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22—25日一次偏北路径冷空气影响下贵州高原北侧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地形导致冷空气回流形成地形锢囚,锢囚锋上有低涡产生,位于地面至850 h Pa的大气低层,属于暖性浅薄中-β尺度系统;(2)低涡维持2 d,降水产生在低涡中心附近,雨强不大;(3)中高层波动强迫低层涡度发展而使低涡维持;当中高层转为西北气流时,涡度发展受抑制且冷空气侵入低涡而使其减弱消亡;(4)低涡形成过程可分为地形回流、锢囚发展和减弱消亡3个阶段,与西南低涡及锋面气旋在形成机制、降水落区和强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72.
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大菱鲆幼鱼饲育密度对其生长、白化鱼色素改善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设计了5组不同养殖密度,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0.28、0.87、1.12、1.16、2.75kg/m^2,研究结束时养殖密度分别为1.91、6.31、8.86、11.97、17.67kg/m^2。结果表明,在同等实验条件下,低密度养殖范围内,大菱鲆幼鱼生长与密度呈正相关,而当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即高密度)时,生长与密度呈负相关。各实验组的SGR值分别为3.189、3.304、3.447、3.341、3.087。各实验组体重分布的均匀性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不同实验组饲料转化率不同,饲料转化率与密度呈负相关,高密度影响大菱鲆的生长,也降低饲料的转化率。实验组1,饲料转化率最高,饲料系数为0.95;实验组5,饲料系数为1.25。高养殖密度抑制了大菱鲆的生长,也增加了饲料系数。在白化鱼色素改善方面,不同饲育密度对色素的改善也略有不同,改善程度与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73.
鱼类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液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项技术发展至今已取得很大成就。国外学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冷水性鲑鳟鱼类及某些海水鱼上,而国内以研究四大家鱼及其他淡水鱼类精液的超低温保存居多,只有少数学者研究如真鲷、黑鲷、花鲈、大弹涂鱼等海水鱼类精液的超低温保存。本文就开展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研究的意义、鱼类精子超低温保存的基本生物学原理,及有关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现状等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74.
滇东南建水地区位于师宗-弥勒构造带的南段,区内出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研究这套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和形成环境对认识滇东南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建水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1.9±2.2 Ma(MSWD=0.80)、264.8±1.7 Ma(MSWD=1.12),属中二叠世晚期,代表建水火山岩的形成时间。建水玄武岩与安山岩具有低TiO_2含量(0.50%~0.88%)、高Mg~#(52.0~64.5)、弱富集LREE((La/Yb)_N=1.42~3.44)、富集LILE(Rb,Th,U,Pb)、轻微亏损HFSE(Nb,Ta,Ti)的特点,具典型岛弧玄武岩的特征;英安岩和流纹岩高ΣREE含量(139.5×10~(–6)~313.6×10~(–6))、富集LREE((La/Yb)N=4.16~9.78)和LILE(Rb,Ba,Th,U)、亏损HFSE(Nb,Ta)、强亏损Sr、Ti、Y等元素的特点与典型的岛弧流纹岩相似,但高钾(K_2O含量平均7.73%)、钙碱性(δ=0.93~2.94)、强过铝质(A/CNK=1.13~2.10)的特点使之区别于一般岛弧酸性火山岩,而具有一些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的特点。综合建水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建水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伸展环境,是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与上地壳混染作用的共同结果,与滇桂交界处岛弧火山岩、两广交界处岛弧玄武岩等同为哀牢山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5.
通过内蒙古红彦镇地区山神府花岗岩的包裹体研究来探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流体特征和成矿潜力.研究表明,山神府花岗岩包裹体类型可分为熔融包裹体、熔-流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3大类.熔-流包裹体的存在表明花岗岩经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而岩体中心相-边缘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从281 ℃变化到大于550 ℃,盐度从1.1% NaCl eqv变化到大于66.8% NaCl eqv同样指示了这一特征.根据不同温度、盐度包裹体等容线和水饱和花岗质岩浆固相线相交法可计算岩浆出溶流体温压范围,结合CO2三相包裹体对岩体最小侵位压力有较好限制,估算出山神府花岗岩最小侵位深度为7.6~9.5 km,出溶温度为580~700 ℃,出溶深度集中在6.0~14.9 km.包裹体拉曼特征表明,熔-流包裹体固相成分含有重晶石、蓝铜矿和赤铁矿等强氧化性物质,说明岩浆-热液体系具有高氧逸度,而在高温高压高盐条件下非常有利于岩浆中Cu等金属向出溶流体中富集,结合野外矿化蚀变特征,分析得出山神府地区具有较好寻找岩浆热液型Cu矿床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76.
由亚洲工艺学院和联合国救灾署联合投资的亚洲防灾中心(The Asi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Center)于1985年1月在泰国曼谷的亚洲工艺学院校院内成立。这个中心将向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加强其灾害管理系统,并且提供区域性的训练设备,其重点是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灾害情报网。1986年6月30日至8月8日举办了第一期灾害管理训练班,其课程包括评定和监测危险性、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77.
金蟾山金矿位于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成矿带中部,赤峰-开原深大断裂与平泉一八里罕大断裂交汇处,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北部,该区金矿点分布密集,金矿床众多,区内还有二道沟、大黑山、黄花沟等近 20 余处金矿床(点),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之一。金矿床主分布与岩浆、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靠近断裂处矿化尤为集中。矿区分东西两条主矿带,矿化带长一般为数千米,宽可达数百米,而矿化带的矿体长一般为数十米至百余米,厚度1~3m左右,矿体多呈脉状、豆荚状、透镜状等。为研究该区深部和外围找矿前景,对该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安家营子岩体及主要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化学剖面测量、面积性激电测量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剖面测量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幔枝构造理论出发构建找矿模式,认为矿体深部和外围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78.
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40年来,中国的地球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形成了陆地、气象和海洋3大卫星系统,正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领域。本文回顾了3大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内在特点,归纳总结在轨卫星的文献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中国3大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并不均衡,气象卫星业务较为成熟,陆地卫星发展最为迅速。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用研究亟待提升。后续规划和发展应考虑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差异性和波谱范围的互补性,同时增加气象和海洋卫星数量,提升卫星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时空分辨率,尤其是加快海洋卫星的业务应用能力。此外,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使用力度,加强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79.
勘探坑道无论就其掘进目的、服务期限,投资数目,机械化的程度或是已掌握的地质资料等各方面说来,都与正规矿山巷道有所不同。但是在目前的勘探坑道掘进中,所选用的机械设备的类型和规格以及某些生产定额大都以正规矿山为准,这样就很难完全满足勘探工作的需要,必然有时会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复杂性和损失。现在仅就勘探坑道断面尺寸这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从事山地工作的同志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280.
陈超  张福祥  王丰翔  牛树银  马奎  王云静  楚洁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08-67020008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石中锆石可以来自围岩,也可以由热液活动形成。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成岩成矿信息。中山沟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张宣)地区,主要呈石英脉型产于水泉沟岩体西段,是张宣幔枝构造核部的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主要开展含金石英脉内锆石形态学特征、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以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石英脉内的锆石形态为自形—半自形,环带特征明显,Th/U值较高,平均0.97,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稀土元素含量(∑REE)为 351×10-6~976×10-6,平均值为690×10-6,呈现出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富集特征,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总体呈现出斜率基本一致的左倾型;17个锆石U-Pb年龄数据获得391±1 Ma的谐和年龄和391±3 Ma的加权平均年龄,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代表了含金石英脉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11个Hf同位素测试数据获得的εHf(t)值位于-21.4~-16.6,TDM1介于1.7~1.9 Ga,平均1.7 Ga,TDM2主要集中于2.4~2.6 Ga,平均2.5 Ga,在Hf图解中投影点均位于亏损地幔和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基本靠近2.5 Ga古老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反应了其源区物质在地壳中平均存留的年龄。结合区域、矿区地质和实验锆石特征,本文认为中山沟金矿成矿时代不早于391±1Ma,推测可能形成于海西早期,存在燕山期热液叠加成矿。水泉沟岩体的主成岩时代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