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雒志锋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46-148,154
文章简述了勘查区地质概况、矿化类型和时域激电单极-偶极布极方式,结合实例说明该装置在确定金矿体的形态、产状等空间位置方面有较好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2.
环境影响评价中空气污染物环境容量计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安龙县德卧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一种以大气污染物排放参数和污染气象条件等为基本参数的空气污染物环境容量简便计算方法,计算了该园区TSP和SO2的空气环境容量。并以TSP为例,与采用常用的箱模式A值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两种模式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3.
介绍国内GI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应用范围及研究水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雒昆利 《地层学杂志》2002,26(2):119-120,155
陕西韩城寒武系出露良好 ,化石丰富 ,假整合覆盖于厚约 2 0 m的霍山组石英砂岩之上 ,从下寒武统上部至奥陶系为沉积连续。本区寒武系主要以紫色和黄色泥页岩、泥灰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根据在本区寒武系发现的三叶虫化石 ,韩城地区寒武系可划分为 14个生物带 ,自上而下为 :Blackwelderia带 ,Damesella带 ,L iopeishania带 ,Dorpyge richthofeni带 ,Crepicephalina带 ,Manchuriella带 ,Poriagraulos带 ,Inouyops带 ,Sunaspis带 ,H suchuagia带 ,Shantungaspis带 ,Probowmaniella带 ,Weijiaspis带和 Redlichia murakamii带。  相似文献   
65.
金佛寺岩体为祁连造山带中出露面积最大的复式深成岩体,根据研究所得的新资料,将其划分为8个单元,归并为一个序列,岩石化学表明金佛寺花岗岩序列属钙碱性过铝质岩系。δ值、NK/A值、A/NCK值、Eu负异常、δEu值、ACF图解、咚满比值、εSr、^147Sm/^144Nd比值、εNd值等均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具S型花岗岩特点,花岗岩中的Pb以放射性为特征。用颗粒级锆石U—Pb同位素定年龄为345.0±75.0Ma,综合分析得出该岩体属造山晚期花岗岩,将其时代确定为志留纪晚期。  相似文献   
66.
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原城市群地区交通建设情况,分为3个时期分析中原城市群地区交通网络形成演化的过程,探讨城市群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地区: (1)至建国初期,交通极为落后,整个城市群几乎处于孤立城市阶段; (2)至改革开放初期,铁路建设继续完善,公路网络比较成熟,中原城市群雏形显现; (3)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原城市群地区铁路、公路网络逐步建设完善到成熟阶段,中原城市群形成层次分明、发展轴向清晰的城市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67.
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历史时间估算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芙蓉洞与芙蓉江古水面高程差进行了测量,引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通过和邻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对比,估算出芙蓉洞洞穴演化形成所需的历史时间约为12~18万a。相对于芙蓉洞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16万a)来说,洞穴演化形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进一步证明了两个清晰的洞穴发育阶段的存在。对于用洞穴古老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地质年龄代替洞穴发育整个历史过程是需要谨慎的。通过估算方法反演所揭示的该区地壳相对抬升速率与青藏高原相对抬升速率相比,进一步证实了扬子地台和青藏高原虽然具有相同的驱动机制,但扬子地台近代隆升速率远远低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速度。同时,笔者还对扬子地台的隆升趋势作了一定的分析,认为近代扬子地台边缘隆升速度小,中间隆升速度稍大。  相似文献   
68.
利用NCEP/NCAR FNL客观分析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臭氧监测仪(OMI)的臭氧廓线资料,结合区域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中国春季一次高空冷槽过境引起的对流层顶折卷过程(2012年3月19—21日)进行了分析,并从平流、湍流混合、对流输送等几个方面诊断分析了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的传输特征和细节。结果表明,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侧的对流层顶折卷事件,其所在位置处于热带对流层顶向中纬度对流层顶的过渡区,由于陡峭的对流层顶南北梯度,在该区域发生的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STE)比对流层顶东西方向折卷引起的物质交换要强烈和持久,跨越等熵面的物质交换和湍流混合对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有很大的贡献。大地形对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早晚时段,大地形导致的爬坡上升气流显著,抑制了平流层空气与对流层空气的混合交换。午后,大地形热力作用增强,受背风坡局地环流的影响,靠近山顶处湍流混合作用对上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的贡献显著增强,且地形越高,这种效应越显著。地形的湍流混合作用在2.5 km高度以上凸显,此高度之上地形平均高度每升高100 m,湍流混合的贡献增加约1%。  相似文献   
69.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研究成为全球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介绍了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问题,综述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无悔为准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本效益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多信息源的分析与综合决策相结合为原则,对适应性管理与脆弱性组成的互联互动系统及其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0.
针对目前海滨观测数据相关性检验通常采用人工筛选判断的方式,提出一种经典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算法--Aprior算法应用于海滨观测数据的相关性检验。提高相关性检验的效率和准确度,完善海滨观测数据的自动化质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