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针对电离层半参数球谐函数模型中窗宽参数选择引起的估计偏差,本文在传统的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中引入半参数核估计和自回归(Autoregressive model,AR)模型,分别用于分离球谐函数模型的系统误差和窗宽参数引起的估计偏差,提出一种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组合预报模型.首先,利用多项式拟合法剔除球谐系数的趋势项;然后利用频谱分析法提取球谐系数的周期,引入半参数核估计平差模型求解模型参数,建立半参数球谐函数(Semiparametric-Spherical Harmonic,Semi-SH)模型;最后将Semi-SH模型拟合残差用AR模型补偿预报.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预报模型相比单一的Semi-SH模型有较大的提升,全球TEC预报值与欧洲定轨中心(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CODE)发布的TEC值相比,单天预报残差小于1 TECU、3 TECU和5 TECU占比分别为54.30%、93.40%和98.61%;组合模型滑动预报5天相对精度在低、中、高纬度地区分别提高了 2.14%、1.32%和2.32%.  相似文献   
112.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3.
焦作市太阳辐射资源分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焦作市辖区7个县(市)1961-2010年的月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以天文辐射为起始值,采用气候学计算方法获取辖区各站相应的太阳辐射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全市近50 a的年均总辐射量在4625.026 ~5020.026MJ/m2,受所处太行山南麓的地形影响,区内太阳总辐射呈北低南高分布,与同纬度(30-40°N)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太阳总辐射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相反.年内太阳辐射最少月出现在12月份(1月份次之),与天文辐射最少月相吻合;最多出现在5月份(6月份次之),较天文辐射最多的7月份提前2个月,这与该月日照时数≥6h天数的晴好天气比率最高相对应.按照太阳能资源评估国家标准(QX/T 89-2008)评估,辖区东南部属于资源很丰富区,北部和西部属于丰富区;辖区太阳能资源均属于稳定级别,但西北部山区稳定程度稍差.金市太阳辐射总量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减幅:20世纪60-70年代,全市平均年均辐射量超过5148.5 MJ/m2(达资源很丰富标准),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太阳辐射量锐减,进入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不明显,市区有回升的态势.另外,年太阳辐射总量年变化曲线围绕着趋势线表现出较明显的波动,且振荡频率在加大.  相似文献   
114.
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将保山-镇康地区的铅锌矿床初步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组合,3个成矿系列和4个成矿亚系列,初步总结了各成矿系列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5.
海南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素有"台风走廊"之名,同时也是遭受各种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为提升全社会海洋灾害防御意识,做好风暴潮的防灾减灾工作,本文依据海南省核定公布的风暴潮4色警戒潮位值,在海南岛北部到东北部一带沿海设计了一种利用K波段雷达进行潮位测量的警戒潮位标志物,集基础支撑结构、供电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终端报警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中心平台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警戒潮位标志物的设立,可有效提升海南省海洋观测能力建设水平,完善海南省海洋灾害预警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亦可为海南省海洋环境预报、海洋防灾减灾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清代江苏省冬季冷暖等级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 a、18~20 a、13~15 a和8 a,38~42 a和8 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 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 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 a、 8 a和3 a;在42 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相似文献   
117.
应用加强解析信号倾斜角进行位场数据的边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界检测在地球物理位场数据解释中占有重要位置.现有的传统边界识别方法有的不能同时显示不同振幅的异常边界,有的虽然能均衡不同振幅的异常,但识别出来的边界信息中含有一些额外的错误的边界信息,尤其是当测量的异常中同时含有正异常和负异常时.目前已有的去除额外错误边界信息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人为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定义了加强解析信号倾斜角来进行地质体边界识别.通过模型试验证明了该方法不仅能同时清晰地识别深部和浅部地质体的边界,而且能有效地避免引入一些错误边界信息.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四川盆地的重力异常数据中,并取得了良好边界结果.  相似文献   
118.
陕西重力网监测范围由关中盆地扩大到覆盖了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关中盆地、秦岭山地及陕南、关中主要活动断裂带,同时与豫西、晋南、宁夏区域重力网实现了联网,测网监测能力由原来只具备对网内5级地震的监测提升到具备对发生在网内6级地震的监测。基于3个绝对重力基准约束下的重力观测平差结果表明,测网单位权中误差为7.7×10^-8 m·s-2,平均点值中误差7.9×10^-8m·s-2,当以2.5倍中误差作为限差时,可以识别发生在监测区域内40×10^-8m·s-2左右的重力相对变化,为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南缘重力场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1644-1911年中国华东与华南沿海台风入境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威  满志敏  刘大伟  颜停霞 《地理研究》2014,33(11):2195-2204
利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东与华南沿海的多种历史文献,通过对“颶”、“颱”含义的考察与风雨潮现象记录特征的辨析,以及非台风事件的排除,建立了1644-1911年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逐年台风频率序列。研究时段内共有967次台风入境(年均3.62次),17世纪后半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两个时期是台风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ENSO现象与沿海台风活动的频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全球/半球尺度的冷暖转换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曾经伴随了入境中国沿海台风次数的增加,在过去300年中是增长速率最快的一个时期,但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时出现的快速升温现象却伴随着沿海台风数量的下降。因此,半球/全球尺度的快速升温现象与中国华东—华南沿海遭受台风数量之间可能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0.
某国家重大引调水工程引水隧洞将穿越聚龙山向斜可溶岩地层,可能面临严重岩溶涌突水问题.为了查明隧洞突涌水条件,选择岩溶水害风险较低的引水方案,综合采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聚龙山向斜岩溶水流系统特征进行了识别.结果 表明:聚龙山向斜含水系统具有"两含夹一隔"的多层结构,下部二叠系主要为埋藏型岩溶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