumn at Longfengshan.There was noobvious daily variation and also daily range was smaller in other seasons except weaker dailyvariation in summer at Waliguan.But the surface O_3 concentration(SOC)in summer was higherthan that in winter at Waliguan.The SOC on clear days of summer at Waliguan was over 20 ppbhigher than at Longfengshan and Lin'an.The global radiation and NO_x concentration were themain factors which control the SOC on clear days at Longfengshan and Lin'an.and playedimportant role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areas.The transportation of air flow around the area of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 was the main cause for high SOC and weak daily variation insummer at Waliguan.The similar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 was obtained at the Mauna LoaObservatory.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C increasing with height in the tropospheredetermined the difference of SOC between East China and West China.  相似文献   
13.
颜鹏  黄健  R.Draxler 《中国科学D辑》2005,35(Z1):167-167
采用分行业、分季节、高分辨的北京市SO2排放源清单,和NCEP气象分析场资料,用HYSPLIT-4(HybridSingleParticleLagrangianIntegratedTrajectory)污染扩散模式,计算了北京2000年和2001年地面SO2逐日变化,分析了北京当地及周边地区不同类型排放源对北京地面SO2的影响.与实测值对比表明,模式能够较好的模拟出北京地面SO2的逐日变化特点和季节分布.计算的各种排放源对北京的影响说明,总体上,北京当地排放影响较大,周边源影响大约占20%左右,但在一定天气条件下,周边源贡献仍可超过30%以上,甚至个别时候超过40%;如果考虑周边源的采暖期源强增大一倍,则采暖期周边源平均贡献2000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到35%和40%.对北京市划分的7类排放源分别计算其对北京地面SO2的浓度贡献率发现,在北京市区的各类排放源中,占北京市区排放量较少部分(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业面源和锅炉面源对北京市区的SO2贡献很大,是北京市SO2污染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北京秋季地面O3的一维模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维光化学模式,基本模拟出静稳天气条件下2001年9月9日北京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种:O3、NO、NO2、CO以及SO2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了影响O3及NO、NO2、CO和SO2日变化的控制因子作用。初步分析认为,地面O3对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变化很敏感。NMHC的增加或减少,将会造成O3的明显改变。造成9月9日夜间20:00~23:00一次污染物NO、CO和SO2浓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夜间大气层结稳定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减弱,污染物在底层积累造成的。由于实际大气中,影响O3生成和损耗的机制很复杂,同时大气的平流输送是影响O3及其他污染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用一维模式虽然能够揭示出影响O3变化的几个因子的作用,但要深入分析O3产生和消耗机制,还需要用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个多效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以及造血调控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草鱼IL-6(CiIL-6)cDNA序列,CiIL-6的cDNA全长为1 145 bp,包含一个长为702 bp的开放阅读框,能编码233个氨基酸,预测CiIL-6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6.74 ku,等电点为8.72。其中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86 bp和357bp。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草鱼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的CiIL-6氨基酸同源性高达76%,而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低于30%。RT-PCR的结果显示,CiIL-6在健康草鱼的胸腺、头肾和脾脏表达最高,而在鳃、胃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北京乡村地区分粒径气溶胶OC及E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2004年观测的分粒径大气气溶胶资料,分析了气溶胶中有机碳 (OC) 及元素碳 (EC) 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尺度分布特征、OC与EC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上甸子站总悬浮颗粒物 (TSP) 中OC平均质量浓度为7.5~31.5 μg·m-3,EC质量浓度为1.4~6.6 μg·m-3;PM2.1(粒径小于2.1 μm) 中OC质量浓度为4.0~19.1 μg·m-3,EC质量浓度大约为0.8~4.3 μg·m-3。冬季OC及E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其中冬、夏、秋季OC及EC峰值粒径出现为0.65~2.1 μm,但在春季峰值粒径移至2.1~4.7 μm。观测期间,OC与EC质量浓度比值平均为4~6,该比值略高于文献报道的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地区大气本底站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历史资料和近期取得的观测数据,探讨两个地区人为排放对这些气候相关酸性气体的不同贡献。从两种酸性气体过去和现在的浓度水平,估算了它们在两个地区的增长率,比较了NOx与SO2比值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江三角洲酸性气体污染水平已经较高,其后主要是NOx浓度显著升高,从而使该地区成为硫和氮污染并重的地区;东北平原酸性气体过去浓度很低,但这些气体以很高的速率增长,虽然目前浓度水平仍然比较低,但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4年秋冬季(9—12月)4次雾霾天气过程在京、津背景地区——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受天气过程的影响很大。4次雾霾影响时段,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σ_(sca)、吸收系数σ_(abs)和单次散射反照率ω都远高于雾霾过后清洁时段的数值,其中气溶胶ω在雾霾影响时段为0.94~0.97,雾霾后为0.84~0.86,平均减小了0.1左右,表明雾霾天气有利于气溶胶的累积和生成。相比于光吸收性气溶胶,雾霾天气对光散射性气溶胶的增加更为有利,反映了二次气溶胶的产生及其对消光的贡献可能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19.
积分浊度计在沙尘暴监测网试验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中国气象局在沙尘暴监测网各站点安装了积分浊度计,这是国内首次利用积分浊度计进行大面积气溶胶光学性质的监测。文章选取北京观象台2003年9月2日至11月18日散射系数数据以及部分PMIO质量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观测期间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散射系数与PMIO质量浓度以及能见度的关系,得出观测期间散射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为306.2Mm^-1(292.78Mm^-1);风速对散射系数有重要影响;散射系数与PMIO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761),与能见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6)。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不同站点重污染期间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面和探空气象要素及化学组分等对重污染成因进行深入探讨,比较了其中两次持续3 d及以上重污染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PM2.5质量浓度较高,北京上甸子站、顺义站、朝阳站的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73.1,130.8,226.0 μg·m-3,河北保定站和石家庄站分别为357.8 μg·m-3和346.9 μg·m-3。12月17—21日重污染过程比11月3—5日持续时间更长且PM2.5质量浓度更高。通过对11—12月所有重污染过程分析发现,北京颗粒物重污染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是静稳天气。在排放源相对稳定情况下,逆温层的结构、演变和持续时间决定了重污染的程度,其中污染持续时间和污染期间的主导逆温层类型演变对重污染程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较低的水平风速、逆温层的持续出现及更多的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12月17—21日污染偏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