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篇 |
大气科学 | 158篇 |
地球物理 | 219篇 |
地质学 | 343篇 |
海洋学 | 7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54篇 |
自然地理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西北地区的环境不中常含有大量的硫酸盐,金属硫休物也有广泛分布。侵蚀介质对砼的侵蚀作用,易发生在不工建筑、引水工程以及浸没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各种砼的地下构筑物中。通过对黄铁矿及硫酸盐的破坏影响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其对边坡稳定、渗流稳定及水工建筑物安全均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2.
试题讲评是地理教学和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以江苏省2021年1月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卷第23题为例,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试题讲评中,对"建构·解构·重构"的试题讲评模式进行实践探究,旨在发挥试题讲评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6日),对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海水进行了226Ra和228Ra的分析,结果表明:226Ra和228Ra比活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7—2.43Bq/m3和0.17—0.45Bq/m3,平均值分别为2.13Bq/m3和0.29Bq/m3,228Ra/226Ra)A.R.(228Ra与226Ra的活度比)的变化范围为0.08—0.20,平均值为0.14。根据盐度和226Ra的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出研究海域表层水中冰融水、南极夏季表层水和普里兹湾中深层水的份额。研究海域表层水中温度、盐度、226Ra、228Ra、228Ra/226Ra)A.R.和冰融水份额的空间分布显示,在埃默里冰架前沿海域,西侧海域较东侧海域具有低温、高盐、高226Ra、低228Ra、低228Ra/226Ra)A.R.、低冰融水份额的特征,证实埃默里冰架下水体东进西出的运动规律。根据埃默里冰架前沿东、西侧水体228Ra/226Ra)A.R.的差异,估算出埃默里冰架下表层水体东进西出所经历的时间为1.85a。此外,在普里兹湾湾口中部海域(66.5—67.5°S,72°—74°E),观察到次表层水的上升通风作用,该区域较高的228Ra含量和228Ra/226Ra)A.R.证明这些表层水体并非来自湾外绕极深层水的上涌,而可能来自湾内埃默里冰架输出水体。 相似文献
24.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镇,距今4300~3900年。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发掘,陶寺遗址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显现文明化程度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史前至夏商时期城址都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遗址。 本文通过热电离质谱分析方法对陶寺遗址中晚期遗迹出土的21个个体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平均值是0.711374(2σ=0.000680,n=21)。与以前建立的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比较可知,有6个个体可能在遗址当地出生,由此推测本地个体占总数28.6%左右;还有15个个体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在遗址当地的锶同位素比值范围以外,表明这些个体可能在其他地区出生,推测外来者占总数的71.4% 左右。由此可知,在陶寺文化中期至晚期的陶寺遗址的先民中,存在很高比例的外来移民。 相似文献
25.
26.
泊松模型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陈锁忠,陶芸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泊松模型,潜水位,动态预测,江苏盐城UsingthePoissonModeltoPredictDynamicChangesofthePhreaticLevel¥C... 相似文献
27.
28.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测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结构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含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相似文献
29.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30.
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清植被生态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演替的自然驱动因素,将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生态划分为基岩台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盖基岩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和滩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结果表明,气象和地形地貌控制着区内植被生态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气带和地下水因素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演替,沙地植被生态和滩地植被生态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地下水开发时保护植被生态的靶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