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篇 |
大气科学 | 90篇 |
地球物理 | 127篇 |
地质学 | 555篇 |
海洋学 | 119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60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NNE向的沂沭断裂带与NW向断裂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沂沭断裂带主要为压性逆断活动,北西向断裂带为张性正断活动,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沂沭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带都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
板翼动力锚是依靠自重完成安装并靠自重和海床土的抗力来锚固的新型动力锚。板翼动力锚高速(15~25 m/s)贯入地基过程中涉及到高应变率、流固耦合、土体软化和大变形等难题,模型试验可避免上述计算困难,能直接得出不同的贯入速度所对应的沉贯深度。本文首先推导了模型相似关系,然后在常规重力条件下,进行了两组26个工况的板翼动力锚在均质黏土中动力安装过程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率效应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研究了每一项受力对沉贯深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均质黏土中预测板翼动力锚沉贯深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高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0-2010年的物质平衡、水文气象实测资料, 分析了1号冰川1980-2010年的各高度带物质平衡特征, 进而分析了1984-2010年纯积累和纯消融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象要素、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 1号冰川物质平衡处于持续的负平衡, 纯积累量与年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16, 纯消融量与年均温的相关系数为0.61, 与夏季(6-8月)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78. 2010年1号冰川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消融年(bn=-1 327 mm), 整个冰川处于消融区(平衡线高度大于海拔4 484 m, 积累区面积为0), 同时东、西支冰川各高度区间的物质平衡变化也与往年度显著不同, 说明2010年是1号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特殊年份, 也有可能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亏损变化阶段. 对其径流数据的分析还表明, 温度对径流的影响大于降水对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新疆东部-甘肃北山地区二叠纪玄武岩对比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通过对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甘肃北山柳园地区以及邻区二叠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认识到新疆东部-甘肃北山地区及邻区二叠纪形成的系列断陷带内,同期产生的玄武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来源,其形成的统一动力学机制主要是可能由于造山带增厚的岩石圈大范围拆沉而导致的大范围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和源自上、下地幔边界的小型地幔柱岩浆的作用。这种地幔柱不是核幔边界深部地幔柱的成因,而可能是早期俯冲洋壳的分离掉落后,中亚造山带范围内可能在上、下地幔之间存在更广泛的部分熔融岩浆的原因。由造山带增厚岩石圈大范围拆沉作用而导致的大范围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和源自上、下地幔边界的小型地幔柱岩浆的作用,可能是中亚造山带二叠纪深部壳幔作用最壮观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以大范围玄武岩喷发、裂谷、大规模后造山幔源花岗岩和超镁铁岩的侵位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而成为独特的“中亚型造山带”而有别于其它造山带。 相似文献
28.
喀斯特天坑略论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上世纪80 年代, 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 小岩湾” 的大型喀斯特漏斗, 但多少年来并未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 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研究提供了机会。在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应该将这类形态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 并命名为“ 喀斯特天坑”(karst tiankeng)。本文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初步小结, 内容包括:国内外天坑的现有发现;喀斯特漏斗与天坑、天坑定义;天坑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与发育阶段;天坑在科学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利用山东地区2010—2012年6期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鲁南网重力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每年的3月与8月,重力场存在反向变化,变化幅值相近;季节性变化与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
30.
现代的天山山脉是在古生代造山基础上,于新生代强烈抬升而形成.其新生代造山和隆升过程,造就了现今的天山地貌格局.本文选取西南天山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河床砂岩屑裂变径迹测年分析,从统计角度限定西南天山的隆升-剥露过程.样品采集于特克斯河支流阿克雅孜河、夏特河、木扎河以及特克斯河干流的沉积河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统计分析表明,存在代表源区热史演化不同阶段的年龄峰值.尽管不同样品的年龄众数分布有少许差别,颗粒年龄众数的去褶积分析获得了西南天山山体新生代冷却的三个基本一致的阶段:6~8 Ma,12~19 Ma以及32~40 Ma.结合山脉隆起的地质地貌模型,无论是整体抬升或掀斜抬升,以及压扭性背景的花状挤出抬升,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推断的抬升量与现今天山高度基本相当的事实,都可以确认西南天山山体是6~8 Ma以来形成的.天山这三期快速抬升冷却事件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主要隆升时期有较好的对应,证明了天山隆升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关系.另外,6~8 Ma的冷却事件与沉积地层学研究揭示的6 Ma左右的气候显著变化相互印证,显示了研究区域山脉隆升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