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南极冰盖的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合成孔径雷达(SAR)用于划分南极冰盖冰川带及冻融探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南极半岛地区为例,基于C波段星载SAR影像进行南极冰盖冻融探测方法研究。通过对于南极冰盖干雪带、渗浸带和湿雪带的后向散射特征的分析,采用基于后向散射因子阈值的决策树分类划分冰盖冰川带。统计分析表明,冰川带后向散射因子分布并不集中,尤其是融化强烈时的湿雪带受融化程度影响很大,与干雪带相近而不能仅从后向散射因子数值区分。为将冰盖的冰川带分类,引入干雪带分布和海拔高度作为辅助信息,分别发展了两种决策树分类方法并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微波辐射计冰盖冻融探测结果和自动气象站数据做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双极化SAR数据的后向散射因子基于两种决策树分类都能够有效地划分冰川带并区分冻融状态,实现高分辨率的冰盖冻融探测。  相似文献   
282.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城市土地低碳利用,运用演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建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考察城市土地低碳利用中三者的互动机制。在假定三方不同策略组合下各自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分析演化博弈稳定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合理设置对企业、消费者的补贴或罚金,能有效调动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与消费者的行为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83.
室内定位:分类、方法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面向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室内位置服务,室内定位技术发展迅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研究热点,逐步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首先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原理与最新发展,对比分析了定位精度、相对成本与优缺点,然后总结与分析室内定位技术的分类体系与定位方法,最后对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84.
农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气象条件定量评价方法是判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适宜程度的方法之一。基于国内气候适宜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国内气候适宜度模型中水分适宜度模型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水分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水分适宜度模型包括降水适宜度模型和土壤水分适宜度模型,水分适宜度取降水适宜度和土壤水分适宜度二者的大值。改进后的降水适宜度模型考虑了农作物的需水量及降水的有效性和降水过多的影响;改进后的土壤水分适宜度模型采用农田0~20 cm区域土壤相对湿度与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进行比较,减少了以往土壤水分模型中因涉及因子过多带来的不便,并用河北省冬小麦不同年度的气象条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应用。得出如下结论:应用改进后的水分适宜度模型计算的水分适宜度,能够反映冬小麦生长期间实际的水分状况;通过改进后的水分适宜度模型计算的综合适宜度反映了实际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的影响,并且综合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呈正相关,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关性优于模型改进前的。  相似文献   
285.
裂隙介质渗透结构表现为高度的非均质性与各项异性。为了科学有效地预测某核工程场地裂隙地下水的流动规律,揭示裂隙岩体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笔者等采用Pilot Point调参方法与null space Monte Carlo方法(NSMC),开展了裂隙岩体渗透结构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构建了符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的多个渗流数值模型集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各个实现地下水位模拟结果能够与实际观测数据较好吻合,可反映工程场地裂隙地下水动力特征与流动趋势;各个实现的参数化渗透结构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变化趋势是保持一致的,渗透参数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在实测数据分布区域相对较低,钻孔空白区域相对较高;该方法可以弥补单一、确定性模拟结果在表征裂隙介质渗透结构方面的局限性,有效地降低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此方法对进一步提升裂隙岩体渗流模拟精度与预测能力,深化裂隙地下水迁移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6.
岩溶地下水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归纳区内地下水富集特征并探讨岩溶地下水的供水意义对于当地地下水资源勘察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乌蒙山以礼河中上游区域,基于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对水样进行采样和测试,并结合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并结合富水程度、供水条件和水质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岩溶水的供水意义。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可归纳为五种类型:断裂导水带、断裂溶蚀谷、条带溶蚀谷、褶皱溶蚀谷、阻水接触带;(2)富水块段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Na-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水质整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为79%,超标指标主要为硝酸盐和耗氧量;(3)各富水块段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排泄量分别为329.7~14 512.4万m3·a-1和4.6~1 308.4万m3·a-1,排泄量占补给量比值为0.3%~15.5%,区内地下水资源剩余开发潜力较大;(4)断裂溶蚀...  相似文献   
287.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中,要素的状态属性十分重要,传统作业模式下,保持要素的状态逻辑一致性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出错几率高.现介绍了一种基于ArcObject改变ArcMap的数据编辑流程的技术和方法,从而轻松实现保持要素的状态逻辑一致性.该方法简单实效,对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效率、节约成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88.
柠檬酸对黄龙碳酸钙矿化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生物因素在黄龙钙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及参与程度,本研究以黄龙水体中2株嗜冷细菌胞外特征有机酸组分——柠檬酸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黄龙常年水温和p H值,结合碳酸钙晶体晶型和形貌,探讨柠檬酸钙化体系中的钙化过程及柠檬酸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1柠檬酸浓度高、p H值低和温度低都会一定程度地抑制碳酸钙沉积;2柠檬酸浓度(20、40、80、160mg/L)对碳酸钙晶型影响不大,主要合成方解石型碳酸钙,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伴随有花瓣状形貌的生成;3随着p H值的增大,棱柱体形貌转变为边缘较为圆滑的椭球体。综上可见,柠檬酸对碳酸钙的钙化速率、晶型和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其结果可为黄龙钙华生物成因的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历史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和使用GIS技术,在历史GIS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多是技术主导应用,对历史、历史地理信息的组织多是面向特定专题或应用,且通用性差,亟需遵循历史、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发展历史GIS基础软件层面的通用数据模型。本文从地理与历史双重视角出发,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始末)历史4个要素为基础,融合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将历史信息抽象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物和历史场景,以及关系和经历/过程等要素,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础的、通用的历史GIS数据模型,探讨了该数据模型的时空对象组成、时空对象的属性以及时空对象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时空对象的存储方案,并在应用系统中以典型历史人物、事件、地物和场景等要素的存储和可视化等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