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372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385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639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31.
提出了基于抖动量化和信噪比(SNR)的自适应鲁棒音频盲水印算法.在分析经典量化方法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抖动量化嵌入和提取水印的方法,抖动量由密钥控制的混沌通过映射产生,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针对现有水印算法需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合适嵌入强度的问题,算法基于音频内容的信噪比公式自适应地计算水印嵌入强度.实验表明,本算法是不可听的,对常规信号处理操作是鲁棒的.  相似文献   
932.
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简称为PAM技术)和荧光光谱两种技术研究不同光照下的两种北极微藻(北极异帽藻(Heterocapsa arctica)和红胞藻(Rhodomonas sp.)的荧光特性,发现(1)两种藻在三个不同光照水平下(5 000 lux、15 000 lux、25 000 lux)光合生理变化特征相似: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量子产量越低,光合效率越低;在15 000 lux和25 000 lux两个较强光照条件下,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没有提高,且捕光能力下降;25 000 lux光照强度下,均处于胁迫状态,但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增强;(2)两种藻在15 000 lux条件下Chl a荧光强度最高,25 000 lux条件下的Chl a荧光强度都显著降低,受到不同程度的光损伤;类胡萝卜素和多甲藻素是维持北极异帽藻15 000 lux下种群生存的有效色素;藻胆素和Chl c则分别为维持红胞藻5 000 lux和15 000 lux条件下的种群的生存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3.
随着宁夏至山东电网高压线路的投入运行,对河南浚县地震台的地磁观测(FHD-2质子矢量磁力仪)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动态特征,介绍了干扰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34.
不同的易发性评价模型可以得到有差异的滑坡空间预测结果,选取最优模型甚至综合各模型的优势是提高易发性评价精度的有效方法。为检验模型融合思路的有效性,以鄂西地区五峰县渔洋关镇为研究区,提取坡度、地层、断层、河流、公路等7个滑坡成因条件,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证据权模型和频率比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将3种模型分别进行归一化、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优势融合,得到了6幅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优势耦合模型精度最高(90.3%),频率比模型次之(89.7%),归一化融合模型和PCA融合模型分别为89.3%和89.1%,以上4种结果的精度均高于证据权模型(87.7%)和信息量模型(87.6%);6幅预测图对应的评价结论与历史滑坡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空间一致性对比结论表明,主成分融合模型与优势耦合模型的同格率高达68%,其预测结果避免了单个模型预测结论带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说明多模型融合方法与优势耦合模型在提高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上是可行性的,该思路对其他地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5.
研究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影响下滑坡的位移变形特征并分析其破坏机制,对了解三峡库区滑坡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奉节曾家棚滑坡为例,基于GPS地表监测位移分析了滑坡在不同特征库水位运行阶段的变化规律,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了滑坡不同部位的变形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控制因素,借助GEO-Studio软件模拟了曾家棚滑坡在历史降雨和库水位波动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并与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曾家棚滑坡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从缓慢蠕变状态进入阶跃变形状态。平面上,中东部坡体与西部坡体相比,运动更加强烈;剖面上,前缘变形早且变形量大。曾家棚滑坡变形失稳过程为初期蓄水启动了曾家棚古滑坡,前缘首先发生变形;降雨作为中后期主控因素,和库水位波动联合作用共同诱发了滑坡多次阶跃变形,使滑坡前中后部形成贯通裂缝;最终由二十年一遇的暴雨诱发滑坡发生整体破坏。   相似文献   
936.
蠕变条件下软土微观孔隙变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软土蠕变过程的微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蠕变特性的内在机制。在对漳州软土进行多种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原状软土与蠕变条件下土样的微观孔隙,从微观角度对蠕变机制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土样产生蠕变变形后,孔隙大小变化遵循孔隙均匀化原理;孔隙的复杂度与定向性降低;孔隙形状趋向扁圆形发展。发现不同的蠕变试验方法下,孔隙的微结构参数对蠕变变形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建议针对不同的蠕变试验方法,宜采用不同的微观参数来进行微结构特征的描述。揭示了土体不同蠕变表现,实际上都是土内部结构不断改变自我调整再造的过程。通过对软土蠕变特性的本质因素的研究,可以解释宏观工程现象,为合理的蠕变本构关系提供了依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37.
在单台速报工作中,准确确定震源深度与确定其他参数相比难度更大一些。本研究对太原地震台记录的斐济地区中源、深源地震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该区震相特征规律,以此特征规律用于分析该地区地震,可以较准确地确定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938.
利用1:100万航空重力资料研究辽宁地区基础构造情况,计算莫霍面深度,分析辽宁地区基底构造情况;利用地震流动重力测量结果,总结2013年1月23日辽阳5.1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地震孕育、发生与重力场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9.
热带气旋科学观测试验及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缺少针对热带气旋背景下的观测资料,使得目前对热带气旋发展演变机理的认识还很有限,这也是当前热带气旋机理研究及数值模式中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改进的主要瓶颈。在回顾国内外有关热带气旋的科学试验计划基础上,围绕以提升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预报水平为主线,阐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热带气旋观测试验的科学目标。从大气观测和海洋观测两个方面,总结了包括飞机探测、下投式探空观测、海上观测平台、地面移动观测、浮标探测等针对热带气旋的观测技术发展概况。基于对热带气旋的观测资料分析,从热带气旋背景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边界层结构特征、下投式探空资料在热带气旋研究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当前最新的观测研究进展。最后,简要指出了热带气旋观测试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0.
针对南海-印度洋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该海域的自然灾害风险和海盗活动、恐怖袭击与军事冲突等人为灾害风险,基于风险评估理论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估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得到了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灾害风险和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冬季(1月),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亚丁湾、孟加拉湾湾顶、马六甲海峡附近以及越南东南部近海,其次为南海东北部海域、南沙群岛西部海域、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科摩林角附近海域、霍尔木兹海峡及索马里近海;夏季(7月),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亚丁湾、孟加拉湾湾顶及马六甲海峡附近,其次为索马里东北部海域、阿拉伯海中西部、斯里兰卡西南近海、吕宋岛西部近海以及巴士海峡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