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冯发焱  陈绍义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2):195-198,223
在矿山地质灾害鉴定中,一般采用工程力学原理计算并确定矿山顶板的安全厚度、开采移动盆地的移动影响范围。而在有些地区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中,则必须结合矿山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方能作出科学的鉴定。通过对部分矿山开采区红粘土地区房屋变形开裂形成机制的剖析,归纳了几种比较典型的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模式,说明矿山地下水位下降是导致房屋开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可可西里西段羊湖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可西里西段新生代盆地缺乏了解是导致该区新生代地质演化存在争议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沉积学和构造变形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可可西里西段羊湖盆地时代、充填序列、物源区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湖盆地新生界沉积厚度大于1302m,主要由下部雅西错组冲积扇相碎屑岩和上部五道梁群湖泊相碳酸盐岩组成,其岩石组合和充填序列与可可西里东段具有一致性,同时古流向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显示盆地物源来南部的羌塘地块,盆地形成演化受南部褶皱冲断带制约,盆地构造变形强烈,沿褶皱冲断带和羊湖盆地地壳分别发生51%和41%的缩短.沉积充填结构和变形特征表明,羊湖盆地与东段可可西里盆地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和性质,预示青藏高原中部在渐新世-中新世在存在一个大的、统一的可可西里盆地.  相似文献   
93.
凉城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中,发现并圈定了43个以Au、Ag、Pb、Cu、Zn等为特征组合元素的综合异常,优选5处找矿远景区,经过异常查证和地质评价,优选找矿靶区,发现多处银、金、铅多金属矿(化)点及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其中有3处被列为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获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4.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HSC) columns, and verifies the result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First, a cyclically lateral loading test on nine cantilever column specimens of HSC is described a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adopted FE models. Next, based on the FE model for specimen No.6,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70 cases, in which different concrete strengths, stirrup ratios and axial load ratios are considered, are presen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behavior of the HSC columns, and to check the rationality of requirements for these columns specified in the China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1- 2001). In addition, three cases with different stirrup strengths a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 HSC columns. Finally,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ome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5.
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的隆升历史是新生代以来众多地质事件的边界条件。因此,它对于我们理解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以及亚洲环境变化等许多地质过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各种替代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高原隆升历史,然而,不同方法所得出的高原隆升历史并不一致。这主要归咎于一些替代指标本身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严重阻碍了获取正确的高原隆升历史。在对这些替代指标进行详细的阐述之后,对其指示的高原隆升历史进行重新评估,并结合在高原腹地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原西藏高原的隆升模式,即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始新世就已经达到现在的海拔高度,而此时青藏高原北部还是低地,南部和西部可能还处在海洋环境。在中新世时,高原向北、向东和向南生长并在第四纪时形成现在的高原特征。  相似文献   
96.
在区域合作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仅可以推动合作的开展,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文章首先探讨了比较优势与区域合作的关系,接着分析了湖南国土资源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湖南在参与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应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7.
当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少而又存在多个相互影响或关联的变量时,常用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不能全面考虑多个变量。为此,采用自适应MGM(1,n)模型—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针对一些地区气象数据较少甚至缺失的情况,以内蒙古正蓝旗的气象资料用Penman-Monteith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MGM(1,3)模型,模拟预测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规律,并与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结果表明MGM(1,3)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8.
汕头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娟  陈绍愿  林建平 《热带地理》2006,26(3):223-228
根据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生态效应的异同,对汕头市2003年1∶1万比例尺土地更新调查数据的土地分类系统进行调整,将全部土地景观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裸土地和水域等8类.在GIS的支持下,提取各类型土地景观斑块的数目、面积和周长等信息,据此对斑块景观的数量、面积和形状等特征,以及区域景观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集中性和区际意义等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全市范围及六区一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新疆北部近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类型。通过对本区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容矿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硫同位素、氢同位素、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分析与对比,讨论了其基本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了本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我国东部地区某些产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同类型金矿床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秋中地区中生代火成岩构造组合为类安第斯型,具时间分段性。按岩浆-构造事件序列,早侏罗世至晚侏罗世呈顺时针的pTt轨迹,而从晚侏罗世源于软流圈的岩浆底侵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底部并对陆壳加热开始至早第三纪期间呈逆时针的pTt轨迹。说明粤中地区在中生代时期极可能是一大陆碰撞造山与大陆边缘造山复合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